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通俗趣说前汉演义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7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71(1 / 2)

话说在匈奴西部边缘,有一个名为乌孙的国家,曾长期受到匈奴的控制。当时的乌孙国王名叫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被月氐人杀害时,昆莫尚且年幼,幸得忠臣布就翖侯暗中将他救走。途中为寻找食物,布就把昆莫藏匿在草丛之中,传说期间有狼哺乳、乌鸦喂食,布就认定昆莫绝非普通人,于是抱他投奔匈奴。待昆莫长大后,匈奴攻破了月氏国,斩杀了月氏王,迫使月氏余部西迁至大夏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大月氏国(这一段历史前文已有提及)。而原本属于塞种人的土地,则被昆莫占据,重新建立起了乌孙国。昆莫通过牧马练兵逐渐壮大实力,不再甘心臣服于匈奴。当匈奴因与汉朝连年交战而元气大伤之际,乌孙开始生出二心,与此同时,西域一带原本尊奉匈奴为主导的各国也开始对匈奴疏离,各自心怀异志。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便计划进一步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再次起用张骞担任中郎将,派遣他向西进发。张骞向武帝建议:“陛下欲派我前往西域,最佳策略是首先争取乌孙的支持。若能厚赠乌孙王,并邀请他们居住到原浑邪王旧地,从而切断匈奴的右臂,再与乌孙结为亲家,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那么乌孙以西如大夏等国也必将闻风归附,成为我国的外臣。”武帝追求的是四海宾服的虚名,为了使夷人称臣,不惜付出子女玉帛的巨大代价。因此,他命令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队伍,携带六百匹马、一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巨万的金银财宝前往乌孙。

乌孙王昆莫接见了张骞,并接受了汉朝的丰厚礼物,但他起初并未起身行拜礼。张骞感到尴尬,提醒昆莫如果不接受天子的赏赐,可以全部退还。昆莫这才起身行了两拜之礼。接着,张骞进一步提出汉朝愿意嫁公主给昆莫,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抵抗匈奴,此提议十分有利。然而,昆莫对此犹豫不决,便让张骞暂住于帐中,自己召集部众商议。由于乌孙部众并不清楚汉朝的实力,并担心与汉朝联合会引起匈奴的愤怒,增加边境侵扰,所以经过数日讨论,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此外,还有一段隐情使得昆莫更加左右为难。昆莫虽然有十多个儿子,但太子已去世,临终前曾恳请昆莫立自己的儿子岑陬为继承人,昆莫答应了这个请求。然而,他的一个中子官拜大禄,身强体壮,擅长领兵作战,在得知太子去世后,本想自立为王,没想到昆莫另立孙子岑陬为嗣,令其愿望落空。这位中子于是纠集亲属策划攻击岑陬。昆莫得到消息后,迅速分给岑陬万余骑兵去抵御中子的进攻,并亲自集结万余骑兵作为护卫,以防意外。这样一来,乌孙国内部分裂为三部分,治理起来更为困难。再加上昆莫年老力衰,越发显得颓唐消极,采取姑息妥协的态度求安稳。这正应验了“夷狄无亲”的古训,汉朝企图通过和亲来长期稳定边疆局势的策略,实际上并非良策。

张骞在乌孙停留数日,未得到昆莫明确的回复,于是他派遣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月氏和大夏等国传达汉朝的威德与友好意愿。各副使离开展开外交活动后,许久未能返回复命。乌孙方面安排张骞回国,并派出使者陪同,还赠送给汉朝数十匹良马作为回礼。张骞带着乌孙使者一同回到了汉朝,番使觐见武帝时表现得十分恭敬有礼,献上的良马也格外健壮。武帝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对番使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并任命张骞为大行。

然而,张骞接受任命一年多后不幸病逝。又过了一年多时间,张骞派遣的副使们才陆续回到都城,他们带来了西域各国的消息,并且各国也都派出了使者随同前来,自此开始,西域地区正式与汉朝建立了交通联系。由于张骞的功绩卓著,各国只知道博望侯张骞,而不知道其他出使之人。即使张骞已经去世,各使节仍对外宣称是由张骞所派遣。因此,后世盛传张骞“凿空”西域,即开创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同时,民间流传着张骞探寻黄河源头的故事,甚至称其乘槎到达天河,但事实上,黄河的源头并不在当时的西域范围内,这种传说虽广为流传,实则并无确证。

西域地区地域广阔,东西跨度约六千余里,南北约千余里,东边连接玉门关和阳关,西界则是葱岭。葱岭之外还有多个国家。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共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分化增加至五十余国,均与汉朝保持着往来通使的关系。通往西域的交通线路主要有南北两道,这两条道路的终点都是葱岭。

史上录述国名如下:

婼羌国,楼兰国,后名鄯兽。且末国,小宛国,精绝国,戎卢国,扞弥国,渠勒国,于阗国,皮山国,乌秺国,西夜国,蒲犁国,依耐国,无雷国,难兜国,以上为南道诸国。乌孙国,康居国,大宛国,桃槐国,休循国,捐毒国。与身毒不同,身毒不入西域传。莎车国,疏勒国,尉头国,姑墨国,温宿国,龟兹国,尉犁国,危须国,焉耆国,车师国。亦名姑师。蒲类国,狐胡国,郁立师国,单桓国,以上为北道诸国。大月氐国,大夏国,罽宾国,乌弋山离国,犁靬国,条支国,安息国,奄蔡国。以上为葱岭外诸国。在上述众多西域国家中,先前大多臣服于匈奴。随着与汉朝建立交通联系,这一变化为匈奴所知,于是匈奴多次派兵阻挠。对此,汉朝在原有的酒泉、武威两郡之外,增设了张掖、敦煌二郡,并派遣官吏戍守,严防匈奴侵扰。然而,正当西北局势未稳之际,东南地区又出现了新的动乱,这使得朝廷上下不得不分兵调饷,以安定东南。

原来,在赵胡任南越王期间,他曾遣太子婴齐入京宿卫数年。婴齐在京期间并未携带妻儿,故而在长安另娶了一位名叫樛氏的邯郸女子为妻。这位樛氏虽艳名在外,且曾与灞陵人安国少季有过往来,但婴齐对她一见钟情,不顾其品行如何,最终迎娶樛氏,并育有一子名为赵兴。这个赵兴就是后来祸患的根源。不久之后,赵胡病重,派人请求让婴齐归返南越,武帝应允,并允许他回国继承王位。婴齐即位后,上报朝廷并请求册封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汉廷时常要求婴齐入朝觐见,但婴齐恐再次被扣留,仅派次子入侍,自己则沉溺于宫廷享乐,身体日渐衰弱,最终英年早逝。太子赵兴继位为王,尊其母樛氏为太后。这时,武帝又下诏召他们母子入朝。

面对这一任务,谏大夫终军自告奋勇,表示愿承担重任,誓言将南越王羁押至京城。武帝欣赏他的年轻气盛,便命他与勇士魏臣等人一同出使南越。同时考虑到安国少季与樛太后相识,也让他同行。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当年步行过关时,关吏给他一块繻作为出入凭证,但他却掷还繻帛,豪言壮语地说:“大丈夫西游怎会无功而返!”果然不出两年,终军便升任谒者,持旄节出使各地。此次出使南越,凭借自己的雄辩和豪情劝说南越王赵兴归附汉朝,赵兴自然畏惧并服从。但是,南越相吕嘉历事三朝,权势极大,坚决反对归顺汉朝,使得赵兴心生犹豫。赵兴将此事告知樛太后,请她定夺。樛太后见到旧识安国少季,经过一番交谈,决定遵从汉朝意愿,命赵兴上表朝廷,表示愿意像内地诸侯一样,三年一朝觐。终军得到这份表文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送至长安。武帝对南越此举表示赞赏,并赐予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等印信,其余官员由南越自行任命,并令终军等人留在南越镇抚地方。

吕嘉自始至终对此事不满,且得知安国少季与樛太后在宫中往来频繁,更加怀疑他们的动机。安国少季为确保安全,计划劝说樛太后带赵兴一同入朝,并想借机北上共度美好时光。樛太后虽然开始准备行装,但她心中却想着先除去吕嘉,然后再动身出发。于是,她设宴于宫中款待汉使,并召来丞相以下的官员共同赴宴。吕嘉尽管心存疑虑,但迫于形势不得不参加。然而,吕嘉的弟弟作为将军,此时正在宫外率兵保护王宫。

宴席间,樛太后突然对吕嘉发问:“南越归附汉朝,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利,为什么唯独你认为不妥呢?”吕嘉察觉到樛太后是在挑起矛盾,便没有回答。而汉使担心吕嘉弟弟在外可能采取行动,因此也没有立即发作,只是静观其变。樛太后见吕嘉起身欲离席,甚至打算拿矛刺杀他,幸好被南越王赵兴阻止,才让吕嘉得以脱身。

回到府中的吕嘉经过深思熟虑,意识到汉廷派遣韩千秋与樛太后的弟弟樛乐率领两千人马进入边疆,可能是樛太后与汉使密谋除掉自己。考虑到南越王赵兴并无恶意,吕嘉一时并未轻举妄动。然而,几个月后,当他得到确切消息,决定不再犹豫。他与弟弟召集军队突袭王宫,由于宫中毫无防备,他们轻易闯入。此时樛太后正与安国少季私语亲昵,无处可逃,最终被吕嘉兄弟砍死。接着,他们又找到并杀害了赵兴。随后,吕嘉率军进攻汉使馆,不幸的是,终军、魏臣等汉使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终军年仅二十多岁,因其英勇事迹,世人称他为“终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