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光启赈灾陕西18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光启赈灾陕西188(1 / 2)

被白须老汉称为徐大人的徐光启就站在这田间地头,身边还有几位大人和一部新军。

“大人行事有方、雷厉风行,赈灾诸事卓有成效,民心大振哪。”徐光启身边说话的官员长方脸,一字眉,唇上微须,颔下半尺胡须,望之似三十许人,面带精干之色。

“这全赖玉铉、彦演与诸位同僚鼎力协助,非是本官一人之功。”徐光启微微拱手致意。

“大人过奖了,此乃职下应有之义,也不过就是配合罢了,一切还是大人应对有方。”长方脸和旁边另一个浓眉细目的官员连忙谦辞回道。

听徐光启话中称呼可知,说话的长方脸官员是陕西副使陈奇瑜,另一个浓眉细目的是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今年三十四,与陈奇瑜同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中等身材,浓眉细目,高颧瘦腮,比较典型的闽粤长相,兼且唇上胡须浓厚,颔下胡须稀薄短少,整个人的长相比较奇特。洪承畴自中进士之后,历任刑部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浙江提学佥事、两浙城宣布政左参议等职,其中仅在刑部就任职六年,遇事善思而行事果断,如今做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朝廷委任他的职责正是督粮。

号玉铉的陈奇瑜,表字正学,时年三十七,中进士之后在大理寺观政半年,然后便做了洛阳县令,成为了执掌民生实务的地方官,任上组织百姓疏浚水渠、兴修水利,地方百姓颇为受惠。后来转任刑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直至去年升为陕西副使。

这二人年岁略有差异,却为同年进士,皆是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勇于任事,在陕西当地颇有名声,徐光启到了此地,略加接触就将二人调至身边,协调地方诸事。至于陕西布政使、巡抚之类,那是一方封疆大吏,却是不能时常拽在身边奔波的,只要他们能对灾民心存怜悯,不阳奉阴违的掣肘诸般抗旱救灾举措就已经是对徐光启很大的支持了。

在官位上,徐光启比陈、洪二人高,兼且持有尚方宝剑,在年龄上也是明显高出一辈,所以徐光启称呼他二人的表字,亲切却不显轻浮无礼。

在徐光启身边还有四人,方面微胖脸的是随徐光启一道来到陕西的王徵,年岁与徐光启差不多的是李之藻,徐光启利用皇帝允其自行招募人手且手持尚方宝剑的便宜行事之权调来的,最年轻一人看上去与洪承畴差不多的年纪,是从福建过来的蒋德璟。

这四个人之中,徐光启六十五岁,李之藻六十二岁,王徵五十六岁,蒋德璟三十四岁,四人都与在福建泉州传教的西人教士艾儒略相识,且经常切磋学问,相交甚厚。四人都信了也里可温教,而且李之藻、蒋德璟也像徐、王二人一样,爱好实学,精通水利、天文、数学。

李之藻亲自主持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的工程,与徐光启也是老相识,要不然徐光启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他。在实学方面,李之藻在万历二十九年与利玛窦合作出版了《坤舆万国全图》。虽然许多大臣为防止后继的皇帝好大喜功、像成祖一样派人下西洋而将七下西洋的海图地图都藏之于高阁,但此时华夏的读书人对于天朝之外已经颇为好奇,而此图因其来源于西人,正可满足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故而甫一出现便在士林中供不应求,数次重印,更是流传国外,是此时华夏读书人了解世界的一大助力。当然,此时的地理大发现还不彻底,这副舆图并不是完美无缺,图上并没有彼世的澳洲。

除了这副图,李之藻还根据西方天体学说重新注释流传已近两千年的《周髀算经》中关于天文的部分,其他的译著也颇有一些,总之这是个与徐光启颇为相类的人。

蒋德璟同样喜好实学,最擅长在调查研究之后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四个浓眉大眼、脸有些长的是刚刚押运第一批沥青回到西安府城的宋应星。

听了陈奇瑜的话,李之藻也是频频点头,对徐光启说道:“玄扈兄此一番作为,对今年冬播大为有利,有了这些水渠、水井、水车,只要冬小麦和粟米到了明年五六月份能有往年一半的收成,每家这两三亩金薯都能收上七八石,虽不敢说饱足,但这饿死之危却必可消弭,民乱也可不剿而自平,堪称功德无量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