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鸿爪雪泥 >西安桂花稠酒50(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西安桂花稠酒50(1 / 1)

我们家可能因为遗传的原因都不太善于喝酒,我和父亲都是一小口酒下肚就脸红,我记得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喝酒是练不出来的。这个肯定是有过深刻的体会,我自己同样也是深有体会。我也一向对酒没有什么兴趣,对于酒特别是白酒的那个味道,我是怎么闻也闻不出香味来;别人嘴里的那种醇香、绵、口感、润喉等等等等在我这里都是受罪。工作以后,单位部门因为工作需要,酒量大的人很多,基本上我们那个业务部门从经理到下面的办事员,恐怕个个都在一斤以上。在这种环境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付。在那个单位的几年酒桌文化真的是让我招架不及,应接不暇,也非常不喜欢。后来到去了深圳打工,那边好像不太喝白酒,一般就是红酒,我记得到公司报到的那个晚上,公司经理给我们这新来的接风,那是我第一次去深圳,第一次看见那种山珍海味之外,还有红极一时的人头马XO。但是硬着头皮喝了一杯也并没有觉得什么好喝的地方。很快的,能喝酒的那几位新同事,就和原公司的人打成了一片,以后的工作安排也基本上按酒桌上的酒量来分等级了。

我其实也尝过很多的酒,国内的各种白酒,国外的红酒,无一例外,不论哪种酒,进了我的嘴里,我都觉得比中药还难喝,别人津津乐道的这个美味琼浆,我喝到嘴里就是受罪。

后来发现有一种酒我还是比较喜欢喝,这就是西安的稠酒,在其他的地方也叫甜酒和米酒,或者叫醪糟的。这种酒的历史,比白酒这种蒸馏酒要长的多。大概古人收获的粮食多了,因为过去的存放条件不好,可能会因自然发酵产生出酒来。而且古人也是特别喜欢这一口的,西安有一个半坡遗址,在这个半坡遗址里的发现了有很多的尖底屏,当时的人不知道是什么用途,以为它是取水用的,而且还给它设计出了一整套的取水方式。因为这个尖底瓶不好放,平放的话就会水流出来,古人更把它命名为君子之器,说它代表着水满则溢,提醒人们要谦虚。这就属于那种上纲上线了,过度解读了。

实际上这种尖底瓶是酒器,是来收集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的,这个尖底瓶并不是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有一个座,就差不多就是一个圆环一样的东西,把这个尖底瓶放在上面。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东西,这两地相隔几千里,谁跟谁学恐怕都不是,大概都是各自发展的。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酒的名称有酒、鬯、豊(醴)三种,另外酉和鬯这两个字的字形,下面都是尖的,这和考古出土的尖底瓶也是对应上了。商代统治者们多是嗜酒者,特别喜欢喝酒,周人把商的亡国归于他们“率肆于酒”。商王不但自己喜欢喝,祭祀用的也大多数是酒,甲骨卜辞中献祭神的祭品以酒为多,且量大,一次献祭竟有达“百鬯”的,如果把一鬯理解为一个尖底瓶的话,那就要一次献100瓶。而我们现在发现的从商代到西周的一些青铜器陶器也是酒器居多,然后才是食器水器。周人批评商人喝酒误国,而到了他们自己,也逐渐现出了原形,周王宴请群臣的时候,也叫“不醉无归”,看来我们现在酒桌上不把人喝翻、把人喝倒,不叫喝好,是来已久、有非常悠久传统的。

我们西安把这种米酒叫稠酒,因为这种酒是浑浊的,像米汤一样,又因为加入了桂花而叫桂花稠酒。西安的稠酒老字号原来只有一家,就是东门外长乐坊上的老徐家,大概从民国时就开始经营了。后来到49年以后,政府不允许私人做买卖,徐家两兄弟一个就不干了,一个就被西安最有名的饭店西安饭庄招进去做了员工,同时也把制作稠酒的技术带了过去。现在西安做稠酒最好的,那就是老徐家和西安饭庄了。稠酒要喝那种没添加的,超市里也有瓶装的卖,有好几个牌子,我都买回来一一尝试过,和老徐家和西安饭庄现卖的比,全都没法喝,口感差了很多,完全就是两个东西,可能是放了增稠剂还有其他一些比如说保质的东西。老徐家店铺的老板也和我说起,有人也常找他一起合作,但是这个稠酒如果要上超市或发外地,为了保持鲜就得放添加剂,口味就变了,他店铺里卖的这种瓶装的稠酒,一般让我们回去放在冰箱里也不超过10天就要喝完。但是老徐家和西安饭庄现卖的价格也确实比较贵,老徐家的店在东门里,他们家一升装的要40块钱,如果是在西安饭庄吃饭时点一壶的话,大概也就是一升就要68。稠酒也有很清的部分,就是取自最上层的那一部分,这老徐家的我见过,是那种非常清、透明的酒,颜色也偏黄,要600块钱一斤。在古代的诗经这个文学作品里面也讲得很清楚,清酒是祭神的,浊酒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稠酒、是自己喝的。尽管有老徐家这样的老字号再坚持制作纯正的稠酒,但是40块钱一升,我也是常喝不起的,我最常喝的是在集市上买的6块钱一斤的醪糟,回来以后加点水或者放点糖或者不放,加热烧开,那种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久久不散。难怪我们的先民们很早就痴迷于这种香味儿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