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江 2 冒功12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江 2 冒功122(1 / 2)

“圣上的那道圣旨,差不多也应该到了皮岛了,毛文龙也是读过书的,这些年总还是在辽海一线直面东奴,定会明白圣上的苦心。”

万岁山中军大堂,皇帝对面,孙承宗配上一口热汤,咽下一块外焦里嫩的大饼,微微笑着,说着对于毛文龙比较恰当的好话。

“老师不必担心,他多少都会明白一些。即使明白得少些也没什么,无关大局。”王战继续吃着大饼和肉块。

他每天与新军一起训练,饭量比以前大了许多,孙承宗不过才吃了半张饼,他已经开吃第二张。

“圣上雷厉风行,行的是革鼎天下之举,大势如钱塘海潮,自然无人能挡。不过微臣以为,细处还是有些粗粝。圣上这道圣旨,厌恶之意也太明显了些。”孙承宗不着痕迹的劝勉皇帝。

一个田赋新政,加上五千新军,已经足以让这位老臣明白,皇帝学生的志向绝不会仅止于辽东,目标绝非区区一个东奴。但他还是想让自己这个皇帝学生手腕再细腻一些,总觉得现在的皇帝太过刚直,不是帝王之道。

“朕明白老师的意思,朕也不会因为某些看法忽略了大局。不过,朕真是有些厌恶。”

王战明白孙承宗的好意,正面给以回应。但他对任何军阀确实都没有好感,无论他们看似有怎样的贡献。

对于毛文龙,他的第一感觉也真不是愤怒,而是厌恶,因为这厌恶的对象不是什么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栋梁大才,不值得愤怒。偏偏这不值得愤怒的对象还凭着些微功劳狮子大开口:百倍地夸大功劳战绩,大量的虚报兵额,狮子大张口式的讨要粮饷,借国难之机贪婪无比的索取甚至是勒索。

如此作为,落在王战眼里,毛文龙就像一只肥肥胖胖的蛆,虽然还是一只比较强壮的蛆,但也足够让人厌恶。

“老师,你也看过黄道周写的《节寰袁公传》吧?仅一次‘满浦、昌城之捷’,毛文龙就夸报‘用兵不满千,不遗一矢,伏炮机发,使自践藉,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结果是一贯为毛文龙争取军饷与奖赏的袁可立都‘公心疑之’,他更为此与袁可立翻脸,此等所为,如何不令人厌恶。”。王战接着说道。

孙承宗闻言面现苦笑:“微臣自然是看过,黄道周所记所疑亦是臣之所疑,毛文龙确实是太过了。不过,圣上还是要明白,在辽海,东江镇还是有牵制作用的。东江之存在,终究令东奴难以肆无忌惮。”

对这次“满浦、昌城之捷”,天启三年十月初四日辛酉,毛文龙自己的奏报:“于是有满浦、昌城之捷,斩获奴级一百三十八颗......奴耳目乱于梆声,手足触于地炮,东西奔命,人马饥疲自相践踏而死者二万余人,马三万匹......”

黄道周的著述孙承宗知道,这封表功奏报他自然更是清楚,当然现在他也明白,而今的皇帝学生,对这奏报是绝对的嗤之以鼻。

事实是他自己也对这封奏疏嗤之以鼻,只不过考虑到大局,不希望朝廷或者说皇帝与毛文龙生了嫌隙罢了。

东奴自相践踏而死者二万余人,马三万匹?这已经是东奴总兵力的三成左右了,当时整个鸭绿江地区的东奴兵力也没有这么多。

多少“地炮”也就是地雷、埋设了多么广大的地域面积能造成这种战果?若是只有少量地雷,仅凭引起的惊慌就自己踩死自己两万人、三万马?武器、战术、逻辑上都不可能。

“用兵不满千”,且“不遗一矢”,显然是没有正面交战,却一战之下就灭掉东奴三分之一的战兵和三万匹马,那大曌怎么还没有收复辽东?东奴死的二万人如果真的是因为自相践踏,那完全可以想象东奴惊慌成什么样子,那种情况下,毛文龙斩获奴级却只有一百三十八颗,难道惊慌到极点的东奴又非常冷静的把尸首都拖回去了?

谁拖的?两万东奴尸首旁边还有两万东奴负责拖尸首?

茅元仪对此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六月之捷,关上使者与之偕至镇江,陈兵十一日,不见一虏而还,乃妄言藉虏二万,毙虏马三万。夫虚设火阵陷虏百人,后者不进矣,何以使二万之虏尽入彀中?”

茅元仪的意思很清楚:东奴是傻子吗?前面的百十人中了地雷“地炮”,后面的人还非得前仆后继的冲上去,直到把自己都踩死?而且是踩死两万,外加三万匹马。

应该也是出于和茅元仪一样的不相信,一直大力支持毛文龙、为毛文龙催饷表功的袁可立,这次只同意按一百三十八颗首级给予奖励,“.....至于满浦、昌城之举,当以赶杀首级、获奸细夷器等项为实功,而不交一锋致奴死二万余人、马三万匹,其数终有不可考。然其分兵设奇,举火放炮,使奴东西奔驰,如弄于股掌之上,当优序以为用谋者之劝”。

袁可立的这封奏疏中,虽对于两万人、三万马的战功不予认可,但还是在没有深究的情况下就承认毛文龙用计谋使东奴东西奔驰,有调动牵制之功,建议给予奖励,无论这“使东奴东西奔驰”是真是假。

袁可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国事大局,稍有小功即赏,不做深究,安抚毛文龙;但也不能让毛文龙将朝廷当傻子,所以只按一百三十八颗首级给予奖赏,无视两万人、三万马的所谓战绩。

当时皇帝按照袁可立的建议,“赏文龙银一百两,蟒衣一袭,又发帑银三万两,犒赏诸将士,并命所司议处钱粮接济”。

帑银三万,还有一袭蟒袍,这赏赐不轻了,结果,毛文龙仍然立刻与袁可立翻脸,原因只是一个压根就不存在的、能值百万两银子的泼天大功没得到。

最后是袁可立辞官。

围绕“满浦、昌城之捷”这封表功奏疏的前前后后的质疑与事端,孙承宗都清楚,当然也能理解此时皇帝的厌恶之意,只是不明白为何是现在表露了出来,思来想去,也只能归之于“天启”。

但无论如何,孙承宗都觉得还是要调和一下。

“圣上——”

“老师不必担心,前几日朕说的都是真心话。”王战打断了孙承宗。

前几日,发出这白话圣旨之前,包括孙承宗,几位阁老纷纷劝阻,王战自然要分说清楚,当时王战就是这么给阁老们分说的。最后还安抚几位阁老,请几位阁老放心,自己是承认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只要辽海这有一只兵力,趁敌空虚袭扰辽东辽南的沿海地区,就一定有牵制作用。

但是王战当时也毫不讳言:

士卒军纪不严、将官贪墨军饷,这只军队就不会有太高的战力,也就必定不会有决定性作用,否则,这么多年下来,辽东就不应该在东奴之手了,至少辽西不应该在东奴手里,东奴应该无力西进辽西、南进宁远才对。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