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返80:从黄大仙开始致富 >第一百二十一章每逢大事有静气(求订阅、月票)12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二十一章每逢大事有静气(求订阅、月票)122(1 / 2)

跟着玉爱国向着公交车站走去,那边其实就是一个很简陋的站牌。

一边走,秦军一边询问:“跟村里合资,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之前得到玉五经的保证,秦军还真不担心这个。

“去,有可能解决所有隐患,不去,肯定解决不了。”

“那就去吧!”秦军只能继续跟着走。

走了一段路,秦军又想起手表。

“哎,等等,你有没有手表票?”

“没有,之前有,现在没了。”玉爱国回答的十分干脆。

“最近几年,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什么的,又突然间全都要票,谁能想到?”

所以,就算是玉爱国这种有条件的,也突然间没有了这些东西。

他家一家全都生活在城市,原来都买过自行车,自然不缺,可很多人缺。

当然,缺少这些东西的,一般都是年轻人。

也是因为这一段时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太多。

要不然现在急着盖房子的都是谁?就是他们想要盖房子娶媳妇。

也是他们想要买自行车、手表。

以后稍微有点条件,还需要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秦军就属于他们之中的一员,自然是什么都缺。

“真不行,我就给你找找关系,买个二手的先用着?”

领着秦军,来到街上,找到最后一班公交车,两个人先买票,后上车。

等坐好了,玉爱国又给他出了个主意。

对于二手货、公交车什么的,秦军倒是不介意。

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如果有机会,谁还不想要个新的?

“知道你小子有钱,现在心气也高了。”

看秦军不说话,玉爱国也就不再多劝,反正他有手表使用。

秦军现在还真是有点看不上二手货,因为现在的二手货,跟后世的可没法比。

现在的二手货,很多都是用了几十年的东西。

比如63年--65年的一大批东西。

因为这三年是整个60年代,最辉煌的三年。

这一时期,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香烟等等都不要票。

只要你有钱,随时就可以买,只是好景不长,昙花一现。

现在供应更是紧张,如果说还有二手货淘汰下来,那有很大的可能就是那个时期买的东西。

如果真是六几年买下来的手表,年龄都比秦军大,他能要?

与其这样,他还不如再等等呢!

现在已经是八零年,外面的一大批水货,已经开始涌入国内。

他也就是没有渠道,要不然什么手表买不到?

最普通的电子表,这个最出名,其实秦军是真心看不上。

他要买,肯定买点外国名表,比如英格娜、劳力士、百达翡丽等等。

“你小子想什么呢?赚了点钱,不要认不清自己了!”

秦军抬头看了一眼玉爱国,这是让他不要飘?

他就算是想飘,在这个时代能飘的起来吗?

没见他都赚到第一桶金了,可却是怎么也不敢用?

相比他那笔钱,百十块钱的手表算什么?

这么一想,秦军有点汗颜,他确实飘了。

“算了,我等一等吧!”

“不过,我听说南边那边,有大批的进口货。”

“如果有机会,我从那边买几块外国名表。”

“南边?那边有生产手表的工厂?”玉爱国好奇的问道。

秦军一听就知道他不懂,不过,他也不想多解释。

“就是香江那边过来的,算是进口货。”

“那得多贵啊?”

进口货玉爱国懂,因为现在商场、供销社之中,也有卖的。

不要说进口货,现在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国产的手表都是奢侈品。

此时一块“魔都牌”手表,价值120元人民币,顶上一些人半年的工资。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只要一两年的功夫,这种奢侈品,就不再受人追捧。

跟玉爱国聊了几句,等车上的人变多之后,两个人也不再说话。

只不过,秦军被手表勾起了心思,他倒是想着,能不能自己做?

做手表需要什么东西?如果是机械表,肯定需要精密齿轮。

相比电子表,对秦军来说,好像机械表更加容易达成目的?

只要有足够好的机械,手表之中的精密齿轮,他都能自己造出来。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基础差,做什么都要晚别人一步。

因为秦军十分清楚,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之中,应该就有大批的电子表在贩卖。

别的秦军不清楚,后世他看过一个新闻。

在80年代初,南方沿海地区,突然冒出一些走私货物市场,兜售便宜且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子表。

这些电子表,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

最贵的时候,这种电子显示数字的塑料手表,居然也能卖到一百多块钱。

不用说,这肯定是暴利。

就是因为暴利,所以后来一位海关总署的领导撰文回忆。

那时,广、福、浙三省部分沿海地区,都有港澳台地区专营走私船。

他们在沿海活动频繁,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公开的私货集市。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仅福城、厦城、黄埔、汕尾、大铲5个海关,就查获走私手表11.6万余只。

其他还有收录两用机5000多台、电视机800多台、布料13万余码,还有大批的洋杂物品等。

其实谁都知道,查获的肯定是少数。

甚至连十分之一的货物都没有,这么算起来,只是一个八零年,就进来多少手表?

最少上百万只,这得支撑起多大的市场?

恐怕也是因为这一点,让港澳台,甚至是欧美日韩的商人,看到了国内那庞大市场的冰山一角。

特别是小日子,他们这一时期是受益最大的一个国家。

他们国家的电视、收音机、录像机、手表、冰箱等等产品,全都通过官方和走私两条渠道,大批量涌入国内。

后来甚至还有汽车,都通过私人运输进来,这都让他们看到国内市场的庞大。

等到私人通道被封死,快钱赚不到了,就只能通过正规渠道,过来投资建厂,再次收割大笔财富。

可惜这些走私进来的东西,都需要用到塑料和芯片。

而这两种原材料,秦军都没有渠道弄到手。

如果他能弄到,高低抢了他们的生意。

塑料现在国内有,可是产量不高,这个涉及到大化工产业。

这时秦军记起来,弯弯的那个爱国塑料大王,他那个大化工项目,最终还是没能落地。

还有九十年代的晶圆厂计划,两次投资,每次都投资上百亿,可却是都被人忽悠的瘸了,始终没成。

随着公交车的晃动,秦军如梦似醒,这一次他想到了很多。

大化工需要原材料,需要大产业,他恐怕是掺和不上。

但是晶圆厂,他还能做不好吗?

弄这东西,不就是玩沙子吗?

做芯片,秦军没有信心,但是制作硅晶棒,他是真有点信心。

要是等到九十年代,下岗大潮到来的时候,什么样的厂子买不到?

魔都的无线电厂,都有一大把。

那个时候他就算弄一批人,研究微电子,成立个微电子研究所都可以。

如果等不及,五小企业现在县城就有,其中就有一家玻璃厂。

从做玻璃开始,他还真不信研究不明白一个单晶硅。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也就是现在的八十年代,国内的芯片技术还处在世界前列啊!

要是没有八十到九十年代这十年的拉胯,他们在半导体产业上,还能落下国外那么多?

“其他都是过眼云烟,重点还是原材料,最多再研究一下造玻璃。”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