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笔耕翘楚 >第2章 善根(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章 善根(1 / 1)

善根深厚者,有始无终,或天真大士,或道行高功。善根浅薄有七者。其一保家卫国,其二舍己救人,其三为公出力,其四老弱病残,其五生儿育女,其六行善积德,其七悬壶济世。此七者,劣根末形,以德为善,根形所使,善缘有始有终,有数也,是故善根浅薄。

数也者,数之前,数也。数之时,数也。数之后,数也。此三者,同出一数,或用之,或损之,或留之。其本数未变,即记本数为命数。数之前,命数也。数之时,气数也。数之后,运数也。

非种难为巧,适用有无。有数,则此数归彼数。无数,则此数生彼数。此二者,称为显数。以0-9为记,共十个纪元。

数之时,变化莫测,此数穷。数穷则了性,已尽凡理,故能常清净。此数有根,无数不生。凡理在善恶,舍恶说善。乃有真者闻是经,洞暝彻幽。

此无极变化中,有七者太乙不渡。一者,数生,时世不正。一者,数穷,心不诚。一者,学数,数未有。一者,量数,数有尽。一者,天数,人失数。一者,虚数,传伪真。一者,论数,未定有。

莫问天告十方真道:下法养凡胎,善缘是了命尽理的阻碍,也是固本还真的助力。中法养灵台。有三步,分别为介入,观想,出离。炼养一炁,回济丹基。迩时,灵元会心,淆谕卜奇。畅志不顾欲,所言,违道予盗,致太冲。形殇之过,非授所僻。乃及诸行效法。从悌意,做减求空。然,归根溯本,孰知庙宇功为过,浮生大梦若轻尘。不过是在实践利益,宽容,善良,自制,自知五种不同的态度。

白布衣告莫问天:灵元参透,生死勘破。谓穷理尽性,奉道行真。恰如游鹤争岸,鱼跃溪流,变化云纹作应文。尘世中除了三法,还有七浊。走路都要与众不同,攀比浮华,勾心斗角,甚至跪着爬也叫走路。用自己的血汗去推着别人走,赶着别人走,逼着别人走还是叫走路。持此心印,留痕玉帛。云迹宝箓,正行道真。

复告真士:随风伴雨入海游,雾聚成云遮日月。忽有惊雷凭空起,鹿在林间寻浅水。我今当再立四愿,以解呓语,授清净真常之道,清灵明静之气。

愿行使此身,聚千二百相,承三宝五岳真形,出离命数。如是追功求果,则添业记劫。

愿行使此身,应合四象六时,炼养一炁,始终如一。如实告说三法依续,以至诸妙行真实不虚无名无己。

愿行使此身,得证正真,汲本济宗。若失此心,不取诸觉。

愿行使此身,住留尘世。因缘际会,造化所定,若得清气,以有还无。

真者言:被推着走的人没有概念认知,前人成就的道,佛,仙圣应是路,不应是信仰。分别真伪,片面认知看到的眼界限制真知,只有自己看到的宗源真旨是可证的。自欺欺人,滥竽充数的世界里,靠舆论走,等于被压着寸步难行,不必把概念性和物质保障混为一谈。功名利禄,爱恨情仇都能放下,自然是能放下分别的。是非,得失,等等有无之类没有意义,陷入其中,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就像“儒释道”,是文僧道,是称呼,是责任,是职业,是位置,是名号,是道路,是信仰,在“儒释道”有了概念认知的那一刻,也就可以被认知为任何概念,唯独不能成为物质保障,因为“儒释道”概念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形成限制。

真士问:由方圆三寸仙佛圣,举头三尺神明作证,说于台上万灵,台下众鬼听。依据八正道的本质,根源,溯造诚心,先确定带来的影响,损耗不伤命理,收获不惑人心。不然精气神凝聚法身真形时,观想的炁炼出来也无法养。好比在做的,等于雕像在做的,雕像在做的,等于自身在做的?那么给雕像念经磕头,上香求愿,就成了雕像给自身念经磕头,上香求愿。想要得到正解,秉持中道,应该是,自身在雕像面前参禅悟道,雕像在自身面前参禅悟道。哪有讲经说法,全是自作多情。疑问只有以行动,实践,去求知,只有自己经历过,或者经历过的人愿意引导告知,才能做到正真。发出疑问,因为当时持正依然未能了结。

白布衣告真士:依行此道,有善处处是善行,无善万虑总多情。这中法内道大丹,需经历地经寻三法存托之地温养,依黄老青帝叙说的灵元根本真形和太皇中极辅世经,才能安身保命。存托之地要有五行造化,能够形成小周天自予自足的道场。灵元的本质是虚,在虚,净,明,灵,透,融,浑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物质存在。在日与月被遮挡时,群星照耀下,有无不曾变化,当说少阳是实。迩时,得清气,采三光,心自清净,法理易承,外因不近,求实存真。常明汲幼,生身如是亦命复如,缘起缘灭。今为此身重聚一元道种,定灵宝真形,誓证正真。

白布衣告莫问天:持者昭昭,持物者灾,持名者难。惟使洞瞑,不住名相,不照声色。以灭诸见,诚一心,觅九气,炼本炁,逆返真胎息。借假炼真亦或假名借象,不足以注死录生。为免离徳,轻慢三法,错释是说,已知生死二相,是我生及未生,我死及谓死,是故生身如是亦命复如。本自根性,本自真性。效法者善,于宇内有感,随想而作。宇之大,千古未能记元年。宇之阔,八荒不曾动其根。微心幽明,见宇内象形。秉一时效法,宇之策。发心痴狂,见之昭仪。则寓形宇内无不通明。喻象形之问,先天地而生。则宇外不存,唯心所住,昭昭其华。究责无业?皓当空名。褴衫相护,秉喻。我今所叙论,非我所示,妙微济命,存真无差,洞幽彻暝。后来学者,见释思意,末根劣形,何以彼生此复?吾说叙论,若有学人离德,轻慢三法,错释是说,当以此说传济,以安其心。此身生时,内外无二,神形一体,三光五色,灵慧根深,诸法不侵,外邪难犯。念有五陋。一者,身生母亡。二者,身生父弃。三者,成身无师。四者,身常无物。五者,养身无功。

遍知有为法,通晓无为根。言传叙说,真士曰:我今闻此是说,心随意往,寂乘归宗,得大清净,不可思议。愿溯此心。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