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102章 第 102 章102(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2章 第 102 章102(2 / 2)

阮祈和阮嘉麟:“……”

既然已经做好打算,大家都没有闲话的时间,都各自忙起来。

趁着乔盛文和耿氏还没走,收拾行李的事情只需要耿氏带着耿叔一家三口忙活就行,苗婉请公婆给她画画写章程,一直忙到乔瑞臣从守备府回来。

“秦茂将守备府收拾的很齐整,虽然抄过家,可宅子也比这边方便,咱们和阮家搬到守备府住,这里留给张家住着,等回头张家和阮家的房子重新起好,再将这宅子还回去。”

按理说这个宅子是作为七品致果校尉赏下来的,如今乔瑞臣升了守备,地契要还回去。

可苗婉舍不得自己盖得这样好的房子,“就不能买下来吗?往后让阮家住在这里就好,咱们原先的宅子留给于家和杨家住,往后大家住的近些,也好干活儿。”

“咱们还有多余的银子吗?”乔瑞臣不是没想过,只是他现在俸禄每月不过十两银子,都得靠苗婉手里捏着的钱才能买。

苗婉算了下,拿回来的十五万两,按照比例得分给张家和阮家各一万两,剩下十三万都要拿来重建西宁镇的。

这些肯定不够,所以她也没钱可以浪费。

还是得抓紧时间赚钱才行。

她突然想起来,她在西平郡还有两家铺子呢,虽然地契没了,可官府已经变更过登记,这两座铺子都在她名下,巴音是拿不回去的。

“用一座郡城的铺子换这个宅子可行吗?”苗婉问,“如果行的话,咱们留一家铺子就行。”

这回她不打算遍地开花了,生意主要还是在西宁镇。

郡城的铺子现在可以拿来卖货,往后西宁镇建设好,就变成郡城店家订货的取货驿站用。

这回她要以稳妥为主,不然他们人手也不够。

乔瑞臣点头,“可以,回头我去郡城的时候叫人办好。”

解决完宅子的问题,大家吃过饭,苗婉就拉着乔瑞臣往外走,“那先军营里的话事人还有西宁镇亭长和各村的里正来一趟守备府吧,以工代赈需要用到的人手不少,咱们自己张罗,不如让他们来张罗。”

家里没什么需要乔盛文做的,他现在官复原职算是官职最高的,便跟着儿子和儿媳妇去给他们压阵。

有乔盛文的三品户部侍郎名头在,再加上守备算是军营的钱袋子,也算是西宁镇的现管,出去西宁镇外头村子里住着的里正,其他人很快就到了守备府。

苗婉已经请阮家表哥将章程抄写了几分,先分下去给到来的人看。

“我相公成为守备,自当跟以前的秦守备有所不同,如今西宁镇破败,行商们也离开许多,西宁镇的税收肯定也会受到影响,首当其冲是让西宁镇恢复过来。”

挨着守备府很近的北营骑都尉徐斌还有西郊军营的宁远将军郑远都接过图纸细细看。

西宁镇亭长姓常,是个没有举官的老举人,待得官老爷们拿起图纸后,他才慢悠悠接过图纸也跟着看起来。

苗婉暂时没写太多内容让他们知道,只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写了现在大家能做的事情。

首先是住,西宁镇西边的富人区并没有收到影响,最多就是路边上有被火熏黑了的地方,重新刷墙就行,都用不着换砖瓦。

可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南面和条街瓦市所在的东面都被烧的很厉害,苗婉计划里只写了南边的重建。

既然要重起房子,先前那些破破烂烂的土砖房子就都不要了,全都换成青砖瓦房,并且重新规划格局,以巷子为单位,一排一排起房子,这样不但看着整洁美观,往后可以设置巷管,也好管理,还能住更多人。

“青砖灰瓦房?那青砖从哪儿来,灰瓦从哪儿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西永县和州府怕是不会出这笔钱。”

常举人对西宁镇最了解,温和开口质疑,虽说西宁正遭灾,州府会拨银子给各家各户,算作是重建的费用,可也不会给太多,一家能给五两银子就不错了。

五两银子连土砖胚的屋子都很勉强,更不用说青砖灰瓦。

正好几个乡的里正进来,苗婉扬声解释,“我这里有能少砖瓦的人,州府拨下来的银钱只需要在北营附近起砖瓦窑,让聪明些的人报名去学,咱们自己烧砖瓦,成本并不算高,成本不够的,乔家来出。”

常举人算了下,西宁镇这些年发展的不慢,南边至少也得有五百户左右的人家。

一家要用的青砖瓦,就是按照最低的价格也得二十两银子左右,加起来就是一万两白银,这还不算人工和盖房子要用到的工具等。

乔家这是打算做善事?

苗婉在众人把她想成人傻钱多之前,赶紧解释,“乔家是能出这笔钱不假,但是也不是白给大家的,镇子这次被人这么轻易就烧进来,也是因为西宁镇四通八达,坊丁可以守着的地方不严。

所以请里正们过来,也是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墙的建设中,只要干活儿的人就能得到工分,积攒够工分,才能换房子。”

这工分让徐斌和郑远都有些感兴趣,不过两人最关注的还是税收,毕竟影响到军饷。

徐斌客气开口,“敢问守备娘子,那条街和瓦市打算怎么办?”

苗婉眨眨眼,“不办,西宁镇开铺子的都是有钱人,就算是没钱需要养家糊口的,攒够工分,可以在南区给他们起铺面,至于条街和瓦市想要重新修整,要么出人,要么出银子,否则就先放着。”

郑远皱眉,“可如此一来,行商们往后也不会往西宁镇来了,西宁镇的生意受到影响,税收怕是要大幅度缩水。”

“哦,行商们不来,咱们西宁镇自己人就可以代替他们嘛。”苗婉笑眯眯推了推图纸,“各位不妨仔细往下看。”

以工代赈,当然不仅仅指烧砖瓦、盖房子和起城墙,总有老人孩子和妇人是做不了体力活儿的。

所以第二项就牵扯到衣,同样是需要人报名,由于家来教他们以流水线的方式制作零件,由于家来负责组装。

所有人都可以登记,以欠工分的方式领织布机和棉花回去,用织出来的布来结算公分。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军饷不必非得行商们来捐。

再有做不了这些的老人孩子,就需要请过来的里正们来帮忙了。

“我想着从各村收购一批鸡鸭苗儿和猪崽子,成猪和鸡鸭还有粮食也要,就按照市价来收,若是全村都将东西卖给守备府的话,守备府承诺可以给该村子修路。”

前后被请进来的六个里正,本来还有些疑惑西宁镇上的事儿为啥要请他们过来,还忐忑着是不是要强制征收粮食,没想到听见这话,都有些激动。

“真的给修路?”

“真是按照市价收购吗?”

“不知道路啥时候能给修呢?”

“我们能报名学烧窑和木匠活儿吗?”

“还有那织布机和棉花,咱们是不是也能欠工分来领?”

……

他们七嘴八舌好多问题,乔瑞臣都在一旁记下来,递给苗婉。

徐斌和郑远对视一眼,对这个安静由着娘子发挥的守备有些诧异,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他们这位新守备倒是由着娘子出头,还极为配合,像极了……吃软饭的。

苗婉不知道自己在俩武官心里已经晋升为富婆了,但她确实很豪气。

“只要西宁镇房子和城墙做好,立刻就可以开始给各村修路,各乡村的百姓不但能跟镇子上的人一样报名学习烧窑、木匠活儿,甚至铁匠活儿和厨艺也都能学,织布机和棉花也能给你们,不过不能独独以工分来结算,还要保证每年卖给守备府多少布匹。”

几个里正一寻思,这分明是保证他们做出来东西就有人收,这样的好事儿如何能不答应?

他们心里非常乐意,已经打算回去就叫各村的村长们来,赶紧将牲畜和粮食送来,赶紧报名,别叫活儿都给旁人抢了。

反倒是常举人有些不乐意,“可十里八村的百姓不少,是不是先紧着西宁镇遭了灾的百姓们为先?”

里正们都眼巴巴看着苗婉。

苗婉摇摇头,“亭长可知,斗米恩升米仇,若是西宁镇的百姓们一点压力都没有,想着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看着他们眼睁睁冻死饿死,又该当如何?”

她想过,守备府,准确点说是乔家和阮家人把事情张罗起来,但凡不傻的就都能看明白,他们是为了救助老百姓而做事。

她原先把人心想的太简单,现在宁愿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起码不会对人心失望。

若真有人仗着有人救助就躺平了想着占便宜,那不好意思,人家没遭灾的乡下人也可以凭借工分换东西。

到时候勤快的有房子住有衣裳穿也有钱挣,懒汉屎都吃不上。

她不是圣母,扶都扶不起来,自己愿意冻死的,她不会管。

常举人知道苗婉的意思,沉默了半晌,没再说旁的。

接下来是食的部分,对这一条苗婉倒是纯粹当成了善事去做,大灾后就怕疫病,尤其是天气将要转冷,最怕有人生病。

所以她将食材等收购上来,也允许人报名跟着孙老火和阮祈的徒弟们学习熬汤做大锅菜。

有行动力的可以凭借工分来得到食物,老人五十岁往上,小孩六岁以下,都能免费得到食物。

每天的姜汤,隔天一次的四物汤,还有烧开的热水,这些都是免费的,随取随有。

苗婉看向徐斌和郑远,“到时候怕是得需要两位大人帮忙,派遣些士兵过来维护秩序,免得发生争抢偷事件,到时候所有士兵的食宿和工钱都由守备府来负责。”

徐斌和郑远也看不上这点钱,应下是应下,可军饷的事情也不能不解决。

二人看向乔瑞臣,“守备大人,如今两营的军饷最多只能到九月底,敢问年前其他的军饷该如何?”

北营人数三千二,西郊人数两千九,将士们每个月要发的俸禄并着军需品那些,每个月都至少要两万两才够。

可州府那边拨过来的军饷最多只有一半,剩下的以前都是守备府负责解决。

乔瑞臣早就被苗婉叮嘱过,笑道,“军需西宁镇百姓们做出来的东西便可以解决,但是将士们除了练兵外,也可以参与以工代赈嘛,往后西宁镇镇守的军营俸禄都分为底薪和工分提成。

不独以工代赈可以领工分,平时的训练还有值守也都由上峰打分计算工分,到时候凭工分领剩下的俸禄,只要不是浑水摸鱼之辈,我可以保证,他们到手的银子只会比原先的一半更多。”

徐斌和郑远心下一惊,改变发放俸禄一事,可得定北将军点头才得行。

毕竟固北军十五万人,还是轮值,若只有他们这边是如此,往后换了值,不满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乔瑞臣大概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今我暂代大将军之职,我仔细考虑过了,有意见的人待得发现军需和俸禄都比原先还好的时候也会闭嘴,仍想闹事的人……”

他意味深长看了两人一眼,徐斌和郑远立刻明白过来。

谁也不知道固北军中还有没有陈嗣旭留下的势力,他们未必敢造反,可暗中使坏的法子多得是,谁也没办法保证军中一片太平。

而且固北军在西北算得上受苦,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说,天儿一冷大部分人都会变懒,主要也是冻得慌。

若是有了工分,大家能吃饱穿暖,往后将士们的积极性也会高很多,长此以往倒是个好事。

到时候还要闹事儿的,那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了,就算不是陈氏残留,也不妨碍按照残留给清出去。

两个人迟疑半晌,毕竟如今固北军算是乔瑞臣说了算,他们啥都没说,只打算暗地里将事情告诉郡城那边的人,好歹得让圣人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

若是圣人不吭声,那他们自然只有听命的份儿,也没必要跟这位守备兼云麾将军对着干。

俩人也不是陈嗣旭的嫡系,若真想挑事儿,他们今天就不会来的这么痛快。

苗婉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插话的时候就安静听着,至于里正和亭长,有问题则小声请教乔盛文。

乔盛文如今不用忌惮陈家有人盯着,身为户部侍郎他胸中丘壑远飞苗婉能比,低低几句话就说的亭长和里正们直点头。

最着急的还是里正们,虽然地里收成没收到影响,可乡下人也就能稍微填饱点肚子罢了,想要活得滋润那还是白日做梦。

所以对乡下人来说,镇子上和城里低人一等的手艺人,那也是他们眼巴巴羡慕的。

如今能有机会学一门手艺,还不耽误家里的牲畜和粮食赚钱,他们也是泥腿子出身,谁也安稳坐不住。

有个胆大些的先开口,“那咱这就回去,将告示发出去吧?不知道从啥时候能开始报名呢?”

苗婉这才笑着看向乔瑞臣,“自然是越快越好。”

乔瑞臣又看徐斌和郑远,“不知两位大人明日可否各自派出两百将士一早前来?从明天开始就能计工分。”

徐斌和郑远虽然还迟疑着上报的事情,也不耽搁点头,只安排两百人,对俩人来说不是啥难事儿。

苗婉起身,笑得露出小酒窝,“那从明天开始,西宁镇扫榻相迎所有人的报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