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二百零二章 成军 4 实弹大演习20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百零二章 成军 4 实弹大演习203(1 / 2)

赐兵成军的前一天,九月十七,秋高气爽,温度不高不低,正好宜人。

京城五十里外,时近巳时的时候,远远的还能听到京西群山环抱着的一片广阔谷地中隐隐传出轰鸣。

这片谷地十分宽阔,远非谷地二字本意所能涵盖,完全可以称之为小平原,只是外围环抱着京西群山而已。

京西的群山是太行山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汇而成,都是石头山,葱茏的草木掩映间,可以见到嶙峋的巨石山峰,不少地方的山势都有些像黄山,只是要矮得多,目视之下,感觉多为百丈左右。山石之上,万年风雨侵蚀出来的皴裂清晰可见,倍显沧桑;巨石山峰往往都是近乎垂直的陡峭,更增险峻。

谷地位置囊括了彼世的门头沟所在区域,是几个月前王战选定的。整个山谷南北长约十四五里,东西宽约六七里,北半部分山谷还向西部的群山中扎了进去,扎出了一座三角形的小山谷。三角形东西长也有十里,靠近谷内的位置宽有五里。整片山谷就是一个长方形加上一个三角形,四面群山环抱,只在正东方靠南侧山岭开了一段七里宽的口子,内外交通皆由此处。

谷中有京西最大的河流卢沟河、也就是后来的永定河斜斜穿谷流过。卢沟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沿河往西北上溯到怀来卫,然后河道上游开始折而向西。这段自西而来的河道不叫卢沟河,而是叫桑干河。卢沟河向东南一直流到天津卫附近,注入天津卫西北边的一座大水泊:三角淀。

在谷口处是一座新建的矮城,实际是一座阔大的军营,将整座山谷保护在内。之所以说是矮城,是因为城墙只有丈五高,厚也不过一丈,当初领头的工匠说这种高厚不足以御敌、不合规制时,王战告诉他们,“大曌从此不守城”。

从矮城军营的南北城墙直到两侧环抱的山岭,都被长墙连了起来,整个山谷成了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封闭区域,进入山谷必须穿城而过。山谷里面划分了军事区,试铳区,试炮区,匠作区,住宿区等区域。

匠作区,住宿区占据北半部分山谷。

定址之后,魏忠贤派人协同户部和工部,给矿主一定银两补偿,将山谷内原有的煤矿全部整合,按王战的意思收归朝廷。魏忠贤将此事办得干净利索。

已有矿工全部被留用并先发下二两银子以安心并提升士气,然后由西苑工坊的人进行安全培训和保密培训,加强了已有采煤坑道的支护,进一步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仅这支护之举就大大地赢得了矿工的心。

除了继续供应京城的煤炭,整合后的煤矿加大力度开采,建立焦炭炉,试行炼制焦炭,看看能否供应钢铁工坊。现在京城这边的上等焦炭都是来自山西。

此外,谷内正在建造一座水坝,为的是提高水位,以便在枯水和封冻的季节能从冰下引出足够的水量带动水排,将来的水力钻床、水力重锤都要借重这座坝上水库。

有意思的是谷内的金照山秀峰庵,庵内既供奉观音、佛祖也供奉关帝,只不过关帝在此既不是军中武圣,也不是俗世常见的财神,也不是帮会中的忠义二哥,而是被矿工们尊奉为煤窑神,希冀保佑矿井下的安全,也不知是从何而起。不过到此一游的王战觉得,由此倒是可见华夏的“以人为本”根深蒂固,可见华夏人对神仙们的实用性尊敬——曾经的先辈英烈被后人敬仰,但不是被奉为高高在上令人畏惧的神仙,而是被他们当做对生产生活有直接益处的神仙来敬奉。神仙要为人服务。

王战的此番见解,再次令卢象昇等将领确定,皇帝是时时刻刻都把老百姓记在心里。

军事区在山谷南半部分。

山谷内的军事区其实都是演习区,军队住宿都在谷口的矮城内。试炮区、试铳区在工坊区和军事区之间,王战规定试炮时必须面向西方群山以保证安全,三者中间均以高厚的夯土城墙区隔,这些城墙还没有完全建成。

整体来说,这么大面积的工程,几个月的时间建到如此规模,进度已经是很快了。在皇帝的旨意下,监丞与匠头还明确了质量标准与劳作定额,奖勤罚懒,而且每月发工钱都是众目睽睽之下发到手里,只要保证了质量,多劳多得,众工匠积极性自然大为不同,因此才能在几个月内有现在的规模。

而之所以将新军的新基地放在这里却没有放在香山一带,三个原因,一是这里足够远,与京城之间一来一回正好百里,利于拉练;二是这里的山谷利于封闭,利于保密,满足王战将来要建成军事工坊区的要求,驻扎上军队更有助于保密;三则是为了保持军伍的作风,王战总觉得,离繁华街市太近的话,军卒容易被迷了眼。与之相比,香山的山势比这里敞开得多,封闭性不如这里,距离京城繁华也近了一多半以上。

至于新军的数万人是如何在保密的情况下到这里的,很简单,从九月十三到九月十六,四天的时间,四轮马车每天满载而出,空车而回,对外就说是训练连续长途行军,为远征辽东做准备,在外人不知不觉中就将新军都运到了这处新基地的矮城之中,到达一批,考核一批。

大演习从十七日辰时中开始,到了巳时的时候,从这片大校场中还在传出战马的嘶鸣、震天的杀声,铳炮轰击声回荡山谷。

校场之内,王战从早上就在校阅台上指挥着实弹打靶和军演,此时已经接近了尾声。

经过连续几天的考核,到九月十六为止,包括新军和满桂、孙祖寿、尤世威以及他们的大曌旧军兵,还有尤世禄留下的部分军兵在内,所有的军将士兵全部考核完毕,新军所有的将领全部选拔就位——包括卢象昇这个前任大名府知府、正经的进士。然后由这些就位的各级将领带领士兵进行了这场实弹军演。

但是王战把赐兵成军仪式放在了大演习之后,九月十八。

整套考核下来,卢象昇武艺精熟、力大过人,开强弓、舞大刀,刀法骑射俱佳,火铳射击也达到优良,在众人面前频频赢得喝彩,兵法策论也与孙祖寿并列在前,但是王战还是决定只授予他游击旅长职衔。王战明确对卢象昇说,虽然他武艺兵法俱佳,武可称武状元,文本身就是进士,但是未立过实际的战功,最多只能让他统领三千人,不能像几个总兵一样可以统领万人。

大曌在战时像满桂这样的总兵是可以统领十万人的,但那是指挥作战,可以指挥其他的副总兵、参将、游击的部队,并非自己有十万直属部下。

卢象昇忠义无双,对于只能统领千人毫无怨言,当时便直言“圣上早就告知微臣,大曌从此以后‘猛将必拔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县’,微臣今日能成为游击旅长已是圣上恩典,愿意来日凭军功再得升赏。”

卢象昇这般忠君也在王战意料之中。

除了卢象昇,文人出身的副小旗也有一些升了职。

升职的副小旗普遍是升为千总团长的参谋,这也是王战最初的目的,让读书最多、思维能力最强的这些人,经过军营的历练,对军事主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升太高,千总,千人,比较合适,统领更多的人恐怕不胜任,人再少又没必要设置参谋。

王战给满桂这几个原来的武将总兵人每人都配备了两名参谋,军中也都补充安插了一些参谋、宣导官和军法镇抚官。王战坚决要把这些军队抓牢。对此,满桂等人也没什么抵触,本来就是皇帝的臣子,又得到了皇帝的亲自训练,可谓是真正的天子门生,有什么好抵触的?又没打算造反。再者现在参谋、军法官和镇抚官的职责划分,远远胜过原来可以一手遮天的内官监军,对主官有帮助,当然也有监督,但对军事决策绝无掣肘,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互相监督,所以满桂等人都是毫无疑义的接受。

这场考核下来,王战觉得不仅是人们常说的性格在决定命运,认知也在决定着命运。

那些练兵开始之前凭武艺取得小旗职务的人,本身就树立了信心,认知中就认为自己行,为了在皇帝所说的考核大比中更上层楼,至少为了不被刷下来丢脸,训练和读书识字便都更努力,更主动,晚上常常求着读过书的副小旗多教一些。而那些之前既没有成为副小旗也没有成为小旗的人,虽每天都按照军令操练,但大多数人的主动性要差一点,觉得自己怎么也赢不了武艺高强的小旗和读过书的副小旗,结果大比之时便真就无法脱颖而出。他们的军姿、队列、阵型转换、武艺、火铳射击都不错,但读书识字就显出了差距,更别说策论了。所以副小旗、小旗普遍保住了职务,当中那些平时最刻苦、识字多的小旗和副小旗,在策论部分有所发挥,这样的人便有所上升,成为了百总甚至把总、千总参谋。士兵上升的却不多,多数是接替了升官的小旗和副小旗。

除了亲手训练的新军,孙祖寿等人的麾下,小旗,总旗,百总,把总等各级军官也有一些变动。

在西苑,能者上、庸者下,但千总以上的变动仍然很小。一是差在识字量上和见识上,官职较高的人见识到皇帝的新军氛围之后,更担心比不上别人被刷下去,故而除了日常训练外,更注意识字和参谋大略的学习;二是王战也不打算让一个优秀的人一瞬间跨越太多级别。比如让一个小兵成为小旗、总旗,没问题,这都是他日常经常接触的级别,日常的了解加上新军的训练,让他可以胜任新的管理职位,百总也差不多勉强可以。但如果一下子让他成为把总、千总,那恐怕就会有问题,管理的人越多问题就越大。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