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七十九章 为军事扩张而实行的户籍制8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十九章 为军事扩张而实行的户籍制80(1 / 2)

汪广洋随后就真的进了城。

落日余晖下,仍旧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滁州城让汪广洋颇为心神荡漾,让他有种回到了多年前天下太平时的错觉。

然后。

他也真的看见了一传闻中穿山文甲收税的年轻军官带着人在收税。

但与此同时。

汪广洋则发现,还有两帮人正在城门处喊着税赋不均,请求官府清丈田亩的话。

“怎会有民众主动要求清丈的?”

“这里的义军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汪广洋的仆人此时因此愕然不已地问了起来。

只汪广洋淡淡一笑,说:“那是因为这滁州城的义军里有善行内政的能吏存在,或许就是那位章先生!”

“把之前有人送来的那张帖子给我,然后进城后,你们直接去找客栈,我先去知州衙门等这位章先生。”

汪广洋接着又吩咐了几句。

原来。

汪广洋因自己恩师余阙在淮西做官,也就一直在淮西,而也真的在这之前,收到过章诚派人送来的聘帖子。

但汪广洋一开始是没打算理会这聘帖的,甚至,他一开始觉得这滁州的义军明显是有些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过才据有一城而已,竟然敢招募自己这种名士。

只是一路上,他听到的有关滁州的消息太多,所以才有了来滁州看看的兴趣。

章诚选择主动下聘帖招募汪广洋,自然也是因为他知道汪广洋的本事,知道汪广洋在历史上内政也很出色,且因此在历史上被朱元璋封为伯爵。

所以,章诚便觉得,自己可以提前把汪广洋招来试试,没准,可以成功的让汪广洋提前为义军的事业发光发热。

而章诚在不久后也回到了知州衙门。

章诚一回城,就打算开始筹备建军械厂,造火铳,训练受自己管辖的火铳兵。

虽然,这个时代的火铳还是以突火枪为主。

但章诚因为来自后世,又随时可以回去学习,所以,他是可以掌握到很多更先进火铳的制造技艺的。

而且,章诚已专门自学过火绳***作技艺,尤其是鸟铳即噜密铳的制作技艺。

因为明代中后期的赵士桢、茅元仪等留了很详细的资料。

章诚认真学习各种火器资料后发现,实现突火枪到鸟铳这种火绳枪的进步,难度其实倒也不大,无非是枪管锻造与发射原理需要变一下。

当然。

章诚还通过,在学习戚继光等留下的关于颗粒化火药技术,与宋应星和后世许多大能留下的各类炼钢技艺的资料后,知道要让火器部队在战场上大发神威,火药的改进与枪管材料的改进也很重要。

为此。

章诚决定在锻造新火铳时,还得改进炼钢技艺和火药。

而章诚初期要改进的方向,都是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实现的,所以对现在元末社会的工匠技术要求与材料要求都还不算高,都还有可实现性。

章诚因此一回来,就让戚祥去把滁州城的几个匠户社长叫来。

且说,元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按职业进行分门别类的户籍制度。

这种户籍制度,在元朝被称作诸色户计,比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行的军户、民户、医户等职业户籍制度,划分的更细。

所以,可以说,按职业划分户籍,其实不是朱元璋的初创,而是朱元璋在灭了元朝后不得不向现实的一种妥协。

因为在大明初期,百姓已经习惯按职业划分户籍,基层也习惯以职业来管理户籍,强行废除,反而容易造成管理紊乱。

比如。

如果在明初骤然废除匠户制度,那地方官府一旦找人承办器械制造,都会如同盲人摸象。

而匠户也会因为失去匠户的户籍身份,而可能会被不知道实情的官吏派去承担力役,却不能因为自己是工匠可以承担匠役为由而免力役,如果工匠想要只服匠役,还得给官吏好处,或者有机会向官吏证明自己有制造技艺才行。

这无疑给官府和工匠个人都增加了困难。

总之。

明初实行职业户籍制度是有客观原因的,是因为元朝把这种制度推行了近百年,导致骤然改掉反而会增加管理成本,于官于民皆不便。

话转回来。

因为元朝现在实行的是诸色户计制度,又让每五十家编为一社。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