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西游邪说

类别:其他类型|字数:10W|作者:志行正

手机阅读本书
西游邪说
非专业写手,随心更新。
《西游邪说》最新章节(5天前):

非专业写手,随心更新。

免费阅读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影视作品,已经深入人心,各个角色人物生动活泼,情节天马行空,引人入胜,被人津津乐道。但是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影视剧和原著,有很多出入。就比如大闹天宫这一出戏,影视剧里玉帝被打到爬到桌子底下向如来求助,但是在原文里,孙悟空连凌霄宝殿的门都没进去,就被王灵官挡住了。再还有唐僧走到双叉岭前就遇到一波妖怪,但是影视剧里没有演,这是很有深意的一出戏。还有观音奉旨到大唐寻找取经人,在灵山脚下观音遇到专门等候自己的金顶大仙,也没有演出来。而这些在原文中戏份很少的场景,有时候就是一笔带过的情节,却反应了吴承恩隐藏故事的水平。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在当时,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的传说。比如《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蟠桃会》《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郞神锁齐大圣》等等一系列的故事。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创作,才有了今天广为流传的西游记。吴承恩也通过神话传说,传递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嘲讽了许许多多社会现象。就比如在吴承恩,所有的皇帝都是些酒囊饭袋,高高在天上的天庭,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场所。远在西天的灵山,更是一帮唯利是图,只管自己死活,从不会管人间苦难的自私者。在西游记里,最简单的一个求雨法术,没有一个佛门弟子能做到,还享受着人间的供奉,真正的欺世盗名。

从古到今有很多解释西游的文章著作,理解非常透彻,可我从另一角度,看到了一个不一样西游,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偏偏吴承恩就留下了这许多证据,就听我邪说邪说。

看西游记,一定要注意名字。在吴承恩,名字非常重要。有时候,看懂了名字,就看懂了这个人物。

陈萼,陈光蕊,江流儿,陈玄奘,唐三藏,唐僧,金蝉子。

这不是两个人吗?有时候我一度觉得这是一个人。陈光蕊是陈玄奘的父亲,这可是人尽皆知的事,在这里为什么是一个人呢?且听我细细邪说。

先说陈萼,字光蕊。

萼同恶,花之外围。光蕊,光照心中,为明,为善。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吴承恩写陈萼这个人,是善恶同体。这一点很重要,在西游里的所有人物,都有两面性,包括如来。

先来说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在大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开榜召天下贤才。陈萼高中状元,跨马游街,被殷开山之女殷温娇,又叫满堂娇看中,绣球抛中,拉入府中成亲。第二日被授江州州主,在上任途中,被刘洪李彪二人谋害,抛尸江中,又被洪江龙王所救。刘洪冒名顶替上任江州知府。殷温娇所生之子,被放流江中,又被金山寺法明长老所救。因从江中上流而下,取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十八年后玄奘为父报仇,陈萼死而复生,一家人团圆回京。这才有了后面西天取经的故事。

现在,抛开神话情节,我来邪说邪说。

一个不识字的陈萼,高中状元。为什么说陈萼不识字,在西游里有三处证据。第一处,是在第三十六回中,有孙悟空嘲笑唐僧不识字的一个情节,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径到了山门之外。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么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

这里没说是唐僧认得这字,很模糊的带过。

还有这一回结尾处,有这样一个情节: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却又领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经儿?”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行者道:“既这等说,我们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睡下。长老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缸,铺开经本,默默看念。

背过三字经的人,会把三字经忘了吗?就是现在,此刻让各位小时候背过三字经的看官来背,是不是张嘴就来。这唐僧被孙悟空说出了自己不识字的秘密,张嘴便骂,哪有一点得道高僧的风范,这种狡辩像不像气急败坏时的找理由。陈玄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不识字,但我记忆力好。在为了应付水路大会的时候,是硬生生的记住了几本佛经。

再来看看第二处证据,在第六十八回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进前行处,忽见有一城池相近。三藏勒马叫:“徒弟们,你看那是甚么去处?”行者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也!”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行者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纵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孙偏怎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莫听师兄捣鬼。这般遥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见是甚字号?”行者道:“却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位,却要倒换关文。”行者道:“不消讲了。”

和上次一样,总会找理由,因为风刮着,就看不清楚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也帮着唐僧说话,这次孙悟空是真烦了,说你不识字你还不承认,懒的再和你说。一句“不消讲了。”是既有声音又有画面,对师傅的嘴硬是十分的不屑一顾,生硬的转移话题是满满的嘲讽。

第三个证据在最后一回,第一百回里,李世民和唐僧的君臣对话。这一回里有一个巨大的伏笔,足以颠覆人们对西游的认知,这个证据,等到最后再讲。

再说回来,陈萼被一个集宠爱于一身的满堂娇看中,结为夫妻。在上任途中,把老母亲接上,准备去享福。可是在路上,千古难解的问题出现了,婆媳关系。一个是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张氏。一个是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可以自己选择伴侣的满堂娇,婆媳难处让陈萼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原文中是这样说的:

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书上写的是张氏自己说要留在这里,但我很怀疑这一点,因为陈光蕊这一走,便是十八年,是陈萼在老婆和老娘之间做出了选择。

来到洪江渡口后,雇了刘洪李彪夫妇二人的船来送自己到江州。没错,刘洪和李彪是一男一女两夫妻,而不是影视剧中演的,是两个男贼人。陈萼见刘洪有些身手,便要招刘洪,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刘洪和李彪二人商量后,决定刘洪跟随陈萼去上任,毕竟状元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而李彪留守船只。如果刘洪跟着状元前景好,李彪也随夫随去,假如混的不好,有这只船也有条后路。

到了江州后,陈萼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草率人命,无恶不做。用十八年时间,将一个唐朝的重要州城,变成一个只有一百户人口的鬼城。而陈萼收敛的钱财,变换成了如下宝贝:

如意珠一颗,走盘珠二颗,绞绡十端,明珠玉带一条。

如意珠是什么?锦襕袈裟上第一件珍宝便是如意珠,价值几何可想而知。

什么是走盘珠?最圆的珍珠,是给皇上进贡的珍珠。

绞绡呢?是鲛人织的丝绸,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每次不是皇宫龙宫就是在天庭。

明珠玉带不用说,镶满珍珠的腰带。

贪了这么多珍宝,怎么样才能合法呢?陈萼虽不识字,但心性记忆确实高人一等,要不然也去不了西天。一出状元郞被冒名顶替,后死而复生的大戏,就上演了。

江流,玄奘。

江流很好理解,从江面上顺流而下来的,叫江流。玄奘呢?玄,玄而又玄的是什么?江里面有座龙宫玄不玄!奘,同藏音。在玄处而藏,这可不就是暗指神话中陈萼死后之处。

在影视剧中,江流儿是从小就在金山寺中当和尚修行,但是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涯边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玄奘是十八岁才入的佛门。

为什么入佛门又叫出家呢?因为入了佛门,就和之前的那个家再无半点瓜葛。有了法号就再无姓名,和父母兄弟姐妹再没有一点关系。可是玄奘要报仇啊,他不报仇陈萼怎么回京,那些钱怎么能合法。就有了玄奘破戒的情节:

一日,暮春天气,众人同在松阴之下,讲经参禅,谈说奥妙。那酒肉和尚恰被玄奘难倒。和尚大怒,骂道:“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什么鬼!”玄奘被他骂出这般言语,入寺跪告师父,眼泪双流道:“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再三哀告,求问父母姓名。长老道:“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玄奘就跟到方丈。长老到重梁之上,取下一个小匣儿,打开来,取出血书一纸,汗衫一件,付与玄奘。玄奘将血书拆开读之,才备细晓得父母姓名,并冤仇事迹。玄奘读罢,不觉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十八年来,不识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亲。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师父道:“你要去寻母,可带这血书与汗衫前去,只做化缘,径往江州私衙,才得你母亲相见。”

在这里,十八岁才入佛门的玄奘成了一个精通佛法的得道高僧,要不然说到奥妙处,酒肉和尚怎么会被难倒!难倒后恼羞成怒的开骂。为什么要酒肉和尚来骂?酒肉和尚既破戒和尚,我破戒你也要破戒,别说你比我强。人心人性古今相同,我无人有,便起嫉妒。

玄奘带着血书便下山来找亲身母亲,找到殷温娇后,二人又相约在寺中相认。原文中还有这么一个桥段:

却说小姐自见儿子之后,心内一忧一喜,忽一日推病,茶饭不吃,卧于床上。刘洪归衙,问其原故,小姐道:“我幼时曾许下一愿,许舍僧鞋一百双。昨五日之前,梦见个和尚,手执利刃,要索僧鞋,便觉身子不快。”刘洪道:“这些小事,何不早说?”随升堂吩咐王左衙、李右衙:江州城内百姓,每家要办僧鞋一双,限五日内完纳。

按说,这种事情,你或派人采购,或完备布料,让自家的下人丫鬟老妈子来这来完成。可江州州主却如同派税收一般,让满城的百姓来完成。在这里,吴承恩暗示了两件事。一是刘洪(其实是陈萼)的习惯性。在他的认知里,随意摊派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完全不会去想用自己家里的钱来完成还愿的事。二是经过了这十八年,江州城里也就只剩这一百户百姓了。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江州百姓这十八年过的何其苦也!

在金山寺母子二人相遇后,殷温娇写了一封家书,让玄奘先找其奶,后寻其外公,来这里擒马杀贼,为父报仇。玄奘来到当初张氏停留之地,发现这老婆婆居然还没死,还助其双眼复明。张氏见到玄奘的第一名话便是:“你果是我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好吧,一个十八岁,一个三十六岁,你说一样就一样。还是说吴承恩在这里也有暗示,来京城办事的,根本就是陈萼。也为日后的冒名顶替,留下了伏笔。

从这里,也能看出陈萼恶的一面。抛开神话情节,是陈萼当了十八年的州主,可是在这十八年里,他却从来没有管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哪怕回到神话里,陈萼在死后见到洪江龙王,也只字不提母亲,只说要龙王救自己一救。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城隍土地遂唤小鬼把陈光蕊的魂魄交付与夜叉去,夜叉带了魂魄到水晶宫,禀见了龙王。龙王问道:“你这秀才,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施礼道:“小生陈萼,表字光蕊,系海州弘农县人。忝中新科状元,叨授江州州主,同妻赴任,行至江边上船,不料稍子刘洪,贪谋我妻,将我打死抛尸,乞大王救我一救!”龙王闻言道:“原来如此,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鲤鱼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难,我岂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尸身安置一壁,口内含一颗定颜珠,休教损坏了,日后好还魂报仇。又道:“汝今真魂,权且在我水府中做个都领。”光蕊叩头拜谢,龙王设宴相待不题。

看到了吧,陈萼并不是像乌鸡国王那样睡了三年,而是在龙王手下任职,还是个都领,这最起码,也是个队长的职务,说不定是个大队长。就这样,也从来没有管过亲生母亲。

在来到京城后,陈萼向岳父坦白了一切。这十八年来如何为官,为了洗清自己身上的恶名如何计划死而复生。殷开山是不得不做啊!这里面有自己的女儿,孙子,不做怎么办?这里提一句啊,殷开山在武德六年的时候就死了,李世民上任前。这里的殷开山是吴承恩设计出来的。陈萼在江州那么样为非做歹,就没有人参他吗?还是都被殷开山压下来了。不论是哪一种,在吴承恩的,李世民这个皇帝是个昏君。不光李世民一个,在整部西游里,当皇帝的,就没一个精明的,包括玉帝。

在这个计划里,陈萼详细的向殷开山说了要清洗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殷开山要带六万人马的原因。六万啊!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丞相入朝,启奏唐王曰:“今有臣婿状元陈光蕊,带领家小江州赴任,被稍水刘洪打死,占女为妻,假冒臣婿,为官多年,事属异变。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唐王见奏大怒,就发御林军六万,着殷丞相督兵前去。丞相领旨出朝,即往教场内点了兵,径往江州进发。晓行夜宿,星落鸟飞,不觉已到江州。殷丞相兵马,俱在北岸下了营寨。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天尚未明,就把刘洪衙门围了。刘洪正在梦中,听得火炮一响,金鼓齐鸣,众兵杀进私衙,刘洪措手不及,早被擒住。丞相传下军令,将刘洪一干人犯,绑赴法场,令众军俱在城外安营去了。

在这里面,有两个事情吴承恩写的很深。

一个是江州的同知和州判二人,连个名字都没有的角色,出场既死,吴承恩一方面是懒的写,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他们的结局。因为这二人被直接杀死在衙门之中。这二人手里还握着当地的兵权,这也是为什么殷开山要带六万人来江州的原因。如果只是刘洪一个贼人,用的着六万吗?在开打之前,殷开山还让同知手下的哨兵去捉拿李彪。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殷开山不愧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兵力全部压倒的情况下,还让对方分兵。

二是这一干人犯,哪里来的一干人犯?不是说就刘洪一人吗?陈萼虽然贪婪成性,但他很懂得为官之道。这二人与他同在江州为官,和这二人处不好的话,那他种种行为,必会引来仇恨,参他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同流合污才是正道。而这二人,和陈萼共同为官十八年,现在陈萼要让一个下人来替自己洗清名声,那首先,知道自己才是州主的人一个也不留。这就不光是要计划周密,更要杀人灭口,不留后患。

这一干人犯,其实就是衙门里当差的,王左衙、李右衙这些人,还有陈萼家里的下人,伙计,丫鬟等。总之,知道刘洪是下人,陈萼才是州主的人,一次杀了个干净。而同知和州判二人,在捉拿刘洪的时候,就被刘洪反抗“杀”了。

还有李彪,死的就太冤了。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恰好江州同知亦差哨兵拿获水贼李彪解到。丞相大喜,就令军牢押过刘洪、李彪,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

按常理来说,这么大的案子,主要的人犯是一定要带到京城的。哪怕不是皇帝亲审,那也是刑部来审。可是殷开山害怕事情败露,直接就所有知情的人杀死,哪怕受到皇帝的责罚也在所不惜。

再从名字上看这二人。

刘洪,在洪江上行船,离了洪江便无命,这便是吴承恩的设计。

李彪,当初说好的如果刘洪混的好,她也跟着去投奔,不好再回来。可后来明知道陈萼是大贪官一个,还不让自己的丈夫早早的离开。跟着陈萼能清白吗?为虎作伥的事能少做的了吗?你要早早的把刘洪叫回来,还能有这杀身之祸吗?这可不光是身死,这贼人的罪名背了多少年?这不是彪是什么!

多亏是神话故事!

要说有什么证据说李彪是女的,看她爱的什么刑罚。木驴!为什么是木驴?这就要看这二人的供状了。

邪说一说:

罪人刘洪,现如实招供:贞观十三年,船载陈萼夫妇至江州。于途中得知陈萼为当朝状元,赴江州任州主之职。妻李彪便教唆杀之,顶替冒名。吾恐事不成而身死,不从,妻说:“富贵险中求,不死万万年!”遂我二人将其杀害。后预害陈萼之妻,共同顶替,但恐殷家有人往来,露出马脚,便留其性命,共至江州。吾妻也留在洪江,以为退路。吾不懂为官治民之道,这十八年来,所征之财物,皆供己享用,不剩分毫。吾已知罪,现但求一死,已谢罪江州之百姓。

这些话是不是刘洪说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事陈萼通过这件事,可以完美的让自己重新开始。

在这个故事里,法明和尚是一个很重要背景。可法明是一尊佛,已得无生妙决,为什么还要答应陈萼的要求,让一个婴儿留在寺里呢?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百姓俱依派完纳讫。小姐对刘洪道:“僧鞋做完,这里有甚么寺院,好去还愿?”刘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听你在那个寺里去。”小姐道:“久闻金山寺好个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

从名字就能解释。顺我者昌,既为金,逆我者亡,就是焦。人间佛是自私佛,只要我寺里安然无恙,我管你洪水滔滔。

到这个时候,就差一个环节了,龙王送宝:

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三人望江痛哭,早已惊动水府。有巡海夜叉,将祭文呈与龙王。龙王看罢,就差鳖无帅去请光蕊来到,道:“先生,恭喜!

恭喜!今有先生夫人,公子同岳丈俱在江边祭你,我今送你还魂去也。再有如意珠一颗,走盘珠二颗,绞绡十端,明珠玉带一条奉送。你今日便可夫妻子母相会也。”光蕊再三拜谢。龙王就令夜叉将光蕊身尸送出江口还魂,夜叉领命而去。陈光蕊一家老小回到京城,和殷开山一家人团圆。又被李世民授予学士之职,随朝理政。

OK,钱也洗干净了。这是龙王送的,谁敢眼红。

故事到这里,本来因该就结束了。陈萼的计划堪称完美,名声有了,钱财保着了,自己回京了,还升官了。但吴承恩的一句话,隐藏了取经人的真实身份千年之久。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先来看看殷小姐之前的几次自尽。

第一次: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小姐寻思无计,只得权时应承,顺了刘洪。

我有很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这一刀两断是什么意思?我都要自杀了我从你干嘛?还一刀两断!有很多人将这个情节解说成是当时殷小姐知道自己怀孕了,所以为了孩子才不得不从于刘洪。因为后面原文中有写: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那为什么吴承恩要将一件事分开写呢?一次写完不是可以更好的让人理解吗?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吴承恩对易经的理经了。这不是在说西游记吗,怎么又扯到易经上了呢?在吴承恩,西游五人组就是五行。唐僧是金蝉子转生,为金。猪八戒又称木母,为木。白龙马本是龙,为水。孙悟空又被吴承恩叫心猿,心为火。沙和尚取沙为姓,为土。五行相生相克,重要的不在形,而在神,在象。

殷小姐为什么能看上陈萼,是因为陈萼是状元骑大马,戴红花,殷小姐嫁的是状元,这才是这段故事的神。刘洪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就是在说,你从了我,还是状元夫人,还是州主夫人,象不变,若不从我,一刀两断。要死要活你随便。这才是吴承恩要将原因分开写的真实意图。也正是后面的这个原因,让人们千年来理解错误的根源。

殷小姐,从了象,压根就不想死。

第二次:在第八回中,殷开山打入衙门,父女想见,原文中:

丞相直入衙内正厅坐下,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欲待要出,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双膝跪下,对母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丞相亦进衙劝解。

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靦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

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

殷小姐是深知为妇之道的,自己从了贼人,失了妇道,是被天下人所不容的。但是有理由的,为了腹中的孩子。

第三次,是陈萼死而复生的时候: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殷小姐三番两次的想只身付死,但每次都不能得偿所愿,不是为了孩子,就是有人阻拦。在去神话情节中,殷小姐知道计划,理所当然的是在演戏。但在神话情节里呢?这十八年时间里如果想死,要死早就死了。是因为一个不确定生死的孩子吗?在后面的文章中,有一回写的是一个女的,因为斋僧出了大门,就被丈夫骂不守妇道,而这个女的就抛下一双儿女上吊自尽。可见当时妇女对妇道看的有多么重!

所以不论是不是神话故事还是真实故事,殷小姐压根就没有想死的想法。那为什么在这段故事的结尾,吴承恩要加上这么个不究竟,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是为了给殷小姐这个角色一个完美的收场,遵守妇道,还是另有伏笔?

在去神话的故事里,殷小姐和张氏这对婆媳的关系可以说是恶劣。已至于让陈萼把自己的新生母亲抛弃,只为前程。当陈萼一家人回到京城后,自然也是住在一起的。张氏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儿子死而复生是假的,其实不管有没有神话情节,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为了前程要老婆而不要老娘,被贼人打死才是真相。

那么自家的儿媳妇就是真正的跟了贼人睡了十八年,这怎么可以接受!我儿子不光是状元,现在更是为学士,家里怎么能有这么一个不守妇道厚颜无耻还活在世上的儿媳妇,这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陈家的门风怎么能让这么个下作的女人败坏!

这样说,是不是就能理解殷温娇为什么事情都已经结束了,还要自尽。那都是让她的婆婆张氏逼的啊!

殷温娇死了殷开山可怒了!自己背着皇帝替你陈萼撒了这么大的一个弥天大慌,为你解决了所有的后患,本想着女儿回到了京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你陈萼却放任你的妈把我的女儿逼死,你还想在朝为官,重新再娶,哼!殷开山不敢说出实情,那样他自己也是个死罪。但你陈萼也别想好过,这荣华之地你是想也别想,只有西天才是你的归宿。

在第十一回李世民要办水路大会时,让群臣选一个有德行的高僧来主持。宰相萧瑀,在太仆卿张道源和魏征共同举出陈玄奘。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

当时的陈玄奘只有十八岁,放着太多的有道高僧不选,为什么就选这么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别的不说,收留玄奘的法明和尚,就是一尊人间佛。书上是这样写的:

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

这样的人不用,却用一个少年。

在吴承恩,所有的皇帝都是昏君,所做的事情,让人啼笑皆非。就比如这次,让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主持这样一个大会,不是让天下的耻笑吗?但真的是这样吗?吴承恩如果真的这么肤浅,那西游记也就成不了流传千古的名著了。要透过昏君,可笑的表象,去看它的本意。

一个皇帝,尤其一个名君,并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如果真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顾群臣的反对,那他的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而李世民,他就是一个名君。

刚才说过殷开山对陈萼怀恨在心,不想让他留在京城。西天取经的事现在虽然还没有说出来,但李世民献上南瓜就已经开始铺垫了。所以殷开山是动用自己的关系,让三位重臣替自己说话。

听了三位大臣的推荐,太宗沉思良久。李世民在想什么?是在想这个陈玄奘是谁吗?没有这么肤浅!

状元郎死而复生的案子不论是什么朝代,那都是惊天的大案。可是殷开山没有将任何一个人犯带回来,只说将所有人犯全部处决。这件事本来就透着诡异,现在又举荐陈萼的儿子,李世民能不多想吗?陈萼在江州为祸十八年,皇帝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吗?一个人口稠密的大州,变成只有一百户人口的鬼城,那是想瞒也瞒不住的。殷温娇回京后自尽,大臣的家事皇帝能不知道吗?现在陈萼洗脱自己身上的所有罪名,在皇帝眼中,陈萼是一个万恶不赦罪该万死的乱臣贼子,还是一个心机深沉可堪大用之人。将所有的事情串连起来,这才有了太宗的沉思良久。李世民是怎样选择的,书中这样写:

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天下僧人之领袖,不可谓不看重。

在后面的水陆大会上,有一个唐僧不识字的辅证。大会开了以后,李世民一共去了三次大会,前两都没有听到唐僧说法领经。直到第三次,才听到唐僧讲了一会。

记忆力是真好啊!

邪说,瞎说,万不可当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