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八十八章 目的还需好手段189(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八十八章 目的还需好手段189(1 / 2)

在一系列行动过程中,当然有那尸位素餐的地方官吏以哭穷的方式来怠政,尤其是在县令这个主官已经赴京接受皇帝培训的情况下,更是百般推脱。

初时,徐光启还是激以忠义、晓以利害,可谓是苦口婆心。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地方上的赈灾粮没有一点进展,官仓没有一点充盈,至于组织百姓更是毫无进展,没有任何官吏出一点力。期间,新军将领和尤世禄自然也劝了他几回,可是他还是轻易不愿意动用尚方宝剑。

日子一天天在磨嘴皮子中过去,事情却不见半点进展,终于,看着越来越多奄奄一息的流民,看着每天早晨从人群里抬走的尸首,对着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绝望目光,徐光启满嘴燎泡、愤怒欲狂,数十年养气功夫被怒火烧得一干二净。他终于想起了临行之前皇帝对他和尤世禄以及新军将领的再次叮嘱,“大曌已病入膏肓,不要手软。你若心软时就看看那些饿死的老百姓,太祖的田赋不过三升三合,三十取一,若百姓只需缴纳如此低的田赋,日子何至于此?再想一想,老百姓宁可投献去交给主家五成六成的田租,一年少则五斗、多则两石,超出太祖田赋数十倍不止,为何?这三升三合与五斗、两石之间的差额落到了谁的手里?二百年来,这差额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绅权贵了?”

看着眼前饿殍遍地的情形,想想脑海中算出的惊人田赋差额数字,徐光启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年已六十五的他平生第一次双拳紧握、目露凶光。

于是,若再有县丞、主簿之流说官仓不足、一切都是天灾,徐光启也不多言,立刻便派御史、新军和尤世禄的部分军队押送部分粮食前往,并且就地驻扎下来,一方面挟县令以令诸吏,一方面清点官仓、清点账目,并且告诉这些县令和吏员,圣上说了,若是账目和粮仓忽然失火烧毁,视同亏空,视为欺君,凡县丞、主簿、吏员、差役,俱斩,若查出贪渎舞弊而不肯交待同伙者,满门俱斩,若能发动地方士绅富户将官仓补足者,既往不咎。

面对着军汉的查账之举,几乎所有的官吏还都是满心轻蔑: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丘八,自己的名字会写吗?还查账!

关中的官、吏、士、绅都在等着看笑话。

他们不知道,这些新军中的战士现在普遍能进行数算,尤其是读书人出身的副小旗,而且这些人中的宣导官是很善于谈话沟通的。

按照皇帝所教的复式记账法,以看似最笨的誊抄账目的方式,这些官吏眼里粗鄙的军汉还真的在将传统账目转化为现代式复式账目的过程中,从账房高手所做的看似无懈可击的账目中发现了破绽。这些新军还依仗人数优势避开人数有限的地方官吏,与当地百姓不停的攀谈,攀谈中自然也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另外,这些新军不只是做账面上的文章,他们给徐光启出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主意:突袭官仓。

当此恶劣形势,徐光启再也没有了任何犹豫,立刻就同意了。一部分人查账的同时,一部分新军直接杀奔官仓,不讲任何官样文章,将仓大使一干人等驱至一旁,开仓验粮。

官绅、百姓、新军,众目睽睽之下,打开一座座囤仓,将外面的粮食清走之后,露出的是木枋木板钉成的倒扣的大圆桶,圆桶里面自然是空空如也。粮食就只有大木桶和粮仓外壁之间那么一层。

如此下来,迅速揪出了一批心存侥幸的硕鼠。而这些硕鼠在一人担责还是满门抄斩的选择面前是个个交待,结果就一抓一串,官、吏、差役、士绅大户、米铺粮商及其背后罩着的高官显贵,无一得脱。期间不是没有铤而走险的家伙将粮仓烧毁,企图死无对证,但其结果便如徐光启宣布的皇帝旨意那样——从县丞到官仓小吏,一县官府,俱斩。

当徐光启在一县百姓、无数流民面前,按照新军将领的建议,以火铳当众击穿了这些心存侥幸的硕鼠脑壳之后,其余各县办事效率飞速提高,地方士绅中乐善好施的善人立刻大增,乐善好施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官仓立见充盈,每天早上的稀粥都变成了可以插住筷子的稠粥。饥饿的百姓对钦差的信心也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立刻从半死不活、麻木不仁的饥民变成热情高涨的劳动力,连六七岁的小娃娃都合力抬起了小土筐。

此后,徐光启令各地的县令按照皇帝说的以工代赈的办法,一方面利用现有的砖窑解燃眉之急,一方面召集烧砖的窑匠和大量的劳动力,建立新砖窑,挖掘配套的水井,利用陕西无穷无尽的黄土资源和丰富的石炭资源,半个月左右便烧制出大量的青砖,利用这些青砖又建起了更多的新砖窑,如此循环增长。

这等速度,不下于当年戚继光修蓟镇长城的速度。当年戚继光修蓟镇长城,仅在相当于后世秦皇岛的板场峪一带就建立了二百多座青砖窑厂。如此,才有了后世完好的金山岭、居庸关等长城名胜,才有了名传千古的空心敌台。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