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鸿爪雪泥 >杭州苏小小墓56(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杭州苏小小墓56(1 / 1)

环绕西湖骑行,蓦然发现苏小小墓就在前面不远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忽然之间距离苏小小就这么近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在收音机一档诗词鉴赏节目中,听到一位著名的女播音员用非常柔和磁性的声音,朗读李贺的《苏小小墓》这首诗: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女播音员温和的嗓音,缓缓地读着这首诗;李贺这首诗也写得很有特色,诗的意境和柔和的女声完美地结合,如凄如诉,余音袅袅,直击我的心灵;由此引起我对苏小小的兴趣,很快就找到了苏小小本人写的诗: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没有华丽的辞藻,简简单单的描述,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诗歌或许是对情郎的怀念,或许只是苏小小抒发一下对感情的憧憬。苏小小的这首诗载于《玉台新咏》,题目为“钱唐苏小歌”或“苏小歌”,玉台新咏成书于南朝,离苏小小的时代很近,它里边记载的苏小诗歌,真实性应该是相当高的,但是对于苏小小的身世并没有做介绍,她是什么人、生卒年月、为什么人所写都没有只言片语,仅仅录了这一首诗而已。

也许这大片的空白,给了后人以想象的空间;到了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过刺史,就是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除了疏浚河道、治理西湖等不少的政绩,他也写过好几首苏小小的诗,并且声称“苏小小本钱塘妓人也”,也不太清楚他是怎么考证出来的,或许是当地民间的口口相传;李贺比白居易小20多岁,他的诗大致也是差不多时代写的。又过了几十年,唐代《吴地记》记载:“嘉兴县前有晋妓苏小小墓”。到了北宋初年,沈建的《乐府广题》说“苏小小,钱唐名倡也。盖南齐时人”。南宋《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从以上介绍可见宋朝以前对于苏小小的认知也是非常的粗略,但大致认为她是一名歌妓,这个说法大概也是来源于白居易吧。另外也可以看到苏小小的墓当初并不在杭州西泠桥旁,而在嘉兴县,两地相距一百多公里。在苏小小时代,杭州是比嘉兴更繁华的地方,对苏小小的职业来说是个更好的地方吧;我猜测苏小小是在杭州从业,嘉兴有可能是她的家乡。墓前本有块墓碑,南宋时记载已经被收在通判厅中,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么,到南宋时苏小小的墓还存不存在都是疑问了。

写出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万丈豪情的李贺看起来也是儿女情长,除了前面那一首外,另外还有一首写给苏小小的诗: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从宋代以后,对于苏小小的形象、身世的描述开始渐渐添加了更多的细节,越往后越详尽,在文人不断的幻想中,苏小小的形象和故事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善了,她被塑造成一个有才有貌有情有义的形象,已经完美符合古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理想女神,或者说是一个百变女神,化身为不同性格、不同喜好的文人墨客各自心中的女神形象。

清代大诗人、美食家袁枚大概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刻了一枚私章随身携带,上面刻着“钱塘苏小是乡亲“,我在想,如果苏小小九泉下有知,会不会笑出声来呢?

走近西湖孤山西泠桥边,苏小小墓就在西泠桥的西北角,西湖的堤岸低、桥面高,墓实际上是在一块坡地上,都不是一块平地;这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的,我不知道什么人会希望自己的墓地建在这个位置,这种位置常见的都会是一个碑亭或者是休息赏景的亭子。墓在一座六边形的亭子里,亭子有六根立柱,立柱上刻满了楹联,我没有细看,想必是一些仰慕之辞吧;亭子内是一个直径不到两米、高一米多的小小坟包,南侧立着一块碑,上写“钱塘苏小小墓”;据介绍,以前的墓在六十年代被捣毁了,现在的墓是后来重建的。按照宋代几本书里的记载,苏小小的墓应是在嘉兴县,这里的墓应该也是拜后世文人编的故事,说苏小小在临终前留下了遗言,要葬在西泠;我甚至不知道是建墓在这里在前,还是编她的遗言在前。

坟包是用一种浅黄色的硬质材料做的,不知道是石头还是什么合成材料;看着这个光溜溜的黄色坟包,恕我不敬,就让我想起来和尚的脑壳,大概我的审美还是有差距、不能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吧,我觉得旁边的武松墓倒是从位置还是形制来说都是挺好的。无意中又抬头看到亭子上的名字”慕才亭”,我几乎要笑瘫在地上:虽说苏小小的诗感情真挚朴实无华,但也仅仅这一首,怎么就让一大帮文人“慕才”了呢?我看还是诚实一点,你就是喜欢色艺双绝的,有什么不好。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