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武屠龙 >第一章 八百里驳106(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章 八百里驳106(1 / 2)

夏口城是江夏郡的重镇,城东四十里,北府一支杂军扎下了营盘。

这营垒,北依洪山,南傍洪湖。军行两日到了此处,粮已尽了;刘裕却仍不急用兵,今夜先令将士们在此稍息。

营盘右翼有高地依托,免去被敌军偷袭之险;向南面向洪湖,居高临下,占尽形胜。

广陵学艺时,老谢曾言:“兵法右倍山陵、前坐水泽。”刘寄奴今日领兵两千,夏口城里,却是敌将郭铨亲自坐镇,守军一万五。敌我悬殊,北府军空有地利。

“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檀道济身着青龙软甲,背倚大旗,在条石上轻轻磨砂着宝斧斧锷:

“说起来,郭铨也算是桓家名将。上策,若在洪山设伏,把我军辎重断了,咱这千把来人,必是不战自溃。中策,清干净城外百姓,坚壁不战,我军没有给养,强攻不了两天,终得率众班师。如今他仗着八倍的兵力,只是窝在城头等着我们来攻——仍是没把我军当一盘大菜。”

刘裕抚刀微笑:

“明天一早,高下立现。”

“大哥,那小胖子回来了……”

辕门外,丁午领着百十个兵丁回营,兵丁们牵羊驱牛,马车里载粮担酒。胖子夹锤下马,刘裕道:

“城外那几家大户,真就这么痛快?”

“刘大哥,不是他们给的痛快,是兄弟我杀的痛快——”

丁午挠了挠头,手中金瓜双锤,粘拽拽染得红了:

“大哥,你让我好言好语去借粮,那几户都是本地世家,鸟也不鸟我这军汉。敲不开他们野墅的朱门,我只得纵兵抢粮……我丁午没别的本事,口条子也不利索,专爱杀人放火。他们高高在上的,既然不屑于听我说话,那就永远不要说话了!”

刘裕暗暗皱了眉头:

“杀便杀了,以后慎重。城外这几间野墅住的,都是夏口里出外避暑的公卿大姓——有几家,势力通天,你我惹不起。丁午,留了舌头吗?”

“杀的干净。等明日攻入夏口,军报中,大哥你只说他们死在乱兵丛里,不干咱们事。这几家糊涂蛋子,连年在此做着土皇帝,又不缺那几担米粮?如今兵凶战危,眼看国破家亡,痛快捐出些东西,我又何苦敲打他们脑壳?”

檀道济闻言,不禁洒然大笑:

“兄弟,哪儿能指望他们觉悟高些?这国破家亡,带累的是一家一姓和小民百姓,他们,是世家大族。社稷涂炭之时,反而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发展之机;他们对兵凶战危的预判,往往要比朝廷中枢更为提前——因为他们立足底层,把控底层,风头子一变,他们早早准备好了换个方向去倒。桓玄十八岁起兵,一年攻克荆襄九郡,你以为他真有天命加持?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西军身后的这些世家……”

刘裕接过丁午双锤,撩袍擦拭金瓜血渍:

“他们现在不识得我们,谁赢,谁大,他们帮谁。等我们有一天真的站起来了,用不着再和这些世家大族借这个借那个,他们迟早主动跪在辕门外面箪食壶浆。

纵然如此,跪着的未必是跪着的,站着的也不一定站的直。东汉以来,一直是流水的皇帝,走马的大臣,铁打的世家。

世家大族是百姓的敌人,世家大族却自认为是天下的主人。

天下之权柄,就像一个米斛的粮锥,爬到锥尖的最高处又如何?不过是孤家寡人的一粒米。

粮锥里,米粘着米,层层依赖,当明面上的上层米压不住下层米时,粮锥一定会崩塌。

秦皇扫荡六合,到如今南北分崩离析,五六百年过去了,你见过长盛不衰的王朝吗?

改朝换代一次,粮锥就要重新集结一次;底盘最稳的,就是压着底层粮米的世家大族,因为他们是铁板一块。

世家在意的,是一姓之内的本家富贵,或者说是几家联合下的门第昌盛。不管对于粮锥顶上那一粒米、还是粮锥底层那一层米,他们既不会忠诚,也不会挂怀。

所谓千古不平,我们还要做很多大事……丁午,今夜杀牛宰羊,把粮吃光,把酒喝饱,我们大飨三军!”

两千人的营盘,王镇恶下令,挖了一万人的野灶。灶焰冲天,百里分炙;火头军汉们托着油腻腻的兜鍪,里面是大大小小的石子。

梆子三声响,大小校尉前来捉阄。牛羊有限,蹄血骨肉更是轻重不一,火头军解了牛羊,将肉掺杂分份,做了阄,叫校尉们来抓。抓大石子的得肉,小石子的得肝、得蹄、得骨:

全军将士,仿佛人人暂忘了天亮后的厮杀,肉食难得,个个眉飞色舞。拈着好阄的,背了肉大喊大跳;拈了坏阄的,怏怏地骂一声操,只管抓紧去烤——来日生死难测,先他娘当紧一顿肚饱。

众将齐聚中军大帐,炉下柴禾烧得噼噼㕷㕷,架上牛羊烤的滋滋冒油。刘裕拔了短刀,轻轻割下一块黄瓜条,斫成两段,使干枝插了,起身递给两名马军小将。

索邈赤发黄须,宽肩阔臂,本是主将刘牢之手下一员亲近的健儿——让刘裕拉来身旁坐下。他合掌致个谢,也不言语,轻轻接过了肉条。

向弥道:

“刘大哥,不必客气。我和索将军领命助战,来前,我家敬宣将军千叮万嘱:我麾下这二百突骑,一任刘大哥指使;登山跨海,莫敢不从。”

“倒真有桩大事,辛苦兄弟连夜走上一遭。”

向弥一口撕下枝上烤肉,起身拱手道:

“刘大哥下令便是。”

“你领这彪突骑,沿着洪湖,绕过夏口城南,星夜往武昌去。”

“武昌是江陵的屏障,刘大哥,我部只有二百马军,人无重甲,马无马铠,只怕攻不下桓玄主力……”

“你只要率部往武昌方向佯动。分兵为五队,四十人一队,马尾绑上树枝,来回在夏口城外驰骋,把尘沙漫天扬起来——白昼时日头挂晕,三更天必有大风。你让这五队人马在夏口城外绕圈,朝武昌跑个十里,再转回夏口城外,只管扬起尘沙。尘沙一起,守好野外路口;郭铨若是派探马出城试探深浅,格杀勿论,决计不能放走。天明前,我步军出击,金鼓响时,阿弥快来助战!”

向弥领命而去,索邈仍不言语。王镇恶大嚼牛筋,鼓腮道:

“阿弥是好兄弟。我们首战艰难,这时候愿意搭把手的,大家伙都记在心里了。嗨,咱们这一千马军,能见真章的,只有阿弥的二百骑。刘寄奴,明日血战在即,敌众我寡,又为何把这支生力军调走了?”

刘裕唚着一口酒,扑一声吐在长刀锋刃,溅起炉前火点飞腾:

“你还真想用这一两千人强攻夏口的坚城?江夏郡东依夏口,西依武昌;当年孙吴大战刘表,十年也杀不进夏口。你看远处这夏口的东门,像什么?像一块墓碑。古来多少江东豪俊,纷纷把性命埋葬在这块碑下。军中连甲胄也凑不来三百副,更别谈攻城器械;拿两千条人命堆上城墙,就是打下夏口,又有何用?以卵击石的事情,我刘寄奴做不来。”

檀凭之和虞丘进相视一笑,两员老将捋起了花白长须。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刘裕道:

“让向弥折腾这一晚上,就是要郭铨睡不着觉。这位西军的郭铨郡守,是有名的桓家孝子:

向弥打马武昌,郭铨必以为,我军不图夏口,实则兵锋直指武昌背后的江陵。

你看着,天一亮,郭铨定要出城结阵,率先动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