好看的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鸿爪雪泥

类别:其他类型|字数:6W|作者:云深此处

手机阅读本书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免费阅读

蓝田是在西安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有近八十里远的一个县,后来改为区;据说古代这里出产的美玉叫蓝,就以蓝作为了地名。现在的蓝田似乎有点边缘化了,但是在古代它可是长安远郊的一块风水宝地。

蓝田地处白鹿原的东麓,XA市最大的河流——灞河从城东过来,经城南折向西北。在这里,有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人类生活的遗存,有女娲母亲华胥氏的传说,有古代比较有名的蓝田玉。这里有尾生魂断之蓝桥,有雪拥马不前之蓝关,有被誉为敦煌第二的水陆庵彩塑;有蔡邕的田舍、王维的别业;这里是吕不韦的食邑,柳宗元在这里做过蓝田尉、贾岛曾经当过蓝田令。这里还是北宋吕氏家族的聚集地,这里也是蔡文姬的魂归之处。

按照我提前做好的线路规划,从XA市区坐地铁1号线到纺织城站,再转乘西蓝旅游专线,只需两块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我出发的那天,出了地铁口到公交车站一看,车上已经站满了人,下面还有五六十米长的队伍,大部分是老年人,我一下蒙了:去蓝田这么火爆吗?无论是西蓝专线还是其他线路,都是这样。这路上如果站一个多小时,我的废脚无论如何是撑不下来的。

左右溜达了一圈,在地铁枢纽东出口左转,有个停车场,边上有几个充电桩,几辆蓝田的出租车停在那里。走过去迎面碰到一个司机:圆脑袋,短寸头,短脖子,一脸胡子茬,两道浓眉皱着,也不知道是凶相还是愁相;问了一下,拼车(四个人)每人10块;我说去文姬中学,司机说再加10块;也可以一人包车,那就是40块(我坐滴滴打车回到这里的时候花了69块,这是后话)。

四个人刚要走,有个去蓝田汽车站的听说要先去文姬中学,认为饶路不坐了。我看了下地图也就饶个一、二公里,车上的另外两个人说他们也是要去蓝田汽车站的,没饶多远,一脚电门的事,那人不听。司机一看油盐不进,也没再多说话,打开车门径直去前面拉客去了。

不到两分钟,又找到了客人,一位三十多岁女乘客,我正想着后面坐着两个男的,要不要把前面的位置让出来,那女的已经一拉车门坐进来了。

车沿着白鹿原东麓前行,开得飞快,还不断变道超车,感觉车就是在路上飘来飘去一般,十分灵巧。刚刚入冬,周边的树木还没有落叶,看起来也挺茂盛的;空气不出意外的很一般,周围看起来象蒙了一层灰蓝的雾。

路上我提到公交车人那么多,司机说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很多人去前面陵园烧纸的,平时这车站也就五六个人等车。原来如此!看来出门不仅要看黄历,还得看阴历。

又说起蓝田的小吃,司机和乘客一致认为那几家小吃城味道还行,但还是给游客吃的,一是味道偏淡,二来价格比本地的小店也贵;司机说还是农村大席上的菜好吃,一边伸出他的短胖手指:“条子肉都这么厚,还烂滴很!”。

司机还问起城市里暖气费,听我说了费用后道:那差不多。司机说他的小院子盖了两层楼,村里通了天然气,装的壁挂炉暖气片,一个采暖季花费也和市里集中供暖差不太多。又说起家里老人:“还是喜欢烧钢碳,一个月也得两千块”。我说现在不是保护环境不让烧煤了?司机一手扶着方向盘,把他的圆脑袋往这边靠了靠,一边用手比划着翻书的动作:“书看滴太多咧,偏远山区咋管哩”。

(一)水陆庵

水陆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蓝田县城东边,距县城还有二十里地,是我这次来蓝田的主要访点之一。

水陆庵有说是隋唐悟真寺的一部分的,有说是独立的;悟真寺的规模以前分上下两寺,现在下寺被水冲又被拆,只剩下一个大殿,上寺遗址还在里面有段路,可见以前这个寺院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水陆庵和悟真寺下寺处于一条河道中间,河流在前面分成两股,从寺院的左右流过又汇合。听司机说,以前发过很大的水这里都没事。

一如往常,这里也有一些村民在寺院外的道路两边摆摊卖香、蜡和一些特产,有山里的一些干果、拐枣、自制的豆腐,不知道是人少还是天冷,我快十一点到达的时候,还有摊主才刚来,正把装在塑料袋中的特产一件一件拿出来,认真地摆好。

水陆庵坐西朝东,只有三进院子,除了安置彩塑的水陆殿,其他殿堂都是后来新建的;水陆殿匾额上书:诸圣水路殿。在这里有着被誉为敦煌第二的明代泥质彩塑,是SX省最完整的明代雕塑群。明代秦王请工匠在这里塑造有3700多尊的彩塑,据当时工匠留下的题记,这些雕塑是来自山西的乔仲节等人制作的,可见当时这些匠人也是名声在外。殿内的佛、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等等塑像,层层叠叠,从地面一直攀延到屋顶,现在看起来都是令人惊叹;时间久远,塑像上都落了一层土,有的颜色也剥落了,想一想以前新做成时,那是多么的辉煌灿烂、叹为观止啊。古文《口技》中的一句话:“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面对这扑面而来形态各异的塑像,我觉得自己都词穷了,无法描述我当时震撼的心情,建议有条件的亲自来看一看,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可惜多年来也有一些损坏,比如地震、漏雨、风化等等,就是现在,似乎房间的左后角仍有漏雨,已经影响到了塑像,那边的佛像用木桩支撑着,木桩和塑像接触的地方包着海绵,外面的屋瓦上也有新的覆盖物。目前这里仍然不允许拍照,每有游客进去,就有工作人员跟着巡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永久保存水陆庵泥塑,有中外合作项目对水陆庵的彩塑进行三维的数字化扫描存档。

水陆庵的对面是悟真寺下寺,只有一进院子一座大殿,里面有一尊二十多米长的释迦摩尼涅槃像。院里除了我没有其他游人,一位穿着印有悟真寺字样长袍的年轻女士在安安静静整理着殿外桌子上的旅游纪念品。

水陆庵坐落于山脚,离主路还有三里路,地图上查有903公交车路过,不过听出租司机说,因为车少,很不好等。去程用高德打车花了36块。回去的路程也不方便,县内的出租车一般不过来,滴滴什么的距离远也不会派单,我是刚好碰到一辆送客的出租车才回到县城里。

中午饭点,那就必须要吃一下当地的小吃。蓝田是首次被认定的三个“中国厨师之乡”之一,蓝田的勺勺客那是相当的出名。陕西人把上门来做工的也叫做客,透着陕西人的礼节和文明的传承,比如来给人割麦子的叫麦客,蓝田出门做厨师的就被叫做勺勺客。当地的小吃有饸络,扯面,炸油饼,葱油饼,烩三鲜,卤猪蹄这些,还有九大碗就是九种荤素蒸菜。

比较有名的小吃城有茂盛、蓝田印象、独秀等等;因为茂盛离蔡文姬纪念馆很近,就去了茂盛。茂盛老板段均彦从一个小门脸起家,现在也是有小吃城、酒店等多家产业了。

我要了份主打的油泼面和卤猪蹄,这段老板从扯面起家,这碗面味道倒也中规中矩,只是扯面做了改变,陕西的扯面一向以宽著称:“面条像裤带”,当然这个裤带不是现在的皮带,是过去农村大爷大娘那种布条的裤腰带,段老板把宽扯面改成了窄面,宽度大概1厘米多一点,仍旧是手工扯出来的,感觉就多了点讲究;面调的味道有点淡,卤猪蹄很烂乎,稍咸了一点。

(二)蔡文姬纪念馆

另一个访点是蔡文姬纪念馆,到了门口一看大门紧闭,我脑袋嗡的一下又醒悟过来:今天不仅是十月初一,今天还是周一!国内博物馆历来是周一闭馆休息的!

我只能在地图上估算一下大小:纪念馆是个长条形,大概100来米长,30来米宽。看网上旅友的图文,院内是新建的仿古建筑,有展板介绍蔡文姬生平,后面有蔡文姬墓,这在当地的县志中早就有记载,故早在1956年就被认定为SX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书法家、名臣蔡邕的女儿,河南陈留人(现在的河南杞县)。蔡邕本人就才华横溢,文学、书法、音律无一不精,看起来这些都被蔡文姬继承下来,史书里记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又善书法,“真草维命”,她的小传在《后汉书列女传》里是以“董祀妻”的名字著录的,文章很短,大概就三四百字,传后另有录她的两首诗。另外据传还有一篇蔡琰别传,原文好像已经找不到了,只是在古书里有一些零星的引用。

蔡文姬初嫁于卫家,卫家在东汉魏晋是名门望族,比如重臣卫瓘(就是杀邓艾钟会的)及其子卫恒都以书法著名,后世还出过第一位女书法家卫夫人。嫁到卫家应该算是门当户对。可惜大概不久,夫君就去世了,两人也没有孩子,蔡文姬就又回到了父亲家。

当时正遇到东汉末年的动乱时代,董卓领着西凉兵马杀入洛阳,大概蔡文姬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董卓部队中的胡羌士兵虏走,最后或是被献于、或是被夺到了匈奴左贤王那里。蔡文姬多才多艺,並且很有可能也是个大美女,虽然她善音律会书法能写文,但是这些在蛮族眼里估计也是没法欣赏,能落到左贤王那里大概也是她的美貌。

蔡文姬在北风荒蛮之地过了十二年:“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还是非常思念故土的。

曹操和蔡邕是陈留老乡,曹操的书法也好,在陕西汉中栈道旁有“衮雪”两个字,据传是曹操的手笔,唐朝张怀瓘把他的章草列入妙品。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两人既是老乡,大概又因文学、书法方面的修养使得两人的关系比较近。曹操有感于蔡邕的后人流落到匈奴,就派使者以金璧赎回,让蔡文姬回到了中原。

这时候蔡文姬在匈奴已经生有两个儿子,不免又要经历一次亲情的离别:“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让人不忍卒读。但蔡文姬能舍之而归,也说明不想留在那里。“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在那里的其他中原人,也是并不愿意留在那里的。在据说是蔡文姬写的《胡笳十八拍》里,有句:胡人宠我兮有二子。我难以想象这是蔡文姬的口吻,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后人伪托。

蔡文姬回到中原的时候,已经三十岁了,此时同龄的人差不多都成家,曹操做媒也不可能让她给别人做妾,可选的或许也并不多,最后让她嫁给了陈留老乡董祀。这个董祀史书上没什么记载,只是《后汉书》中以“董祀妻”的名字介绍蔡文姬时出现过,做过屯田都尉,一个管理农田的中下级官员,后来也不知道董祀犯了什么事,被判了死刑。

蔡文姬得知以后就披散着头发,光着脚穿着粗布的衣服求见曹操赦免董祀的罪:“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我想这未必就是两人感情有多深,大概也是想起身世的流离和考虑家庭的颜面吧。曹操起初并没有答应,而是以公文已发出作为借口,但是后来还是有感于蔡文姬的境况,赦免了董祀。

从曹操当时的反应看,我猜曹操应该是知情的。在三国时代,魏律记载死刑只有三种;那时候战事频繁,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强烈的,曹操本人就提出过“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哪怕德行上差点都没有问题、可以用。但是对反对他的人是没有丝毫情面的,对他有大功的谋士荀彧、孔子后人孔融、名门望族的杨修,都是如此;董祀或许是触怒了曹操的底线,以至于曹操对这个老友女儿的丈夫、他自己做媒的陈留老乡也不想宽容?

在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路过蓝田和蔡文姬会面,并引出了猜谜“黄绢幼妇”和曹操和杨修之间差距三十里的故事。曹操和杨修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但并没有说是发生在蔡文姬这里。另外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去汉中征讨刘备,他的行军路线并不需要经过蓝田,而且蔡文姬住处距离曹操的行军路线差距至少六十里地,中间还隔着一道山岭,曹操也不太可能“望见一簇林木,极其茂盛”。

蔡文姬一生坎坷,前半生颠沛流离不说,就是回到中原嫁给董祀以后,也不见得就是安定了下来,在她写的《悲愤诗》里就提到嫁给董祀:“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还尽力要勉励自己、多多表现;“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因为身世的坎坷,被人看不起还要担忧被遗弃;这大概不见得他们的婚后生活有多么美好吧,我想至少在董祀获罪以前可能如此。

蔡文姬的晚年生活不得而知,史书无载。但她是终老于蓝田,最后葬在了蔡王村,蔡王村得名于蔡文姬和王姓的守墓人。蓝田县志里记载蔡邕在蓝田有田舍,所在的地方过去叫蔡邕庄、现在叫蔡府村,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也有二十多里地。我对汉代妇女的丧葬礼仪并不了解,但葬在哪里从古到今都是很讲究的,逝去是魂归、是相守,妇女要么从夫君,或者从父母、从家族,没人愿意做孤坟野魂、简单找个地方一埋了事。蔡邕并没有葬在蓝田,董祀史无记载,蔡文姬墓也不是合葬墓,她葬在这里一定有一些道理的,甚至有可能是蔡文姬生前的安排。按照中国传统,这个王姓能够流传下来,最初的守墓人,必定是位姓王的男子,只是不知道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