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六十二章 架构 12 定额膏脂16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六十二章 架构 12 定额膏脂162(1 / 2)

“老师,黄爱卿,朕的决定就是这样,但是缺少其中的细节,部寺之下地方各司局的设置及其职能均未详列,需要你们组织各部将之细化。”各大方向性的问题都定下之后,王战决定将细节问题交给臣子:

“以京城为例,朕意挑选巡城御史为巡捕司司长,司下暂设八个巡捕局,局下再设巡捕所,然局、所中人员官位名称、职级、人员多少、配备何种武力、巡捕所设在何处,设置多少,所下是否还要分设巡捕机构,朕都未确定。你们组织各部寺将朕今天说的进行细化,各部与本部新职责不相适应的人员也都要调动到相应的部、寺、司、局,包括各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都按朕这个范例,拿出一份详细的朝廷体制架构图表来。”

王战说话间,示意刘若愚将御案上自己手绘的一份图表在旁边早已备好的屏风上挂起来。

刘若愚和随堂太监费了好一番手脚,原因无他,图太大了。

黄立极等人望去,六尺余高,丈许宽的一张大图上,有方格,有线条,方格中有部寺的名称,侧面标注着都、道、府、县、乡等层级,每一层级都有一排排的方格,密密麻麻,显然皇帝已思谋许久。

方才听着已是忧心于官吏人数的大增,此时看到这直观的图表,撞入眼帘的许多新增层级与部门令许多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要增加多少官吏?耗费多少民脂民膏?而就这,皇帝还说不够细化,未能详列。

“不止御史,朝廷各级官吏的人数是必定要增加的,否则很多事物根本无人经管,根本就是放任自流的状态,而朕要的是事权专一,上下一线,如臂使指,互相监督。只要能做到互相监督,诸位爱卿就不必怕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因为有了强力的互相监督,就可以消除凌法特权、消除贪渎、将该收的税赋都收上来、将不该压在老百姓身上的私加滥派都免去,就可以做到国用愈足却民不加赋。”

“你们切记,官吏越多,消耗的民财就越多,但官吏也不是越少越好。官吏太少,国家治理便太粗疏,百姓不知朝廷大政,朝廷也不知百姓受了多少蒙骗和欺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财税流失,国家衰弱。大曌现在就是官吏太少了。”

“既不可巧立名目的为亲友设立职位,但治理国家所必须的职位也一定要有。何者该设、何者不该设,视市井乡间百姓民生而定,视百工百业而定。部寺诸公充分商议之后,拿出架构的详细图表,朕再做决定。”

“将官吏职位设置、名额多少定得清楚明白,一时必定是办不到的,暂时有些出入变动不要紧,总要试行一年两年才能知道人员安排是否合适。但将来一旦定妥,便不能擅自增加官吏差役的名额,否则吃皇粮的越来越多,俸禄耗费就越来越大,对应的,为百姓兴修水利、兴办学堂等方面的钱就越来越少了。”

“朝廷架构的确定,总的原则是事权专一,上下一线,必须要互相都察,但不可互相牵扯而令诸事难成。都察者只管都察,不得指手画脚。”

未等倒吸冷气的大臣们说什么,王战便开始一条条的强调原则,归根到底,指向了互相监督和官吏严格定额、不许擅自巧立名目增加编制。

本来看到图表上密密麻麻的要增加的官吏层级、数量而要说话的大臣,听到这又把话咽了回去:大方向皇上定,其他的,皇上放权,让内阁组织部寺诸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显然没有一意孤行的意思,还是愿意充分听取自己这等臣子们的意见,跟臣子们商量。

王战倒真是没想自己定下一切。有这么多科举选拔出来的这个时代最善于学习的人才不用,非要事事亲力亲为,那不是傻吗?累死不说,效率也太低了。该放手放权的地方就要放,掌握住方向和关键点就行了。

不急于说话了,诸人想想也便明白了:皇帝是要通过增加御史形成严密的互相监督的都察大网,再增加一些官吏形成严密的政务执行条线,通过消除特权来增加国用,通过严密的执行将地主、士绅、商人、矿主的税赋都收上来,这样一来,就像皇帝前面算的账,收上来的一定比增加的官吏俸禄多得多。而且与以前相比,老百姓能随时知道朝廷大政,不会再受骗受欺,日子会好过很多,只不过税赋中有很多必定要来自于自己背后的商贾矿主了。

“爱卿们要注意,部寺名称与职责要统一,让老百姓一看即懂。比如各级巡捕如果定为司、局、所,则负责税赋的也叫做国赋司、国赋局、国赋所,又或者如大理寺、道大理寺、府县大理寺这样命名,就以道府县区分出级别,爱卿们要多费些思量,尽量简明易懂。”

王战把自己想到的细节都交待给臣子们,目的也只有一个,让老百姓知道出了什么事去找谁。

黄立极等人听着,不约而同地都瞟了奋笔疾书的刘若愚一眼,都打定了主意,散朝后一定要找刘若愚要上一份记录。

......

“官吏扩充之后,谁敢任用私人,以谋反论处。”一条一条,说着说着,王战忽然扔出一条简短却致命的规矩。

“......?”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