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河 >第十章 昂头大步向前冲(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章 昂头大步向前冲(2 / 2)

为什么会持续两千年呢?我个人的理解是皇帝的权利太诱人了。皇帝制度是一种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的制度,皇帝的权利也没有任何制约,皇帝可以为所欲为。皇帝的宝座太诱人了。

两千多年中原地区的祸乱根源也在于这种制度,因为皇帝的位置太有吸引了,所以大家在拼命争夺,打的你死我活,最低下的平民成了数字,他们的生死存亡都是皇位争夺战的背景板。就连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也感受了皇帝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蒙古人自己也抛弃了部落制度做起了皇帝。

皇位的诱惑也感染了每一个人,虽然陈胜吴广喊出了那句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理论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皇帝。但是对于绝大部分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生存。

皇帝是一个人,全天下的人的总数是他的几千万倍,所以他是需要帮手的,他也一定需要帮手。官员们就是皇帝的帮手,他们共同组成了统治阶层。

官员们知道皇帝需要他们,官员既羡慕皇帝的权利,又恐惧皇位权利带给自己的威胁,官员的权利来自于皇帝,官员自我是明白的。他们也开始有些有恃无恐,他们就像是老鼠一样从老百姓身上拿走属于老百姓的各种东西,期望这些拿走的东西可以堆积出一个皇位,只要他们有些人真的成功了,就会有更多的官员铤而走险。

皇帝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皇帝开放平民上升到官员的渠道,让更多的人加入官员的行列,限制官员的权利等等。皇帝和官员斗智斗勇了两千年,但是只要皇位不受约束的本质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解的。

皇帝觉得全天下是自己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官员们觉得自己是必须的,也像老鼠一样拿东西。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最底层的老百姓失去土地失去生命。老百姓当然不会只是数字,他们也会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起来拿回自己的东西奋起反抗,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家都在流血。但是还是有人在笑,因为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建立了新的王朝,老百姓又可以拿回了自己的土地,当新皇帝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而且天下都是自己的,可以多拿点,官员们也就开始了硕鼠生涯,老百姓又开始了自己越过越穷,越努力越没有出路的生活。

这是一种轮回,是一种宿命,是一场可以从起点看到终点的循环。”

何惜君等顾圆圆说完了接着说到:“圆圆刚才说的是秦朝统一,自己皇帝的历史局限性。我就说一下,秦朝为什么只传了两代。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理想和现实的脱节,是读书人的过于理想化。

秦始皇一统八荒六合,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地域,按今天的地理,秦朝的疆土东到大海,西到甘肃四川,北到辽东,南到越南。如此广大的领土,秦始皇抛弃了周朝的诸侯封建制度,而是采取了郡县制度,有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进行直接管理。秦始皇登基以后,在制定国家管理制度上,选择了只有李斯赞成,包括宰相在内的其他大臣都反对的郡县制,之只能说是过于理想化和书生意气。秦始皇的其他大臣们是懂人性丑恶的,只有秦始皇和李斯相信法律的威力,相信残酷的法令可以保障制度的实施。

不选择封建制度,是因为周朝的灭亡以及春秋战国的混乱都和诸侯有着直接的关系。秦始皇的想法没有问题,但是统一六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他又怎么去酬谢那些为统一六国做出贡献的官员呢?封建制度在周朝实施,正是为了封赏那些和周武王一起推翻商纣王的将领和官员。秦朝的统一天下,如何做到[功必赏罪必罚]呢,是否有一个可以替代封建制度的方法呢?至少后世的历史没有记录。

选择郡县制,国家可以直接管理地方,让国家的法令直接在地方实施,加强了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权威,有效的避免官员腐败。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这是两千多年的古代,秦朝虽然在全国修建了驰道,但是人基本上是步行赶路,社会的物资运输是牛车和人力,这样的速度对于遥远的边疆和政权中心咸阳来说,相互交流耗费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虽然秦朝专门设计了驿站,但是距离摆在那里,地方官方收到的命令和发送给皇帝的文书的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导致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被拉的很长。遥远的距离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不见得都是坏事,地方官员有了更大的行使权利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官员们也就有更多中饱私囊的机会。虽然秦朝已经设立了监察官员的机构,可是遥远的距离也让监察形如虚设。不止是边远地区,就是秦朝中心稍远一点的地方,处理问题的时间也很长。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和赵高假借秦始皇的命令杀死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己登上皇位,葬送了秦朝,可以说就是古代交通限制导致的信息交流不畅的结果。

秦朝横扫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六国的影响依然大量存在。六国从国家层面上消失了,大量的六国贵族也流落到了民间,这些贵族手里握着比普通平民更多的资源,在秦朝统一以后,他们成了乡里的实际领袖,影响力虽然降低了,但是依然存在。楚霸王项羽的父亲是楚国大将,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项羽由自己的叔父项梁养大,在农民起义以后,项羽带领五千江东子弟起兵造反,兵败以后想退回江东,说明相项羽家族在秦帝国的统治下把江东经营成了自家后院,而且得到了江东百姓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在登基以后,把所有的功劳归于自身,没有了秦王时期对大臣的礼遇,也没有了过去秦国时代对于人才的尊重。任用人才更多的凭借个人喜好,赵高担任高官,李斯被杀,也让天下读书人对秦朝的观感变差,到了秦二氏胡亥更是唯赵高是举,也让人们对秦国失去了信心。

秦朝的修筑长城本身是有益的政策,但是是一个非常耗费钱粮人力的工程。秦始皇登基以后,炫耀自身功绩的泰山封禅和全国巡游也是个耗费巨大的工程,秦朝在统一六国以后继续对安南用兵,甚至还有派徐福寻找海外仙山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根据轻重缓急有所选择,秦朝的国库里没有那些多的钱粮支持秦始皇如此频繁的行动。秦始皇选择了什么都要做什么都想要,代价就是给全天下的百姓征收重税,民不聊生。

老百姓盼望秦朝统一六国是为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自身活不下去。秦始皇的好大喜功,或者说法家的理想国,就像昂头大步向前冲,不看脚下的石头,最终被绊倒的巨人,巨人摔倒了,摔死了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