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悠悠人生路 >第七章 — 加林文章上了省报 —(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章 — 加林文章上了省报 —(1 / 2)

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从下午上班一直开到深夜。对于如何落实中央精神、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是家庭联产,关键要促使农户之间形成新的生产互助组织,广泛建立村民互助小组,避免在改革中出现资本主义冒头的现象。

城关公社书记赵刚反对这种观点,他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南方几个省的考察情况,重点介绍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分地单干”、实行家庭联产经营的经过,以及中央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不解放干部和群众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我们城关公社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劳,赋予农民广泛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稳定增加了三成以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

赵刚进而以高家村的事例说明,如果机械性地以互助组的方式将分地农户强制联结起来,实质上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个小农业社,不仅改革力度将大大降低,而且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体操作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宣传部长刘玉海支持赵刚,他举着当天的省报说:“今天的报纸刊登了我县高加林同志的一篇理论文章,文章认为,包产到户、到劳以至于放开手让群众“单干”,符合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地块零碎分散、生产力低的实际情况,改革就是要给农民土地自主权,直至把他们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针对有人担心‘姓社’、‘姓资’的问题,文章说,‘我们国家不许土地买卖,土地这个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属于国家,属于村社集体,不管农民如何承包经营,都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大家认真讨论,会议最后决定,坚持实事求是方针,稳步推行包产到户、包产到劳政策;鼓励但不强制农户之间合作互助、或成立生产互助小组;撤回县委派驻城关公社的工作组,下一步如何推进农村改革,等待中央和省委的进一步指示。

加林的文章能够上省报,一方面是由于文章本身思想新颖,见解独到,另一方面,还要感谢省报副主编杨一鹤。杨一鹤原名杨磊,以前是BJ某大报资深记着,曾经因一篇文章被发送到黄土高原崔家沟煤矿劳动改造,他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豁达,读了诗人刘禹锡贬谪期间写的诗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后,将自己名字改为“杨一鹤”,表明绝不屈服的志向。杨一鹤长期在井下挖煤,结交了许多旷工朋友,对纯朴善良、正直豪爽的高原人很有好感,他后来调到省报担任副主编,夏天在全省通讯员培训班讲课时,认识了加林,对这个一表人才、勤奋好学的高原后生印象深刻。培训班结业那天的联欢会上,加林激情饱满地唱了高原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羊肚子那个手巾喲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喲拉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喲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话话喲招一招手。

照不见那村村喲照不见人,

我泪格蛋蛋喲泡在沙蒿蒿林……

那高亢悲凉的歌声,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更是让杨一鹤激动不已,主动给加林留下通讯地址,此后,二人间或有书信往来。

省报责任编辑觉得加林的观点稍显偏激,原不打算采用,但杨一鹤认为,文章的思想立意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改革就是要在解放思想、讨论探索中不断完善,他亲自给文章加了编者按并作了细微的修改后,刊登在报纸的理论版上。

加林的文章上了省报,还赚了五十块稿费,相当于庄稼人几个月的收入;同时,他另外几篇诗歌、散文,也陆续在地区报刊登,这在高家村引起不小的轰动。二走气在老人市上赌声发咒说,“二十几年前的一个黑夜,月明明价,我白天吃了菌汤拉肚子,半夜到窑背后茅口圈拉屎,你们说看见了甚?明朗朗的一颗星宿,掉在了玉德家脑畔上!第二天,听说玉德生了个小子,那加林肯定是下凡的文曲星!”挖毛老汉附和道,“那是,人家娃娃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不像个常人么。”舔财老汉说,“你这话我不反对,别看玉德穷的叮当响,大字不识一个,听说人家祖上可厉害了,五百年前,给朱元璋朝当过阁老……”

这天上午,玉德老汉拾粪回来,圪蹴在炕头吃着儿子用稿费买的面包,咧开嘴笑着对脚地上和面的老伴说:“他娘,你停停也吃点嘛,可甜可软和了!”

“光管你自己吃,不管儿子!”加林娘嗔道,“林林一大早就让他明楼叔叫走了,到尔格也不晓得回来吃饭,你赶紧到硷畔上把娃娃喊两声,面就要下锅了。”

玉德“嗯、嗯”笑着连声答应,伸出舌头仔细舔净掉在手掌心的面包渣,爬下炕栏石,趿拉着鞋出了门。外面没有风,天气干冷冻人,太阳像个抹了黄粉的月亮,没有一点点热气。

“噢,加林!噢,加林!回家吃饭了!”玉德站在硷畔上,望着对面山下的大队窑高喊。

老汉正喊叫着,看见二能人头戴火车头帽,筒着双手,从水井边转了过来,大概是要循路回家。玉德犹豫着,要不要给这个眼睛长在头顶的有钱人打个招呼——两人因为儿女的事,自上次在山坡上发生冲突后就恼了,几个月没说过一句话。

“玉德大哥,在家了?”

“噢,立本兄弟,你哪碦了?吃了么!”

玉德见一向矜持的二能人主动跟自己打招呼,连忙笑着回话。

二能人站着踌躇了一下,便向硷畔上的老汉走来,这大大出乎玉德的预料,不知这个精能人寻他又有什么幺蛾子事。

“大哥,大冷的天,站在硷畔上喊甚哩?”立本佯问着走到玉德跟前,从怀里掏出包黑卷烟,抽了一支噙在自己嘴上,又抽出一支对玉德晃了晃,“尝尝?这烟好吃,劲大!”

生意人的这个行为,更是让玉德老汉吃惊不小,连忙张开豁牙嘴,结结巴巴地说:“不……不吃,我嫌硬,呛人!”

玉德说罢圪蹴下来,取下脖子上挂着的烟锅,一边把烟锅头子伸进烟袋里挖旱烟,一边暗暗思谋:听说二能人这根卷烟至少值一毛钱,顶平常人一盒“羊群”烟的价,这么好的东西,他怎么敢无凭无故地伸手去拿?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精细的二能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过?不晓得安什么坏心眼!

大概也知道老实巴交的玉德不会吃他的烟,二能人随即把手上的卷烟装回烟盒,蹲在玉德对面,掏出打火机点着烟,说:“大哥,我才从队窑过来,你那个小子正给明楼念报纸哩!”

“我晓得了,一大早就被明楼叫走了,饭时了还不回来。”玉德端起烟锅,从二能人手里接过卷烟对着点上,连着扑塔了几口。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