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春山如笑

类别:玄幻奇幻|字数:1W|作者:JJean

手机阅读本书
春山如笑
春山如笑精校版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春山如笑全文最新最全的免费小说阅读。
《春山如笑》最新章节(11个月前):

春山如笑精校版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春山如笑全文最新最全的免费小说阅读。

免费阅读

西南边境有个小镇,小镇南侧有座山。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此地四季如春,全年山色明媚,前人便将这山取名为春山。小镇依山而建,故取名春山镇。镇上有条小河,贯穿南北,一路蜿蜒至春山山脚,取名春山河。春山山脚有座桥,横跨春山河,取名春山桥。

正值初夏,天光比往日来得更早些。刚过卯时,天边已经破晓。稀松的晨光悄然将山脚隐含雾气的春山河唤醒,小河潺潺流水声卷起河畔几声夏虫低鸣,一路弯弯绕绕的流向百姓人家。

一个绿衣少女手提竹篮,迈着轻快的小碎步匆匆走过春山桥,又沿着河堤来到山脚,马不停蹄的爬上了层层叠叠的青石板台阶。

少女瞧着十五六岁的年龄,爬起台阶毫不费力,仿佛是不知走过多少回一样,在一个三岔路口轻车熟路的拐进了一条小道。小道一路盘旋至一片茶林,茶林深处隐约传来几声铁器碰撞发出的金石之声。

少女忽的停住了脚步,一丝不苟的整理了一番仪容,又反复顺了几遍落在肩头的青丝,方才抬腿走进茶林。

茶林中间有块平地,两个身影正手持长剑,裹着初夏微凉的晨风相互切磋。

少女默默驻足,将竹篮放在一边,一眼一眼瞟向那个年轻的身影。

那是个少年,身形颀长,有些单薄消瘦,脊梁挺的笔直,即便是握剑练功,也不曾放松。

他眉目清秀,面上稚气尚未褪全,一对眸子盛着两滴浓得化不开的丹墨,透着股不似同龄人的深沉。

少女见两人落了剑,一把抓过竹篮,迎了上去,“爹爹,元晦大哥。”

中年男子朝少女招招手,“杏儿给爹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叫春杏的少女将竹篮打开。竹篮有两层,上层是一些简单的点心,下层是两壶热汤。她将托盘提起,递到二人面前,“饿了吧?吃点垫垫肚子。”

中年男子抓起素包,一口半个。

叫元晦的少年却摆了摆手,“不了,我一会儿回家吃。”

少女又从竹篮里端出了壶热汤,“元晦大哥,你和爹爹赶大早练了那么久的剑,出了一身虚汗,喝点热汤,驱驱寒气。”

元晦礼貌笑笑,走到一旁,弯腰捞起个水壶,“不了。我自备了温水,里面添了些甘草。”

他抬头一看天边,转身对中年男子道,“王伯,时候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王伯一口素包还在嘴里,囫囵个咽了下去。他喝了口春杏递来的热汤,对着元晦道:“我好歹教了你两年功夫,什么时候肯开口叫我一声师父?”

元晦将水壶别在腰间,笑道:“王伯别说笑了,我天资愚钝,哪里配做您的入室弟子。”

王伯摆了摆手,半开玩笑道:“你不拜我为师,不就因为姓墨那小子?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除了一副好皮囊,就会些花拳绣腿。你趁早跟他断绝关系,投我门下吧。”

他口中的姓墨的小子名墨玉笙,子子游。

人如其名,是个美人胚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

两年前带着元晦,来到春山镇落脚,凭一己之力搅了一池春水,连王伯家那老婆子都三天两头没事往墨家钻。春山镇有个戏园,主人花重金弄来一只孔鸟镇园,奈何那鸟天生傲娇,对旁人爱答不理。有一回墨玉笙带着元晦去园子看戏,那孔鸟破天荒开了屏,还煞有介事的围着墨玉笙转了几圈,也不知是为了比美还是为了求偶。

王伯说话这当儿元晦已经提剑走出十来步。他闻言骤然停下,转身对王伯说道:“我师父那人是有些娇气,但他可不只会花拳绣腿。他医术精湛,心地善良,王伯母多年的痼疾不也是他医好的?”他语气平淡,几句家常堵得王伯一时哑口。

少年轻轻一笑,留下个挺拔的背影,匆匆消失,他得赶在日上三竿前回去,给那位娇气的不能自理的师父带点吃的。

元晦下了山,他家住春山镇东面,山下有一条近道依着山脚往东可以直达住所。他却舍近求远,一路沿着河畔走向缓缓苏醒的镇中心。

春山河两岸稀稀松松的散落着青砖黑瓦房,远看去像是画卷上不经意泼上的几点墨迹,披着那若隐若现的晨曦,说不出的恬静安逸。

小镇不大,不足千人,街坊乡民比邻而居,谁和谁都打过照面,谁和谁都能攀上一点关系,见了面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点头过礼,充满了人情味。

元晦在河畔一家庆丰包子铺前停了下来。不到辰时,包子铺前已经排上了一条小长龙,热腾腾的蒸汽卷着商贩叫卖声,一波一波的往青天上送。

轮到元晦,不等他开口,小贩驾熟就轻的捻起两个素包,又掀开旁边一个闲置的蒸炉,从里面拿出三个肉包,道:“老规矩,肉包,不加圆葱,没错吧?”

元晦笑笑,“嗯。”

小贩麻利的将五个包子用油纸包好,笑道:“小孩子家家,嘴还挺挑。你正在长身体,落个挑食的毛病可不好。”

元晦冷不丁被这突如其来的冤屈砸中脑门,一肚子委屈只能化作一声苦笑,“嗯。”

殊不知挑食的另有其人。

墨某人好吃懒做不说,还喜欢挑三拣四。包子只吃庆丰家新鲜出炉的,隔夜的沾也不沾;肉馅的不能带圆葱,闻着味都不行;粥要喝碎肉咸粥,不能见葱花,还得出自一品香粥铺......类似的这些匪夷所思的穷讲究一数一箩筐。

元晦接过油纸包,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递了过去。

那小贩却摆了摆手,径直将元晦的手推了回来。“你拿走,别跟我客气。上回我母亲起夜摔了一跤,人差点过去,多亏墨先生妙手回春,替我母亲捡回一条命。他分文不收,我也只能随几个包子略表心意。”

墨玉笙行医,老少妇孺钱不收,逢年过节钱不收,这么掐头去尾,剩下的青年身强力壮,偶有患病也不过是些风寒感冒完全可以自愈。

这么算来一年到头口家里钱罐基本进不来几个钢镚。

元晦便不再推脱,一丝不苟的将铜板放回兜里,又接过油纸包,道了声谢,绕道去了一趟一品香粥铺,方才拧着大包小包,回了墨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