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第111回 杨家将11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11回 杨家将113(1 / 2)

欧阳修欣慰地看着神采飞扬的苏家兄弟,知道他们当机立断,发自内心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果真没有让其失望。如果苏家兄弟选择赴任小县主簿,那欧阳修只能自嘲瑕瑜不分有眼无珠了,欧苏两家亦会渐行渐远。

欧阳修在奖掖后进上真是尽心竭力。苏家兄弟刚决定参加制科考试,欧阳修当即就开始物色推荐的重臣人选了:“文彦博文大人去年遭人弹劾,罢判河南府。如今是富弼富大人与韩琦韩大人共相,同主朝政。我可以作为子瞻的推荐人。如果子由可以获得富大人或者韩大人的推荐最好,但这难度相当之大。所以,最优选择就是富韩之下一级大臣的推荐,这个可选择性就相对多了一些。容我细细琢磨一番。”

苏轼心里一阵唏嘘。历史上,只知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不知润物无声的嘉祐改革。庆历新政四大砥柱,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四人饱受打击,全被逐出朝廷贬谪外放。直至十余年以后,富弼在嘉祐元年的前一年被召回朝廷,并与文彦博同时拜相;韩琦在嘉祐元年被召还朝廷,嘉祐三年拜相;欧阳修在嘉祐元年的前两年被召入朝,在嘉祐元年出使辽国还朝后才重获重用,嘉祐二年知礼部贡举,嘉祐五年终于得以位列宰执。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唯有范仲淹在皇祐四年卒,没有等到嘉祐改革。

庆历新政是一次对症下药,切中要害的改革。因为注重整饬吏治,对旧体制开刀,触及了上层核心利益,引发既得利益集团反扑。宋仁宗求治心切,迫切需要看到结果。皇帝的催促使得范仲淹、富弼他们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一开始就实施全方位的改革,涉及面广,声势浩大。富弼他们后来反思,认为问题太多且积弊已久,盘根错节。磨勘官员、抑制恩荫特权、改革科举、节约财政支出等各个方面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往任何一处使劲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想要短时间内解决痼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庆历新政改革建议大部分还未实施就被否决,即便好不容易得到推行的,也很快就被歪解扭曲,甚至废除。士大夫集团的分裂、对抗和攻讦,使得百姓不得安生,仁宗皇帝更是心烦意乱,朋党之论甚嚣尘上,猜忌重重。庆历新政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随着富弼、韩琦等庆历新政的领导人于十余年后陆续回归重掌朝堂大权,改革的措施也回来了,只不过这次是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开的。嘉佑改革是庆历新政的重启和延续。嘉祐年间的改革被淡化、被隐藏,正是经历过庆历新政失败的富弼、韩琦等人想要的效果。绝对不能像庆历新政那样锣鼓喧天,天下引领而望,成为舆论中心。各项改革措施推进的时候尽量低调务实,不能吸引眼球,避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改革辩论上。在实施时,因地制宜,随时调整。最重要的是取得仁宗皇帝的信任和支持,任何改革落地都要以此为根基。

在富弼、韩琦的掌舵下,嘉祐改革使得百姓获得实际的仁政恩德,官僚体制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改良。改革蔚然成风,成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嘉佑年间展开的改革铺垫功不可没。仁宗之后,改革已然成为共识。

正当苏轼思绪发散神游天外之际,门倌匆匆前来书房禀告:“欧阳大人,杨畋杨大人来访。”

“哦!”欧阳修眼睛一亮,好似想到什么,笑逐颜开地说,“快快有请!”

随后,欧阳修对着苏洵畅快大笑:“明允啊,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苏洵父子三人心头一动,大概知道了欧阳修的盘算。

欧阳修快速向苏洵父子三人辞简义赅地介绍了杨畋的家世背景和官场履历。

苏轼听完内心倒吸一口凉气,杨畋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子弟,其人更是文武双全。

说起杨家将,国人都非常熟悉了。杨家将的故事大多集中在老令公杨业及其子孙后代的这一支脉,然而从历史上看这并非杨家将的全部。杨家将之所以成为北宋军事集团的代表,是因为麟州杨氏从五代十国开始就是北方将门的代表家族之一。麟州杨氏起于杨业的父亲杨信,他是将麟州杨氏从地方豪强发展为北方将门的重要人物。杨信有两个儿子传承杨家的势力,麟州杨氏主要有两个分支,他们都可以称之为杨家将。其一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杨业,其二则是杨信麟州刺史官职的继承者杨重勋。杨业的子孙后代因为继承了他抵御辽军的重任,延续了将门的武将传统。但杨重勋及其子杨光扆英年早逝,使得杨重勋这一脉在武将上无法延续,于是杨光扆的儿子杨琪和孙子杨畋积极投入文官行列。

杨畋是科举进士及第出身,凭借文官身份平定荆湖南路猺人叛乱,被誉为文武双全。杨畋是杨家将子弟中转型最为成功的典型人物,从武将世家转型到文官重臣,可谓是功成名就。他官至知谏院,距离宰相仅有一步之遥。作为仁宗皇帝的心腹之一,他拥有弹劾宰相的权力,在朝廷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