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山村少年之困惑 >第八章 开启新进程(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八章 开启新进程(1 / 2)

九月一日早上寅初时分,沙杨的一家就起来了。

沙杨的母亲忙碌着做早饭。她先烙了好多鸡蛋腊肉馅饼,然后又煮了鸡蛋面条,既有汤的,又有干的,她要让儿子吃得饱饱的去上学,同时还要带上许多烙饼,一方面预备路上吃,另一方面她让儿子带到学校去分给同学们吃。

沙杨的父亲帮助沙杨检查昨天整理好的行装,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放的还没有放,就赶紧放进去。看看被铺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后,才放心。然后开门看看天,沙杨的父亲说了句:“今天好天气!”言外之音就是老天助人,好兆头!

沙杨发现《宋六十一家词选》没有放进去,就急忙去拿,但没有在常放的地方找到。“放在什么地方了呢?”沙杨很纳闷。想了一会,突然开窍,他自言自语道:“一定是昨晚看过之后随手放在床头,睡觉的时候被推到床下去了。”他马上去床下找,果然这本他很喜欢的书真的被孤零零地冷落在了床脚下。沙杨马上捡起,掸了掸封面,尽量去除尘垢,然后放进了书包。

朝霞飞起,天渐渐亮了。沙杨和他父亲吃好了早饭,出发了。邻居们也都起来了。他们知道今天沙杨要去城里读书,都很高兴,早早起来欢送沙杨去读书。在山村人看来,这是一件大喜事。沙杨的堂兄和大嫂很高兴地说:“沙杨今后一定有出息了,他从小就与其他小孩不同,聪明好学,读书自觉,不需要大人管的。”她还对身边也是早早起床的儿子说:“你要向小叔学习,也要到城里读书,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在大家热热闹闹的祝福声中,沙杨和他父亲走出了家门。堂三哥还把沙杨的铺盖担子送到山下。走完下山的路,沙杨的堂三哥回去了,沙杨接过铺盖担子,走在也挑着担子的父亲前面,沿着溪边的石径向前走。溪水弯弯曲曲地向东流淌,人行小径通常尽量直走,就得数度过溪。溪中竖着十多方长方体型小石碇。踩着小石碇过溪,沙杨并非第一次走,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走过了,读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天走。今天走起来感觉特别轻松,沙杨暗自在心里对小石碇说:“感谢你让我锻炼了保持平衡的能力。今后我将逐步向你告别了,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此时的沙杨信心满满,他坚信自己的新进程一片光明,一定能通过刻苦读书走出小山村,告别小石碇的。

大概走了十一二里光景路吧,沙杨和父亲来到了船埠头。这里是青峰谷水库的西岸。由于水库水位在变化,船埠头是不固定的。今天的船埠头会在哪里?是需要去找的。他们是最早到达的,因为他们要赶第一班船过水库。船埠头还没有其他人。沙杨和父亲放下担子,站下来。沙杨父亲向两边看看,然后判断船埠头可能还是在昨天的地方,他们就移过去。船还没有来,父子俩就寻了两块大石头坐下来等待。

沙杨的父亲总是盯着东北方向的水面看着,看看有没有船驶过来。乘船的人来了几个,也都或站或坐,等着。大家的眼光都盯着东北方向。等了一个钟头光景,沙杨叫道:“船来了,你们看是不是有船在向我们驶来?”等船的人一齐向东北方向看,确实看到船驶过来了。大家的情绪开始高涨了。

船渐渐近了,但是船却没有一直向沙杨站的埠头驶来,而是偏向了另一个方向。沙杨有点失望,但他相信船终究会来的。当水面上出现第三次船的影子的时候,沙杨的父亲说:“那肯定是来这里的。”过了二十几分钟左右,船果然来了。船慢慢停泊下来。船老大叫大家别挤,别急着上船,船还不会马上开,还要等旅客。沙杨和他父亲并不争先恐后,稳稳地上了船,在船舷上坐着。再等了半个小时光景,来乘船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其中还有不少是沙杨父亲的熟人,他们得知沙杨去县城上学,都向沙杨父亲道贺,说些好听的好话。

看看人来得多起来了,船老大高声叫道:“开船了,开船了。”船老大高声叫的目的是希望山坳那边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人要乘船的,能够听到声音赶快过来。看看没有人来了,船老大一声喊:“开船!”顿时,马达响起来了,船老大再用力一篙,船离岸了。

船在青峰谷水库中行驶,在平静的水面上劈开一条道路。沙杨站在船头,向前方看着目的地。水库两岸的青龙山和天峰山慢慢地向沙杨的身后移去。沙杨虽然站在船头,但是他还是能清楚地听见船上那些父亲的熟人们,正在继续着在埠头的话题。

沙杨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在叫唤沙杨,要他也坐过来说说话。沙杨毫不犹豫地过去坐在他父亲的边上。那位朋友说:“再乘三年这样的船,以后就可以不乘了。等你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这地方恐怕就走不着了。你万万不要忘记你的父母,要让你的父母也跟着享享清福,现在他们是很苦的。”

听了这话,沙杨挺开心的,就说:“谢你金口,只不过现在还早着呢!要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不会忘记父母的。”

沙杨的父亲则说:“只要他好,我们无所谓的。”

有人插话:“到时候把你父母也带出去,见见大世面。一辈子囚在山里,外面世界什么也不知道。“

沙杨父亲则说:“他要带,我也不会去的,在山里惯了,外面的生活过不来。”

这时,又有一个人插话:“西岙里的某某某,几年前考上BJ的军官大学,听说毕业后就可以当军官了,可是大队书记看着不顺眼,就千方百计寻找岔子,编造罪名。这还没完,还起了一道公文到学校,把他给退回来了。”

“肯定是他父亲自以为自己儿子好了,就看不起书记呗。”有人说。

又有人说:“大队书记的权力很大的,你看不起他,他就会整死你。你说的这个人我知道。他在家里呆了一年,闷闷不乐,无事可做,人也变得不像样了。他不甘心,不断地上诉,所好他上的是军官大学,学校有来头,就暗中派人来调查,第二年就让他回去了。”

“公理还是有的。”有人说。他还想说下去,可是船已经靠岸,大家就纷纷上岸了。沙杨父子也急于上岸赶车,没顾不上与熟人们一一打招呼道别。

上岸后,沙杨挑着行李担,沙杨的父亲挑担的杆子落在了船上,只得背着沙杨母亲缝的行李袋,手里提着装有小件日常生活用品的自缝的布袋,快步如小跑地赶过去。他们超越了好些人,总算赶上了这趟公共汽车。

他们挤上汽车,空座位老早已经没有了,只好站着,站着的人也很多。大家挤在一起,热得不得了。汽车开动了,风就从开着的车窗吹进来,吹走了一些热气。就这样颠簸着,一车人或前或后地摇摆着,正好像风吹麦苗,时而一边倒,时而又恢复过来一样。

汽车开了一段路,熄火了,大家很焦急。司机不慌不忙地下车,拿着一根Z字形的细棍子,然后把细棍子插入车箱下部后车轮边上的一个地方,用力摇转,就像麦收季节,扇出麦壳和麦瘪子的风车那样快速摇动。突然响起了“嘎”的一声,然后又是“嘎-嘎-嘎-嘎-”地连续响着,司机回到了驾驶室,汽车又前进了。

下午一时许,沙杨父子到达车站。这是沙杨第二次到宁都城里,第一次到宁都城里是在读小学时,参加全县优秀少年儿童大会,那次没有乘汽车,而是乘小火轮的。那时,人虽然到了城里,但对宁都城里的样子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所以今天他对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从车站里出来,走向学校的路上,沙杨看到了穿城而过的河道上的行船,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房子,商店,剧院,电影院,冒着黑烟或者白烟的烟囱,---,这一切都是沙杨前所未见的。沙杨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地方,有这么多的房子。沙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也不错。”

走着走着,沙杨又产生了一点好奇:那么宽阔的街道,怎么很少见到行人?大概他们都做工去了吧?沙杨父亲说:“在我们农村,农忙时大人都到山里田里去了,家前屋后也看不见人的。只有农闲时大家都在家里,所以会见到人。乡村人还要赶集买东西,所以在仙塬的集市上会看到许多人。城里头人都是在工厂做工的,一日三班制,很少有闲人。上班下班大家都是一起的,交接班时间就会有很多人行走,但不一会就分散在小巷里了。城里人买东西早晚都很方便,不必赶集,又不允许私人摆摊交易,街上也就看不到做买卖的人了。”沙杨父亲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沙杨有点佩服父亲,觉得他父亲对城里的情况还知道得蛮多的。其实沙杨的父亲年轻时也在城里生活过。后来回去了,难怪他在船上说:“外面的生活过不来。“

说着说着,他们就到了校门口。醒目的校牌竖挂在校门的右侧。校门口并没有沙杨想象中那么气派。但校门口很热闹,不断有学生和老师进进出出。他们走进校门时,传达室的老头马上过来询问,因为他看得出沙杨是新生。

他说:“你是高中新生吧?”

沙杨答:“是的。”

他马上用手指点:“你去那幢二层楼,叫解放楼,你们的教室就在那里,那里贴着分班的名单,你先去看看你在哪一班,然后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就在教室里,或者在办公室里。”同时他把班主任办公室的位置指给沙杨看。

沙杨觉得传达室的老头子非常好,对宁都中学产生了极好的感觉。

沙杨来到解放楼下,沙杨的父亲带着行李在外面等着。沙杨走了进去,里面有一些同学,大家都在看,他看到自己被分在了一班,就去找一班的教室。教室就在楼上,沙杨走向教室。教室里已经有同学在走动了。

一个女同学看到沙杨就说:“杜老师,有同学来报到了。”同时又对沙杨说:“快进来。这是我们的班主任杜老师。”

杜老师,络腮胡子,看不出年龄,有点风风火火的样子。看到沙杨,马上笑着说:“欢迎欢迎!从宁都山区来这里不容易,一定很辛苦,先坐会。”

沙杨马上腼腆地回答:“我不辛苦。老师辛苦。”

杜老师打开名册,问了姓名,在名册上打了个钩,这样就算报到了。

杜老师打过钩后对沙杨说:“你是好苗子,寄希望于你,好好努力。”说完就对刚才这位女同学说:“你陪他去缴费,可以吗?”

这位女同学很热心,马上回答:“可以,我陪他去。”说完就领着沙杨走出去了。沙杨走出教室的时候,向杜老师告了别。

这位女同学马上自我介绍说:“我叫文怡,我已经办完了入学手续。先去缴费,缴费后再注册,注册后再领取教科书,及各类学习用品。我会陪着你的。”

沙杨表示感谢后问:“你是城里人吧?”

文怡答道:“是。”

沙杨说:“做城里人真好!我们山头人都要抬眼高看你们城里人的。”

文怡答道:“在我心里城里人山头人都一样,都是同学。听说你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你学习呢。”

沙杨和文怡边走边说,一会儿到总务处缴费,一会儿去教务处注册,然后又回总务处领取住宿单和书籍作业本之类,最后去宿舍住宿。

沙杨的父亲一直等在外面,直到沙杨办完入学手续,然后一起把物品送到宿舍。

文怡把沙杨送到宿舍后,就回去向杜老师复命了。

沙杨安顿好了以后,沙杨的父亲提议去拜访班主任老师,还想把家里带来的鸡蛋腊肉馅饼送给班主任。沙杨同意父亲去见班主任,但是坚决反对送馅饼给班主任。沙杨父亲就偷偷地带了陷饼,他暗中打算:“到时候是否拿出来,看情况而定。”

沙杨就陪着父亲去教室找班主任。这位女同学又在教室里了。

沙杨和他父亲一起走进教室,班主任杜老师马上站起来笑着问:“沙杨,这是你父亲吧?”

沙杨马上回答:“是的。我父亲想拜访您。”

杜老师笑嘻嘻地伸出右手与沙杨父亲握手,说:“欢迎!欢迎!你远路来,辛苦了!”

然后又指着旁边的长凳子说:“就这里吧,请坐!请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