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玄幻奇幻 > 阳神朋克 >第二十三章 入学(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三章 入学(1 / 2)

出门后一路离村。

宁远也没上马,陪李恩一同走在乡间的黄土路上,身后让豪奴牵马随行。

村中有不少人也看见了这队光鲜的人物。不过他们不敢过来,只敢远远去瞧。

李恩和宁远一同来到牛轭湖渡口,见这里居然停着一艘大牙舰。

这种牙舰有五丈来长,丈余宽窄,比篷船大出近一倍,而且船帆有三个。

它的尾帆是硬帆,如同展开的折扇;而首帆和主帆却是软帆,好像大布口袋。

跟着宁远一同上了船,随从们便升起主帆。主帆展开之后,简直比这艘船还要大!

一方方的帆蓬随风鼓起,充满了力量感。

开船后,李恩明显能感觉到,它的航速比大蓬船快上至少一倍。

“敢问宁公子,这艘是海船吗?”

介于上次进城没能看见海船,李恩一直觉遗憾。因此看见这艘牙舰,自然很敢兴趣。

“别这么生分!我痴长几岁,叫我宁大哥吧?”

宁远笑了笑,“要说它是海船,也能算得,不过这种牙舰只是救生船。真正的远洋海船,要大得多了。”

李恩一听,兴趣更浓了:“还要大得多,那得有多大?风帆也得更大吧?”

宁远说道:“当然,我驾驶的‘乘风号’有十八九丈,宽三丈,光楼船有就三层,这还不算底舱。风帆的面积,足有六十六亩!”

“这么大?”

李恩整个人都呆住了。

六十六亩,这和他家的棉田都一般大小了!风帆能有这么大吗?

宁远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算上备用帆,一起加起来六十六亩。”

李恩还是不大相信:“吹吧。”

“哈哈哈哈……”

因为李恩对洋务衙门,特别是海船极有兴致,因此一路聊下来,倒也没冷场。

毕竟他对洋务,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况且到了现在,更有了二十多年的空窗期。

洋务发展不同于田园小农,变化得太快。

那种待字隆中几十年,出山后仍能引导天下潮流的高人,在洋务衙门是混不开的。

这艘牙舰的航速,就是最好的证明。大蓬船要走一天的航程,现在不到半天就走完了。

来到江口县码头,还只是下午,阳光依旧明媚。

李恩现在对州县也不再陌生。

……

上了岸,宁远问道:“小银你是打算先去看看新屋,还是想先去学堂报名?”

李恩想都没想:“当然是先去学堂了。”

宁远则说道:“但洋务学堂管理严格,进去之后可是不能随便出来的!你可想好了。”

李恩又想了想:“还是先去学堂吧?我娘年纪大了,一时半会儿也进不了城,我要一个人住在新房里,也没什么意思。”

“那倒也是。”

宁远觉得在理,于是先打发豪奴回家。自己则带着李恩一同往学堂而来。

如今文考结束,武科乡试即将开始。城中繁华依旧,又来了不少赶考的秀才。

不过李恩没打算参加这次乡试。他要先进洋务学堂,把监生身份坐实,以后慢慢打算。

洋务学堂位于江口正街,离县衙不远,李恩印象挺深。不多时,便已来到学堂正门。

依旧是那座不大的门楼,陈旧的牌匾;不过今天,它的大门是敞开的,显露出几分人气。

宁远有些玩味的问了句:“要我陪你一起报名吗?”

李恩看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小孩儿,来学堂报个名还要人带?当然是自己进去了。”

宁远笑道:“如此,在下就先回避了。”

拱了拱手,这个家伙竟然真就走了!李恩站在学堂门口,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他还真走了?”

紧了紧背着的小包袱,又摸了摸怀里的报贴,李恩醒过神来,转身进了大门。

门内的地板和门楼一样,也是青砖铺砌而成。

走入高门大院,先有一道萧墙;绕过萧墙,才是主院正门,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这洋务学堂,外表看起来寒酸,但真正进来,才发现里面宽敞广阔,绝不输于州府衙门!

太子这个人,永远是这样败絮其外。

放眼望去,高耸的正堂立柱上,挂着一对匾额。

恨不尽万里黄沙看英雄壮士孤烟大漠陆止于此

悔未入亘古碧波冯虚风云卷惊涛骇浪海始于斯

横批:征途无尽

据说,这匾额还是太子亲自提写的。

后来太子被废,一些新政有幸保留。

但清流士大夫们觉得,用废太子的提款恐辱国体。于是自己提写一个换上了。

结果怎么看怎么别扭,只得悄悄把原匾又换了回去。

李恩看着提款,微微出了一会儿神。说实在话,如今再让他写,未必还能找着感觉。

迈进学堂正衙,便看见长案后坐着的几名官吏。

坐在当间的,留着浓密的山羊胡,神色严肃。俨然就是那天的副主考。

“报,生员到!”

听见衙吏开口,李恩忙掏出自己的录贴,双手呈给了衙吏;衙吏便呈到了案前。

考录官接过录贴,用手摅着胡须看了一眼。之后对照了一下录取名额,又看了一眼李恩。

“乔银,是个女孩儿?”

李恩心里一紧:不是说洋务学堂缺人,啥人都招吗?难不成规矩又变了?

让衙吏调来考卷察了一遍,确定没有弄错。

见他说道:“非是衙门规矩多,只是很多话要问在前头!洋务能保全下来,殊为不易。毕竟新政初始,不少投机分子混进队伍,让朝中非议不断。”

听了这话,李恩有些惭愧的垂下了头。

当初新政受到阻挠,用人必然有失偏颇。这也让那些驳乱分子有了口实。

又看了报贴一眼,考录官问道:“你如何从母姓?”

李恩拱手道:“回大人,家父系前朝革员。母亲孀居故里,恐受欺辱,因此学生子从母姓。”

“哦。”

考录官打量了他一眼,“令尊因何案开革?”

李恩回道:“家父孟生,字禄寒,本是进士出身。只因支持太子兴办洋务,顾遭开革。”

考录官微微动容:“原来是孟先生之后!”

不过他很快恢复了常态,说道:“如今学堂招人严谨,宁缺勿滥。不论是谁,都要恪守学中规矩,本官不会因你的出身而定夺前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