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相公老爷 >16正、天之际多神童,刘、张之间有关联16(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16正、天之际多神童,刘、张之间有关联16(1 / 2)

他留在京城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自从丧母之后,如今山西王朝辅可谓是无牵无挂。

至于产业,如果他不发生问题,产业自然没有问题,他若出了问题,即便在太原照样也保不住。

其二,就像敖山说的一样,京城群英荟萃,除开江西、福建、南直隶、湖广、浙江南方这些文风鼎盛地方外,京城绝对是最佳求学之地。

另外京城遍地高官,若是有机会结好其中一两个,日后的路必然要好走许多。

由此两条,王朝辅则完全没必要再返回太原。

张可勖也深以为然。

古往今来那么多京漂都留在京城,其想法也大致如此,因为只有在京城,他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故而连连颔首表示认同。

天下之大,以往王朝辅被绑住手脚无法尽览,此时其宛若龙游大海,自是不必在陷足于太原这小小的地方。

“敢问先生,这举荐奇童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儿?”

对于举奇童王朝辅虽然有些了解,但囿于见识还是过少,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日向张可勖辞行,于是一起询问。

“国朝不曾如那唐宋一般设神童科,自正统年间伊始,英祖召令各方或者朝臣,向朝廷举荐地方上有异才的奇童,送往京城后由内阁或者皇帝考核。

一旦考核通过则会有数条出路,其一会被钦送至顺天府学读书,其二国子监读书,其三翰林院或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读秘中书,其求学期间的笔墨纸砚等用度,皆有朝廷供应,以彰显国朝惜才之意。

譬如李东阳当年深得景泰帝圣心,被送至顺天府学读书,而程敏政、杨一清,则是被送至翰林院读中秘书,姜立纲、王恒、王璚等,则是被送至翰林院习字。

至于奇童考试,其实并无定制,考什么全凭考官心意。

譬如程敏政当年只是做了首诗,王恒在天顺年间考核不过是写‘天下太平’四字,其余的还有李东阳对上了景泰帝下联,以及书法写得好。

也有如前些年会稽董玘一样,被人举荐为奇童送往京城考试,可没过多久就被以不合格遣送回乡。”

听了张可勖的解释,王朝辅这才明白,所谓的举荐奇童,其实表演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上述这些人包括董玘在内,某些方面或许真的有异才,但不一定是当时最出色的神童,但仅仅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官宦子弟,因此才有资格被举荐。

至于考核,那就更是开玩笑了。

一个个年纪顶多不超过七八岁,即便是再聪明,又能超出多少年龄限制?

由此与其说是考校其才学,莫不如说是看考官的心意,如果得考官之心,即便是成绩稍差那么一点点,照样也能通过。

可若是不得考官之心,那便是有一点点失误,那也会被罢落。

因此这一次的考核,考的其实是人情世故,至于才学则是其次了。

想到自己可能也会遇到不公,王朝辅心中顿时泛起一丝不爽。

平心而论他自己能否通过奇童考试是持怀疑态度,考题要是对联他或许还能凭借自己实力争夺一下。

要是碰到什么诗词、文章、字谜、书法等等,在【文库】不触发之下,他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机会。

持怀疑态度,那是出于对自己的认知,可要是因为不公平的擂台,那他还打什么?

总不能指望着既是皇帝亲自主持,又在考核的时候触发了文库。

与其指望如此,不如指望着皇帝突然抽风,免考通过。

谁不知道,满朝文武对于张鹤龄都是厌恶至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