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四章 天启 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章 天启 4(1 / 2)

......

“最具风采的这个是......黄立极,紧跟着的是......张瑞图,嗯......后面的老头是施凤来,最后是李国普。嗯?居然还有......崔呈秀!?”

......

魏忠贤出去的这段时间里,在皇帝看不到的宫门处,一道道粗大沉重的门闩被合力抬起、卸下,宫门被重新打开。所以,在差不多三刻后,内阁首辅黄立极、次辅张瑞图、施凤来、李国普等几位阁老才联袂到来,只是崔呈秀居然也来了。

进来的人一个一个在王战脑海中刺激出对应的形象记忆。

诸人的映照,加速着身内彼此两世记忆的交融。

交融的记忆中,王战确定,崔呈秀虽被“自己”封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但却不是大学士,并未进入阁老行列,按理说......不该他来。既然来的其他人都是阁老,没有尚书,那他无论身上有什么头衔,就是不该来。

黄立极,字石笥,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主持内阁诸务。

能从科举这座窄窄的独木桥上杀出来的,没有一个简单的,能坐上首辅之位更是如此,无论是哪一党,毕竟你首先要有坐得住的本领。眼前的黄立极眉目疏朗,身材中等,虽已年近六十,但身形挺拔、不显老态,行止之间如有韵律,予人舒畅之感,整个人给人一种暖玉生光的感觉。单看样貌,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历史传说中的阉党联系到一起。

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内阁次辅,三人都是去年被“自己”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枢机要务。尚书已经是二品大员,若是再加上大学士头衔,在大曌朝廷就是入阁为次辅了,在自己所来的时空,这几人便都相当于内阁副总理,而内阁首辅黄立极就是内阁总理。

几人均是相貌堂堂,仪容不凡。

事实上大曌极为重视官容,几乎就没有仪容不好的,除了施凤来略显暮气。

施凤来身材高瘦,长眉细目,须发皆白,面貌清癯却不显峻峭气质,予人平平无奇之感。观其身姿,后背总有些微驼,虽贵为内阁次辅,身形神态却总像是要随时行礼,脸上也总是带着些谨小慎微的沉吟之态。

“意气消磨。”看着施凤来,王战心里冒出这四个字。

施凤来曾高中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仅次于状元,理应意气风发。可要是想想施凤来高中的岁数就能理解眼前的样子了:四十四岁。若从蒙学算起,寒窗几近四十载,实在是难免意气消磨。若再配上天生柔和一些的性格,这种姿态也算正常。

张瑞图却跟施凤来正好相反。

五十七岁,年纪比施凤来小了七岁,虽也已年近六旬,看上去却只像五十许人,且还必定是养尊处优之家,明显的显得年富力强。一张温润如玉的脸上总是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时时刻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似乎永远无法从他脸上看到生气的样子。即便是在笑容之中,眉目也总是有隐隐上挑的感觉。

施张二人对比,张瑞图是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仅次于施凤来,但是张瑞图是三十七岁中的探花。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虽然施凤来也还是在五十岁之前中的进士,但此中滋味之不同,在二人身上算是比较明显的体现出来了。当然,年龄只是一方面,天生的性格也是一种缘由,有人五十岁中举一样意气风发。

李国普身高与张瑞图差不多,身量略广,圆面大耳,双目炯炯有神,眉毛胡须都十分浓密,一副敦厚稳重的形象。

几位阁老重臣齐齐给皇帝见礼。

对答之间,听到了王战的昏睡,几人连忙探问龙体病情。

几人的探问声中,王战心念电转,面上平静应对,且还不断安慰几位老臣不要担心,恍如丝毫没有注意到几位老臣是才得知自己的病情。

魏忠贤在一旁身姿表情一如往日,没有任何特异之处。

待听到王战欲清修习武的说法,几位阁老重臣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知道这皇上又要干什么:

“天启”?圣上您的年号就是天启。当木匠还不够吗?读书也就罢了,还要习武?要干什么?您是当皇帝又不是当将军?居然还要静心清修,是不近女色了?皇上您......不是这样的人哪!您是要像某位先帝一般修仙、服食仙丹?就得了这个“天启”?

看着几人,王战大致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

不怪大臣们疑惑,实在是王战这具身体的前主人在众人眼中表现得太过荒唐:

每日里锛凿斧锯运转不休,造家具、造楼阁,钻研诸般机关消息;经常在宫内骑马射箭,为了骑马射箭时能一路奔驰,把宫内的门都拆了许多,有些地方已经像是阳关大道,可以来往驰骋;自己已经亲政了,居然还让奶娘住在宫里,还封为奉圣夫人,居然还允许其自由进出皇宫内外;极度宠信太监魏忠贤,皇帝的大臣们死了一批又一批,连熊廷弼都暴尸传首,魏忠贤的生祠却遍及天下,连太学旁都马上要被溜须拍马的监生立上魏忠贤生祠,与孔圣人同享祭祀;魏忠贤和客氏的亲戚们公候遍地,大曌的开国勋贵、甚至皇族的王爷都要巴结魏忠贤。

以现在的王战看来,简直是不知所谓,这江山社稷是魏忠贤的吗?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