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康之后,率岳飞拾山河 >第002章:种氏余辉(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002章:种氏余辉(1 / 2)

离开真定时,沈放有那么一丝的窃喜。

在北宋的军队体制下,他这个厢兵都头连根葱都不算,到了井陉起码还有三百人由自己说了算。

原守城大将刘韐与总管王渊,钤辖李质已调往山西解太原之围。他们留下来的摊子算是非常不错的了,真定城的城墙、楼橹修得比汴京还高。

可就算如此,真定城只是平原上一座孤城而已,最终还是抵挡不了金人的铁骑,自己犯不着去陪死。

此前真定能将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拒之城外,除了积极备战之外,还在于刘韐、王渊、李质三人同心协力,合作无间。

可李邈与刘翊、副钤辖马义、都监龚文忠等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此李邈非“三国狂徒”李邈,文臣出身的李邈是现任知枢密院事许翰举荐的真定权知府,他虽有一腔热血,却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属于纸面将军。

大宋特色,文官监军,甚至直接掌兵。

刘翊是刘韐离任前举荐的本路武将,可只有匹夫之勇,谋略不足,不足以担大任。

马义和龚文忠就更不必指望了,他们和本尊沈放一路货色,见着金人只会撒丫子逃。

……

靖康元年三月初一,沈放率三百厢兵接防井陉土门关时,干了件惊人之事,他将土门粮仓官绑了,随即把土门关存放的军粮搬空,藏匿起来。

井陉孔道是沟通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八条孔道之一,东起太行山东侧土门关,穿越太行山直达山西太原。这里囤积着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军两次北伐燕京时储备的剩余存粮。

待厢兵们刚刚把军粮藏匿起,种师中、种师闵兄弟俩领着八万西军、禁军混编军队抵达了真定府。

这支军队是执行少宰李纲的追击军令,一路“护送”金国二太子的东路军而来的。

不知何故,种师中命军队在真定府停了下来。

没多久,种师中率军通过井陉孔道突进山西,收复平定军及榆次等地后,再次折返真定府地面。

沈放也是后来才听说,种师中、种师闵兄弟俩准备在太行山东侧的真定府构筑防线,防备燕京一带的金兵。

可种师中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枢密院传来加急军令,命其再次穿越井陉孔道驰援太原。

太原府已是危急万分,守将张孝纯、张浹父子以及总管王禀派人拼死传出讯息,城内已到吃人裹腹地步,不救城必破!

军令如山,种师中只好命军队撤出真定城,囤兵土门关,自己领着四万士兵,仅备少量口粮急行军入山西。

种师中分兵进入山西后,种师闵率领余下四万军队鸠占鹊巢,将沈放这三百本土厢兵赶到土门关北侧苍龙岭上赶苍蝇度日。

土门关以东便是大片平原,说实话,确实不是几百厢兵能守得了的。

沈放琢磨一番,蚊子虽小,它也是块肉,还是先管好这三百厢兵,徐徐图之吧。

早在三月进驻土门关时,沈放便把井陉孔道全程摸了个遍。

二百余里的孔道穿越太行山,期间连接太平河、冶河、绵蔓河三条水系。

太平河与冶河之间的山脉是典型的褶皱断层山,崖陡谷深,此处也是整条孔道最为狭窄艰险之处。

进入九曲十八弯的绵蔓河后虽然孔道宽阔了些,可仍有几处河谷转弯处壁立千仞,利于防守。

此后,沈放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给手下的三百厢兵轮番上课洗脑,总算稍稍收拢了这群毫无责任心、使命感的游兵散勇。

厢兵在大宋军队里处境尴尬,它其实就是支杂役军,跟正规军禁军没法比,不管是武器装备、军饷补给,还是战斗素养,都难望禁军项背。

可是目前河北、山西仅存的几座未失守的大城内,厢兵占有相当的比例。

大宋朝廷也看到了当前的军事形势,于是在某些层面上改善了山西河北等沿边路分厢兵的待遇。

起码沈放手底下的厢兵着装像那么点军人模样,沈放以下的步队将都能穿上铁甲叶串掇而成的扎甲,普通士兵也握上铁枪长刀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