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山海重明录 >第十三回 科举取士一甲定 戚法练兵二王出1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三回 科举取士一甲定 戚法练兵二王出13(1 / 2)

大明军关岭大捷后,吴三桂前后各军退守贵阳,据安顺而守,奈何其弃绶保纽,亲兵近失尽,而非致命之失,仍据数万之众。

安坤北上猛攻,永兴王则避实击虚,先下安龙,永历故行宫也。

永兴王怀十八先生之遇害处,与其墓地,诣天榜山南麓,有永历帝、尹三聘所题碑刻。

感慨之下,永兴王命秦兵思过:“此难不亚于咒水,孙可望欺君毁臣,虏廷若用之,必成大害也。”

清兵西南接连巨败,千方百计构思一场大胜。

正值此时,清廷所占皇宫传来巨变:“圣太后崩。”雏酋年不过九,臣子以岳乐为首,拥护顾命大臣,力保朝局不变,照护主子“江山”。

酋母之死,更使其朝廷上下百无顾忌,全力谋攻。

一员敌中旗臣,受封为为“协统三藩钦差大臣”,同数名满汉官员至贵阳,欲行剿杀其所谓伪永兴王。

敌下各智囊,既思一胜鼓气,乃议:“永兴王虽势头极盛,兵多将广,然而,思汉人抗清军以来,攻城夺寨皆常事也,且我军出制明下汉人,素来多术,永兴王其称汉人号令,不须几年必可荡平,莫论攻过长江。而安坤,乃土司之首,其狂妄来袭,约集八千族兵,若我军攻永兴王,其得利大胜,更或者,纵入贵阳城内。此将成土司旷古未有之事,便论大梁、沙定州,远不如安坤号召也。”

而安坤族众数千,犹有十万平民在乡。

是以,清兵议定极奸极恶之计——

出重兵直捣水西乡,可屠之。

又派杀手刺永兴、安坤。

尤其以暗通好之寨匪诈降为主。然明军有黎维柞地字门伏于寨匪中,偶见匪中有辫者出入其间,似密谋者,乃传信永兴。

永兴得闻急报安坤。

然安坤不及得信,已列阵贵阳之南,见四方寨匪来投大喜,以为同仇敌忾:“各路英雄好汉,凡与我水西协力抗清者,我安坤一定嘉赏!”

寨匪中清兵刺客,夜访而刺之,水西军陷入溃乱。

“水西军北上,轻信寨匪,其中有清兵刺杀者,安坤会之,当即为之所刺。其兵大溃。贵阳巨变,土司无敢、无力再起。”永兴王正焦急等待安坤回信,未想收到消息其已遭难。

永兴王惋惜道:“安坤犹豫半生,方出辄遭此乱。”

永兴军营驻于安龙,得花惜雁来报:“敌之刺王计,难防于众土司之地!”永兴王思其协统钦差,来势凌厉,阴险狡诈,当不蹈险。

靳统武亦自水西归来,报永兴王:“清廷刺杀令,下及各土司乡里,吾大明军一时险象环生。为其刺杀大小将官数名。”

永兴王有意守下安龙,命令:“马九功守安龙,加靳统武守关岭。王驾与吴三省回昆明募军练兵。”

清兵得永兴王驾已退,报为黔南大捷,庆贺于贵阳,复三桂亲王之位。

永兴王回昆明,将甲卸了,略有慨叹:“爱妃,尝一尝安龙带回的石斛枣汁。”

王妃解其心意,与其长谈至夜:“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

因荒字门睹辫识敌,故而永兴王决心治匪以外,回师昆明后下达严令:依祖训,下戴发令,亦称蓄发、长法令。不解辫者,抄其家。蓄发长者,需束发,不束而扬于街者,充军。

因百姓解辫为第一事,故民间称“解发令”。

王驾回师昆明,早间朝会,钟声响起,永兴王身着月白色圆领织锦袍,下令开朝。内阁辅官程源,汇报工部烧瓷为甲以资军备,而后上报科举之需:“朝廷诸臣杨高学、程源、祁磊,咨理宁洱、昆明各处实务,深觉科举之需,招纳贤才。”

“科举选士者自唐以来,皆持之于礼部,然孤以为汪爱卿诚然所精者乃海外事也,而程卿埋首于战况,科举取西南之士者,孤以为非尹公而不得公道,是改以吏官尹三聘爱卿主持。”

“殿下公断,臣尹三聘接旨。”尹三聘知汪公福自然更喜,其可一心联络海外。

科举定,又颁令“文发令”,乃儒生戴发令,不解者立收监。

一时昆明城内,衣冠济济,士子欢心,文况之盛如国难之前,蜂从结社,大建书院。

为昆明科举早日定制,永兴王从简从速而定。分户试、会试、殿试。户试,凡良人之家,皆可,且由祁磊等官员开“院社”教家贫而才显之士。

户试开,不论大户小户之家,其号舍以草庐填泥而建,官员、号军监考者,皆于当日抽其随机之人以巡。

会试,永兴王题之,王师以祖训知安民,奈何乱世横匪四起,如何安之,使其悍勇为所用,又治其气?

殿试之日,永兴王从王妃屋室出发,于昆明沐王府大堂主持。

诸礼节完毕,廷对,王询之:“我中土之礼,籍何宣于四海?如何保我军未抵之土,未解之民,受欺越少?后又以事推制,制策。”

有曰全速北伐,探花。有曰渡击天津,榜眼。

一疏容朗面士人,其年少之相不过正成年矣,书就,答曰:“惟尊祖训也,取衡州、凤阳、应天祖地,已立不败之地,惟凤阳地方,地处江北,故江南之战,皆当务于渡江之利。素闻远洋之小邦,起高船大炮,惟我大河之中土,谁近水乃定。”

王以为神策。

昆明永兴监国元年科举,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谢遇荣年方弱冠,其会试文章俊采无双,严证博引。

其文提纲挈领乃:

文人治匪,盖我朝阳明之学。旗兵亦匪,乃与匪同效。当世之匪,多出于国难时,官军流寇无名之辈,不忠于上,不仁于下,既非临国公领受招安之义,亦无延平府保境复土之孝。临国公乃奉法之军,延平王为抱读之臣,皆恶不人之匪。固治此辈,惟始以文人治之,教其本之律法,感之道德。大明文人,不胜数,足平之。

昆明城中见其高中,巡闹街,又有探花、榜眼,及进士,皆不见披辫。

探花榜眼皆有儿女亲家相贺,问状元,乃云:“亡妻采桑时亡于盗匪。”

谢遇荣谢恩后,上任元江知县。与杨高学协守后方。

永兴王自吸纳状元建议:“其盗匪之徒从军者,则以文人约束。去其习气。文人又长御军之术。”

昆明繁花盛锦之城,周边匪乱自多,尹三聘、程源,乃与黎维柞门下洪字门门人入山,攻寨,与荒字门查录其罪,罪恶滔天者斩,有苦衷者收之。

百姓觉匪患渐平,皆称永兴王大治有方。

永兴王观收匪充军渐多,匪气亦松,辄需练兵。又招募乡民数千,召程源练兵,暂时独编一营。称“维纲营”,不许其扰百姓。又用“维纲营”先遣部数百,首出昆明,接引黎维柞门人送来数千马匹。

因练兵非同收改,需经年累月,难解前线之急。固以练兵之法,教与黎维柞历战之门人。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