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令尹世家第一部兴楚令尹斗伯比 >九十五、移师伐蓼95(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九十五、移师伐蓼95(2 / 2)

蓼须予道:“既然知道本将厉害,就该识相点,快快撤兵!”

斗谷於菟边跑边笑道:“雕虫小技,也敢卖弄,还大言不惭在本将面前逞能。本将为了顾及你的面子,不想让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出丑,你还以为本将怕你,实在可笑!”

蓼须予道:“倒是你害怕当众出丑吧?哈哈,无论你逃往何处,本将也能将你烧得焦头烂额,面目全非!”

斗谷於菟策马朝荒郊跑去,蓼须予在后面穷追不舍。跑着跑着,突然“轰”地一声,地面陷了下去。两旁转眼出现一支支挠钩,将蓼须予勾了上来。埋伏在两旁的楚军一拥而上,将蓼须予生擒,五花大绑,押回楚营。原来,斗谷於菟前晚在夜帘的掩护下,派人挖出一道陷阱,第二天一早等蓼须予挑战时故意用言语刺激他。蓼须予不知是计,以至引入陷阱被楚军生擒。

消息很快传入城中,蓼君己伯高见蓼须予被擒,一下没了主意。大夫霍侃道:“楚军兵强马壮,与之对敌是自取灭亡。蓼将军忠言逆耳,才有此败……小国只有在大国的庇护下才可能生存下去,这么浅显的道理,可蓼将军就是不懂,一味逞能,结果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国家。眼下我们既与楚人撕破面皮,楚人决不会善罢甘休……六国国君偃子与我为同姓国,依臣之见,不如向东突围,投奔六子,再作打算,不知国君意下如何?”

己伯高长叹一声,道:“事已至此,还能怎样?”

于是经过一番准备后,只得率族部臣民往东北方向突围,楚军也不追赶。蓼将蓼须予不肯降楚,同被俘的蓼军兵将一起被押往郢都工地充当徭役。蓼国臣民突围出去后,举族外迁至安丰、固始等地建立多个蓼国,史称东蓼,这都是后来的事情。

在楚国的北面有个唐国,是周代姬姓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境内。当时属周朝分封的“汉阳诸姬”之一,爵位为侯爵。周王朝分封“汉阳诸姬”,正是为了让他们成为阻止楚国北上的屏障。唐国与随国是近邻,多年来一直与随国唱一个调,对楚国阳奉阴违。

一天早朝,令尹斗伯比奏道:“多年来,唐国与我大楚一直是面和心不和。前不久,还对我伐随颇有微词。如果唐、随二国抱做一团,对我向北拓展大为不利。州、蓼二国与我大楚为敌,已遭灭国之祸。唐是我们楚国的近邻,也敢如此。要是周边诸国竞相效仿,那还得了?请大王派兵伐之!”

熊通准奏。随后再次命观丁父为军率,斗谷於菟为副,统兵十万,北上伐唐。

不些天,楚军开到唐河和浃河交汇处的一块坡地上,扎下营盘。观丁父谓斗谷於菟说:“唐地多术士,主帅陶喆深谙兵法。如果他们凭借两河相拒,对我军不利。斗将军以为该从哪里入手?”

斗谷於菟道:“眼下春暖花开,河床解冻,正是进入春汛时期。可眼下河内仍滩干水浅。看来,定是陶喆在上游筑了大坝,待我军渡河时放水,然后两面夹击。我们正好将计就计……”观丁父闻言大喜,于是依计行事。

唐国与随国在汉阳诸姬中都属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之一。楚军刚刚上路,消息就传入唐都,唐侯当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大夫陶喆道:“国君勿忧。楚人虽号称十万之众,在臣眼中不过如草芥而已。眼下正是春汛时期,冰河解冻。只须在唐、浃二水的上游筑上大坝,再派两支精兵埋伏于两岸林中。待楚人渡河渡到一半时,挖开大坝,然后趁楚军混乱之机进行突袭,定可大破楚军!”

唐侯拍案叫道:“此计甚妙!”于是封陶喆为护国大将军。陶喆一边派人在唐、浃二水上游筑坝,一边率兵迎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