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农部 1 陕甘167(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农部 1 陕甘167(1 / 2)

傍晚。

皇极殿内已经有些昏暗,点上了烛火。七月十五这场大朝会还在持续。

烛火跳动明灭之间,龙椅,宝屏,巨柱,天花藻井,一条条或具体而微、或巨大威严的金色神龙,在光影间蜿蜒游动;宝座上方的轩辕镜向四周放射着着柔和的金辉;皇帝与大臣在金辉下计议着国事。

“长远之计在于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水利机械,以格致之力对抗天灾,但目前来说是缓不济急,当务之急是免去陕西所有税赋,运粮到陕西,尽最大可能让百姓活下来。”

一片金辉之中,王战起身走下宝台,在金砖上来回踱步,边走边说。御案上放着一封刚送到的奏疏。

对于陕甘,或者说整个北方,王战本来就是非常急迫的。

从天启五年起,北方就明显越来越干旱,到现在越发的严重,陕北渭北连年久旱不雨,草木枯焦,乡民外逃。按彼世史书的历史记载,这种恶劣情况起码要持续到十七年后,其间大灾不断。

其实大灾并不是此时独有,历朝历代大灾都不少,问题在于现在皇帝下拔的救灾粮没出京城就首先被户部上下贪墨,余者则被能接触到赈灾粮的各级官吏再层层贪墨,能到灾民口中的已是十不足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朝廷减免了税赋,老百姓也仍然得不到活路:一者还是没吃的,二者地方官吏士绅不但不告知百姓减免税赋,反而照旧不断加派,将加派的和朝廷减免的税赋全都收进自家囊中大发其财。

灾难中,农民是“皮骨已尽,饿殍载道”,而官吏士绅却是“小灾小富贵,大灾大富贵”,借灾情以低价吞没无数土地,买断许多身契,家中的良田与奴仆同时大增,百年如此。

而刚刚朝廷接到的奏疏将这种恶劣形势再度展示在皇帝和朝廷百官面前,陕西饥荒愈加严重,“草木尽、人相食”。另外,月初,走投无路的陕北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数百灾民,击杀了前来征索的官吏,死罪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于白水插旗聚义。周边饥饿的灾民对富豪乡绅切齿痛恨,见此情景纷纷投奔王二,拼命攻打附近县城。队伍迅速壮大之下,王二率众攻入澄城县城,杀了澄城知县张斗耀和他的小妾,开仓放粮。地方官除了在奏疏中请求朝廷赈灾,还请求调兵剿灭造反的农民。

奏疏中还有一个令王战心焦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死人太多却无人收敛,或者是饥饿的百姓捕食老鼠的缘故,瘟疫也开始肆虐了。除了饿死,百姓病死的也越来越多。

“若不是这些该死的东西,白水百姓何至于此?”王战在心中恶狠狠的咒骂。

以自然地理来说,白水县确实不至于此。白水县东与澄城县隔洛河相望,西接铜川和渭北黑腰带,南接蒲城,北以黄龙、雁门二山为界与黄龙、洛川毗邻,位处关中与陕北咽喉,因境内的白水河而得名。因这一条白水河,白水县县境内差不多一半的面积是可耕地,在陕西算是条件不错的县,只要这河没有断流,只要有人组织疏浚水渠,再造些提水的水车,决不至于因饥饿而杀官造反。

然而,即便王战之前在六月大朝会的时候已经发出圣旨,免除陕甘田赋,此世农民起义的序幕却还是在此地掀开了。

如此结果,王战估计,九成九自己发出的圣旨到地方上被阳奉阴违了,地主和官吏仍然在借机搜刮、催征,逼迫农民破产,逼迫农民背井离乡,以此谋夺农民的土地。有了自己免除赋税的旨意,他们搜刮的东西更是可以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连一文钱、一粒米都不用上缴。只是他们没想到,饿死是死、拼死也是死的农民,会豁出命去把锄头砸在他们的脑袋上。

“这些该死的东西,该杀!”王战再次感受到历史时空的巨大惯性,更感受到了官吏士绅贪鄙入骨、死不改悔的惯性。

孙承宗、徐光启、毕懋康和几位阁老、尚书等都在殿中靠前就坐,见到王战站了起来,众人纷纷起身。

“欸......你们不必陪朕站着,朕是坐累了,起来活动一下筋骨,你们却是站累了,坐下吧。宽座。”王战冲他们摆摆手。

站了一天,王战给几位老臣和阁老尚书赐了座,让老人家歇一歇腿脚。

“谢圣上。”几人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谢恩后方才坐下。

“徐光启,你精通农学、算学、天文,铳炮,最重要的是将一生所学著述成书,作为朕设立的华夏科学院的教材,将来,秉持圣道、刻苦格物的学生们可以去做矿长,做坊主,做税监,诸位爱卿也就不用怕太监贪婪残酷了。不过眼前陕甘旱情严峻,朕还要马上设立农部,以你为农部尚书,又想让你主持陕甘的农田水利和道路修建,你难免分身乏术,朕让你将得用的子侄学生都带来,你可带来了?”

“回圣上,带来了。微臣听闻圣上前些时日曾让人寻访金薯,臣还带来了一些金薯作为苗种。”听皇帝问到自己,徐光启连忙起身回道。

“嗯。”听到徐光启说连金薯都带来了,王战欣慰地点了点头。徐光启本就是金薯的大力推广者,为此早就曾经上过奏疏。

“好,甚好,爱卿有心了。农部的人员由你自己招募,必须是通晓畜牧养殖、农田水利、数算之学的实干之才,无论是你的子侄、学生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就算是不识字但养马养羊养得好的人,你也可以招募。”

“招来的人你列好名册、写明特长,与朕报备一声就可以。工部的人员也任你调用。但你眼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以农部尚书的身份去陕甘抗旱救灾。朕赐你尚方宝剑,给你派三百新军,凡事以抗旱救民为准,你自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奏报。另外,朕将尤世禄和他的陕西亲兵也派给你,朕会亲自交待他们,让他们尽皆听你指挥,全力支持你在地方施政,也能保护你们。你这个农部尚书不能留在京城做官了,需尽快启程赶赴西安,你意如何?”

从早至晚,王战马不停蹄地商议诸般议题,本就要说到对徐光启的安排,现在恰恰收到了陕西的奏疏,正好把抗旱救灾、农田水利之类急务一并说了。并且,王战给徐光启明确放权。

没办法,大曌实学之才不多,至少在朝廷的很少,王战知道自己没法给徐光启配备,眼前的急务还是要靠徐光启这样的实学之人自己呼朋唤友,把志趣相投的人都招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