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七十九章 财政 1 散乱18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七十九章 财政 1 散乱180(1 / 2)

秋高气爽,天光明亮。

若是有心情,抬眼望去,瓦蓝瓦蓝的天空格外高远清澈,偶尔还能看到飞过的白鸟。

可是这世上有这等心情抬起头来的人恐怕百不足一。

皇城高墙外,没什么风的街道上,土路似乎也泛着白光,街边小贩躲在阴影里的叫卖声都有些蔫蔫的。

以大曌京城在大地上所处的位置,此时的阳光照在身上仍然让人感觉到酷热。这个季节,这般热度,正是麦、粟、高粱这些北方农作物最后加速灌浆、令籽粒饱满的好时机,可惜,今年的雨水仍然不多,此时空有热度却少了些水分。

从万历中期之后,大曌的冬天就不知不觉的越来越冷,春天热的晚了些,冬天冷的也早了些,春夏秋的热天数量也便不知不觉的减少了。

在这仅剩的热天里,如果雨水再跟不上,收成是必定难保的,或减产,或某地雨水更稀少,绝收。此种情形下,官府的官仓里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士绅富户当然没事,家中的粮食吃到霉烂都吃不完,受灾的穷人却是很容易饿死的。哪个挑担背筐的粗布短衫还有心情抬起头来吟上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从土里刨出一口吃食上。

皇城高墙内,皇极殿偏殿,“天启”之后新打制的阔大长桌,两排座椅。

长桌只上了薄薄的一层清漆,云朵水流一般的原色木纹清晰入目,被指尖的轻触所细细地感知,木质的清香弥散入空中,沁入鼻端。在这样的木桌上,似乎也只应有淡淡的清茶与细腻的瓷壶,桌边再有几分风清云淡,几许论道谈玄。

然而今日或近日都远非如此——大曌君臣围坐在能闻到木质清香的会议长桌旁,如果追根究底的话,几乎每一句话都指向了油腻的灶台、黑亮的铁锅、酥脆的烧饼,指向了老百姓被刮出响的米缸和破了洞的棉袄。美丽的木纹与沁人的清香中,无关细瓷清茶,只有人间烟火,充满了君子清流们所鄙夷的所谓铜臭味。

......

“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说说吧。”长桌北端,皇帝让大家发表意见。

“圣上,国朝已有太仓,还要建立皇曌太仓是何意?而且自打一条鞭法之后,仓中也多数是银两,现在圣上说只收粮食,这究竟是为何?皇曌银庄与皇曌军荣商行又是何意?”户部尚书郭允厚不明所以,众大臣也都不明所以。

方才,就在这皇极殿东厢偏殿中,王战提出了酝酿近两个月的想法:

“设立皇曌太仓,每一个府城、每一个县城的官仓都统一名为府、县皇曌太仓,比如徐光启所在的西安,那就是西安府皇曌太仓。太仓只收储本色粮食,不收其他任何实物。同时设立皇曌银庄,在各地建立皇曌银庄的分庄,银庄只存放金、银、铜。另外,配合银庄与太仓建立皇曌军荣商行,商行只收即将发行的‘皇曌契钞’。基本原则是,无论何时,太仓必须保证商行的粮食充足、银庄必须保证存入金银者的契钞与金银铜钱的兑换、商行必须保证粮食供应。”

这是王战早就想做的事:建立贵金属储备,建立粮食储备,建立中枢财政,然后锚定贵金属和粮食储备推行纸币——在这个时代,只要粮食能被掌控在朝廷而不是商人手里,粮食其实是最硬的硬通货,比金银更硬,因为对于最朴素的老百姓来说,饥荒之时,粮食能吃。现在,田赋新政虽未全面实现,但得到了山西晋商的巨额脏银脏产,王战决定迈出建立中枢财政、货币系统的第一步。

从晋商这件事上,王战已经可以确认,震慑起到了效果:消灭通敌晋商这么大、范围这么广的事,既没有消息走漏,拿回来的脏银脏产也没有少了自己规定的数额,从始至终也没人敢找任何理由给自己编出什么意外,自己与新军的震慑可以确定是强大的。现在,自己只要把控住饮食,把控住安全保卫,消除或者说消除不了但可以抵御住阴暗处的人身威胁,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以大踏步的前进了,没有哪个小丑或小丑集团有资格挡在路中间了。

这个议题之中,某种程度上也确如郭允厚所言,大曌确实本来就有太仓,归属户部管辖,也就是事实上的国库。不过郭允厚没说的是,这个国库并不纯粹,十分散乱。

通常的狭义上的大曌国库岁入,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户部的收入。户部岁入,大致含四种:一,太仓银;二,太仓米,即京通仓收储的本色漕粮——通常和银子一起作为北方边军的军饷;三,府部衙门米,比供给内府的白米次一等,和银子以及其他一些实物如碳、布、苏木等一起作为百官的俸禄;四,就是其他各种实物了。也就是说,国库岁入,实际上包括银子和粮食,还有其它各种实物,没有实现货币化。

岁入中的银子就是所谓的折色,即将米或其他东西折算成银子作为税赋缴纳上来,现在大约每年三四百万两,储存在太仓银库;而粮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色,对于朝廷中枢来说,主要是指储存在京仓和通州仓的漕粮。当然本色不只是粮食,棉布、丝绸、生漆、木材、牛筋牛角、各色颜料,只要是以实物形式缴纳的,都叫本色,只不过其中粮食为最大宗也最重要。

在嘉靖年间,每年京通仓合计还能存本色粮一千万石,现在当然达不到这种程度,许多仓都是空的,但一年几百万石的流转还是有的,否则根本无法保证官府运转和边镇最基本的军需。

京通仓所在,如今很多空置的粮仓都被库吏勾结商人偷偷租用,用来存放通过漕运运来的各色商货,包括粮食,这些粮食和各色货品则满足了京畿民间百姓的生活,也令商人赚取了足够的利润。

无论京通仓满不满,无论一千万石还是几百万石,大曌真正的岁入远不止户部这些,因为大曌的财权相当分散,户部的岁入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有些部寺也有一定的收入与财权,且为数不少: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