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第柒部:大结局 第10章 张角20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柒部:大结局 第10章 张角200(1 / 2)

为了有效镇压起义,于中平五年三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残部。

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起义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

虽然如此,乱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东汉末期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究其原因:

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

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

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比起秦末、西汉末两次起义,这是一次有周密计划、有长期准备、有明确目标的农民起义。

同时,这次起义不再利用某些统治者的旗号,而是公开提出“黄天当立“的口号,表明了农民起义有了新的发展。

这表明,起义更缜密,因为领导人大部分为农民,极大的动摇了顽固派的利益,以杨维旭为代表的富人便支持政府,抗压黄巾军。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

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予沉重的打击。

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

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一、它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因此提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

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

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

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主力胶着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

所有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幸失败的主要原因。

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

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

张角,河北宁晋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

张角修太平道,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初传道。

中平元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后世的明教以张角为教祖。

张角是中国东汉时期人,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创始人。他与两个兄弟张宝、张梁三人都信奉道教。

东汉末年他们兄弟三人宣传太平道,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

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

而张角就以教主的身份来布道,据历史记载,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来扩大影响。

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

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就顺势而起,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黄巾大起义。

在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建宁年间,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

灵帝熹平年间,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

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

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

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

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

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

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

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

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

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

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胥、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

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

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

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

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

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

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

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

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好。

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

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

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

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太平经》的问世,标志着早期道教基本教义的初步形成,对汉代原始道教的创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太平道为早期道教的一支,它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太平经》,张角是太平道的创始人。

张角,东汉时期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家世不可考,生年也不详。

他最初出现在农民大众面前,是一个“善道教化“的“大贤良师“。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张角开始其布道传教活动。

他通过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广泛地在社会上活动,大收徒众,发展力量,扩大影响。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发展成为遍布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个州,连结郡国,道徒达几十万的道教组织。

张角传道的方式,在史书中有较多的记载,张角的传道活动,主要是以符水、符咒为人治病,同时还广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

此外,张角对道徒所宣传的教义中,融合了《太平经》和黄老道的思想。

张角传道的另一重要法术,就是用符水咒说疗病。所谓“符水疗病“,就是把神符焚烧成灰,用酒或水和合饮下,即为吞符。

吞符就是使符存于心中,心有所思,符的神力就随之发出,神力发出,百病被驱散,人就会恢复健康状态,精神饱满,即神的言辞,它法力无边,念念它,就可祛疾治病。

张角事奉黄老道,在传道的过程中,他以黄老“善道“教化天下。黄老道成了张角宣传民众、组织道徒的工具。

其时,东汉朝野多有信黄老道者,许多统治者也都相信他是以“善道教民“,以至“青、符、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

经过十余年的传教,张角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其奉祀的神为黄老,也尊奉“中黄太乙“。“太乙“又作“太一“。

信仰“中黄太一“,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的张角太平道即将取代主运火德的东汉王朝,建立“黄天太平“社会的愿望。

张角自称“黄天“,头裹“黄巾“,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奉“中黄太一“为尊神,原因就在这里。

张角除了在家乡冀州传道以外,还派出八名弟子分赴到各地传道。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