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四十章 多谋4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十章 多谋40(1 / 2)

对于调满桂等几位将领集兵入援宁远,几位阁老都再无异议,只等皇帝传下旨意。

见几位阁老都在等着自己,王战也收起念头,“诸位爱卿并非多虑,而是考虑得周全。其实那些传言朕也知道,不过满桂终究是忠臣,何况尤世禄、尤世威这两个出身将门世家的猛将,还有孙祖寿这无论文武皆敬重之人,加上袁崇焕麾下还有祖大寿,当不会因私废公误了国事,还是让他们都集中到宁远吧。”

“圣上若无它事,臣稍后便拟旨。”黄立极回道。

“当此危机之时,朕觉得敢战还是第一位的。满桂向来是积极求战,此时将满桂连同其余三人所部兵马一起直接调入宁远,交予袁崇焕这个前线大员指挥,可以为袁崇焕增添一些用兵的筹码与信心,形成互补之势。或集中骑兵支援锦州,或集中骑兵袭击粮道,无论如何,皆避免了分兵之弊。若是将满桂援军分驻前屯,对袁崇焕和赵率教的帮助其实不大,反因其积极求战,更可能给后金各个击破的机会。”

关于决策的考虑,王战还是为几位大臣做出了说明。

王战希望这些人都能逐渐习惯自己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希望这些人将来都能留用而不是被淘汰掉,无论他们名义上是阉党还是东林党。

彼世孙祖寿、满桂和尤世禄从山海关出兵后,并未前往宁远汇合,而是直接前往锦州,结果前进到笊篱山就遇上了莽古尔泰、济尔哈朗等人的后金运粮偏师,一番苦战之后,杀出重围,还是折返了宁远,并未能接近锦州。后金军也返回已经被夺占的塔山,双方互有伤亡。

王战思来想去,自己直接在宁远集中所有骑兵,局部也许能有一个小优势,此次宁锦没准会有一个比异时空更大的战果,至少不会比彼世笊篱山更差。

“圣上英明。”黄立极向皇帝施了一礼。

听皇帝所说之分兵与集兵之利弊,略略沉吟,黄立极便明白了皇帝如此用兵的道理。皇帝这样看似简单的用兵,远比文臣动辄分兵几路要实用稳妥得多。

黄立极也明白了皇帝对臣子进行说明的意思,多少有些诧异和感动。

想想宁锦已经提前集中了兵力,粮草、弹药充足,有了准备,现在虽然远一些的兵没调,但事实上皇帝调集去的全是现今大曌的九边强兵。满桂四人所部,名义上至少有三万步卒、一万五千骑兵,皇帝甚至还建议调满桂等直接全入宁远,由袁崇焕在宁远临机决断应对锦州之事。

远处的那些兵真调来,有几分敢战,几人也是心知肚明:如大水漫灌般的辽饷养出的兵如果不敢出城野战,多年面对鞑虏的九边强兵如果也不敢出城野战,那平素少经战阵、缺粮少饷的援军又有多少敢战、多少能战?

皇帝的道理就摆在那里,这番调兵遣将也已经完全超乎想象,黄立极与几人互视一眼,齐声说道:“圣上英明,臣等遵旨。”

“几位爱卿,朕方才想到一人。秦良玉满门忠烈,向来敢战,召她带兵进京,朕要亲自加以训练。”王战提起了方才心中闪过的念头。

调兵遣将,说到敢战,方才王战想起还有一个人可调,就是想到了南方的秦良玉。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文章、骑射、胆智皆冠于一时,偏又风姿娴雅、远近闻名。

天启元年沈阳之战,秦良玉之兄秦邦屏、弟秦民屏渡过浑河与东金血战,秦邦屏殉国。

大曌沈阳浑河之败令东金凶焰滔天,满朝公卿震恐,唯恐东金大军南下山海关。当此之时,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直抵山海关,誓死以此微弱兵力死守关门、迎击强敌,毫无惧色。九月回乡招兵时,率领秦民屏和秦民屏、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顺手平定了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奢崇明最终兵败自杀。她的弟弟秦民屏又在三年前、天启四年时战死。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族谱上承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一员勇将,可惜万历四十一年被太监诬告,病逝于狱中。然此等遭遇并未让秦良玉一家有任何怨言,也因此才有了后来一系列壮烈之战。

彼世天启七年之后的壮烈史实在此时当然尚未发生,但仅以现实观之,秦良玉满门忠烈已不为虚言。

这样的人,王战当然要用,要大用。

王战清楚,北方边镇的大军,在自己练兵有成之前是不能调动进京受训的,但是南方的秦良玉可以。南方虽时有匪乱,但是远远不会像北方边患一样,远没达到那种程度。提前将白杆兵练出来,对于自己的长远大计有大用。

“圣上,秦良玉路途遥远,缓不济急,白杆兵到宁锦恐要两月左右。”李国普以为皇帝是为宁锦调兵,进言提醒。

其他的人也有些不解,都看着皇帝。

“此次宁锦用不上,朕提前把他们练成精兵,早晚能用上。且若宁锦战事万一僵持,到时白杆兵也不失为一强援。”王战并未解释为何调动秦良玉,反而希望他们就这么误会下去、就以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宁锦、辽东这点眼前的事。

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白杆兵之前也来过京城,征战过辽东,而且极为英勇,看皇帝坚持,李国普、黄立极等人也就不再说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