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类别:都市言情|字数:14W|作者:澍师傅

手机阅读本书

我不是什么厉害的创作者,只是单纯地将脑海里记着的写出来罢了。

免费阅读

岛城。

一辆军用吉普上,后座的少年正用充满新奇的目光,看着窗外的风景。

城市的轮廓在温柔的秋风中逐渐清晰,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勾勒出山与海的和谐交融。

澄净的天空,像洗过的蓝宝石,清澈透亮;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耀着渔船的影子。

驶入城市,红瓦绿树,欧式风情点缀其间,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让人沉醉。

“怎么样?岛城好看吧?要不也考虑下来这里当兵?反正你也毕业了。跟你讲,海军可有意思了……”同坐在后座的老者,看着趴在车窗向外看的少年,忍不住打趣道。

“江叔,我也想当兵,可是年龄不够啊……”

听到身旁人的声音,少年将注意力从窗外收回,重新坐好,略有些拘谨地回复道。

唉,明明是初次见面,本不该如此失礼的,虽说现在的他才16岁,正是少年意气的时候,但要算上前世的话,他也快40了,虽说相比身边的这位“叔叔”来说,依旧可以算作是孩子,可……

罢了罢了,来到这个时代也十年多了,整天跟帮孩子们一起玩,什么前世不前世的,管它呢!

反正身旁的人也没什么不悦,脸上更是一脸宠溺的模样,说明自己这样挺符合现在身份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想那么多干嘛!

“不用这么拘束嘛,来了叔叔这,就当来了自己家,你不要把叔叔当外人。哎,对,放松些……”老者看着旁边的少年,很是喜爱,“我跟你讲,我和你父亲,当年关系那个铁的啊……不说战场上的交情,就解放后,咱们内部搞了合唱团你知道吧?哦,不对,那个时候你年纪还小,应该没什么印象……但我和你爸可都是咱们合唱团里有名的男高音……”

听到老者讲起和自己这世父亲有关的事,放松下来的少年,将充满好奇的眼光转向了对方,一副“请你多多讲些”的模样,大大激发了老者讲故事的兴致。

坐在前座的驾驶员注意到后排的动静,很是明事理地悄悄放缓了车速,让吉普车以平稳的速度行驶在岛城的街道上。

后座的两人,也因此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讲的人兴致勃勃,听的人全神贯注,都很专心,全然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等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快正午时分,记得少年当时是九点整下的火车,算下来,这一路,老者竟是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足可见其内心之喜悦。

少年听得也很尽兴,虽说与这世的父母都未曾见过面,但该有的情分还是有的。

能多了解对方,也是一件好事。

少年名叫王澍,前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就读于北林,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四。

在某个备战考研的晚上,一睡不醒,来到了现在这个时代。

那是秋天。

王澍从一个22岁的青年,变成了4岁的孩子,内心十分惆怅。

倒不是单纯地因为穿越重生这件事,饱读诗书的他,对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感到难过的,是为了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

在接收的记忆中,原身的母亲在他出生的那一年就去世了。

原因吗,倒也不复杂,怀他的时候,年龄大了,属于高龄产妇,风险本来就大,再加上当年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就……

其实一开始,原身的父亲是不怎么同意要这个孩子的,当时他已经48了,对传宗接代这种事情并不怎么在意了,只是实在拗不过妻子。

原身出生后,父亲也没狗血地将妻子去世的原因怪罪到他身上,反而是将对妻子的爱意,毫无保留地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还专门向部队告了假,全身心地将精力花在了妻子的安葬和抚养孩子身上,直到小王澍彻底断了奶,才和其他人家一样,将孩子托付到保育院,恢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

在保育院的小王澍很乖,和其他孩子一样,不怎么哭闹。

似乎是知道父亲是有事要忙,在忙完的第一时间就会来接他。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保育院的其他孩子对此十分羡慕。

只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4岁这一年,小王澍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

临终前,依然记挂着小王澍,直到自己的老乡兼战友——陈满福赶来,亲手将小王澍托付给他,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而在一旁亲眼看着父亲去世的小王澍似乎是心有所感,十分难过,不管旁人怎么安慰,一直哭个不停。

新生的王澍过来的时候,正躺在病床上,从旁人口中得知,自己原先是活活哭晕了过去,实在是,叫人唏嘘不已。

王澍这边刚醒来,守在他旁边的男人便第一时间发现并叫来了医生。

在他的强势要求下,医生检查了好几遍,在彻底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放过了医生。

这个男人便是陈满福,是个很好的人。

在王澍的印象里,他总是笑盈盈的,很和善。

似乎是受他所影响,他的妻子和儿女也是这般的性格。

送走医生,和床上的王澍打了招呼,才将病房外的其他人叫进来,一个个向王澍介绍。

他的妻子叫李海林,是个医生,恰好在这家医院工作,也是她,在王父入院的第一时间便告知了陈满福,让他速速赶来。

她似乎是之前在王父的手下工作过,能和陈满福在一起,好像还是王父撮合的。

夫妻二人很爱和王澍讲他父母的故事,收养之后,更没给王澍改姓。

王澍对自己原身父母的印象,大多是这二人给一点点完善的。

母亲叫宗振英,燕京人,家境很好,算是大家闺秀。

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从小便备受宠爱。

受当时《新青年》上进步思想影响,很早便决定投身报国。

家人拗不过她,只得暗中支持。

不过她当时年纪不大,依旧是以完成学业为主。

只是这“学业”,在她的央求之下,多了一些其他内容。

她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弃文学武,她没什么优势,所以她便另辟蹊径,早早拿起了手术刀,深入了解医学知识。

而这,也是她和王父认识的契机。

王父,全名王永宁,徽省金煌人,家境算不上好。

7岁进的私塾,读了五年书,后来又进当时的高小读了两年。

因为母亲病逝,辍学回了家。

到了14岁,在父亲四方筹借之下,才有机会继续学业,但这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学校,只能算是个中医培训班,勉勉强强学了3年。

不过正是因为这3年打下的基础,给他的未来带了很大的变化。

参加报国行动后,上级对他过往的经历进行了评估,给了他去红三医院学习的机会,就是在那,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宗振英。

但两人当时并不算熟悉,真正在一起,是解放之后的事情。

按他们两人说法,常年抢救病人,见多了生离死别,对身边人就更加在意。

这就导致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同一个极端,不轻易和他人建立过多的感情。

因为当时的环境,实在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两个人并没怎么一起共事过,大部分时间都分属不同的地方,还有就是精力有限——不管什么时候,医疗资源似乎总是不够。

解放后,日子平稳了一段时间,两人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走到了一起。

可没过多久,又齐齐去支援了东边。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晚才有王澍……

除去父母之外,王澍的童年过得算是比较幸福的。

陈满福家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儿子叫陈军,比王澍大8岁。

女儿叫陈楠栖,比王澍大5岁。

在父母的影响下,两人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对王澍这个外来的弟弟,非常好。

在保育院,从不允许其他孩子欺负王澍,当然,也没人欺负王澍。

王澍从小就很乖,更别提换了灵魂之后了。

穿越而来的王澍,自然是免不了金手指的。

经他总结,有两项。

第一,是脑海里的那些知识,只要是他前世看过的,都能清晰的回想起来,不管是文字、图像还是音乐……

第二,是他特殊的亲和力。这一点是他后来才发现的,最初还没怎么在意。毕竟自己怎么说都是重活一世了,怎么和别人相处,他还是有些经验的。不说让别人喜欢,最起码能做到尽量不让别人讨厌吧。所以他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都还不错这一点并不惊讶,只是后来,在出去玩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还能让动物也喜欢自己,这就很令人惊讶了。仔细想了想,除了金手指,也没其他解释了。

不过第二点的亲和力,也不是万能的。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其他人对自己的初始好感度都达到60,在之后的相处中,如果发生其他事情,还是会变化的。

举个例子,某一天,王澍不管不顾地抢了旁边小孩的零食,小孩依旧会生气。后续不采取其他措施的话,矛盾会一直存在。

当然,也有可能小孩子忘性大,第二天自己就不记得了,这是另外的情况。而且王澍更不会真的去抢别的小孩东西吃,他不是这样的人。

况且,他不缺这些,即使是在物资紧张的那几年。

陈满福一家待他很好,有什么都优先供应他。

很多时候,王澍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但自己拒绝他们好意的话,还会惹他们不开心,只能是以后有机会再好好报答他们了。

至少前几年,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他一个孩子,再怎么厉害,也没什么话语权啊。

国家大事,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他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将来,或许有机会,但应该达不到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格局的地步。

这一点,他是有认知的。

归根结底,他只是个普通人,至少前世是这样的。

他是个00后,出生的地方是苏省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在他成长的二十年中,变化很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后几年,农田被承包改成了蟹塘,然后通了一条省道,除此之外,几乎就没什么了。

平常时候,镇子上没多少青壮年,几乎都出去打拼了,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称得上热闹。可也只勉强称得上罢了,很多人家过年都不回来,已经在外面定居了,镇上的房子,已经空置许久了。

主要位置实在是有点尴尬,所在的市就不说了,原先就是从其他市划分出来的,不南不北,经济也是中下游水准。

王澍所在的镇子,去隔壁市的县里,跟去本县的路途几乎是差不多的,而且那个隔壁市的隔壁县,有通高铁,本县嘛,只有货运的火车会经过,有一条,就经过王澍他们镇。

但对王澍而言,没什么用。

小学初中都是在镇上读的,原先镇上有高中来着,后来废弃了,所以高中只能去县里。

中考的成绩,放在镇里算上前列,但在县里只能算中游,最后读了县里排名第三的高中,虽然讽刺的是——学校的名字叫第一中学。

和其他高中同学不同,他们最期待的是放假,而王澍却没那么期待。

那几年,还没城乡公交,回镇上以及来县里,只有私人承包的中巴车。

永远都是人挤人,凑够一定数量的人才会发车。

来的时间如果不好,没占到座位,那就只能站着。

天可怜见,一趟搁24年的时候也要开一个半小时,那时候一趟,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运气不好,四五个小时完全有可能。毕竟一般节假日才放假,那个时候路上车多,难免会有堵车的情况。

运气最不好的,是赶上交警查超载,据司机和售票的人说,查到一次罚好几千,所以都得躲着。

王澍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躲到路边别人的工厂还是什么地方,呆了一个小时左右,直到路上的交警走了,才继续开车。

在县里读书的日子和镇上没什么不一样的,倒不如说更无趣些,至少在王澍的印象里,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学校还搞过活动。

哦,高中的时候也有,高三那次,校园十佳歌手,但参与的人员并不多。

学校周末的自习是照常进行的,活动举办地是在礼堂里,因为班里有个同学参加,王澍和他关系还不错,所以偷跑着过去观看,还给他用手机录了像。

除此之外,王澍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就没什么好回忆的了。

高考的成绩,依旧是放在所在的中学算前列,满分750,考了580。

放在县里或许不值一提,但他们学校,能多个考上211的已经很不错了。

经过多年的成长,王澍小时候上清北的豪言壮语,还是没实现,差了足足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