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五十七章 架构 7 严刑峻法与崇高道德157(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五十七章 架构 7 严刑峻法与崇高道德157(1 / 2)

“刑部不再负责缉捕。此后刑部只有三大专责,一为研究大曌律法,听取百官百姓意见,及时改进律法条文。二为旁听审判,监督大理寺官员是否有审断不公。三为提起公诉,对涉及许多百姓的案件主动介入,代百姓提起诉讼。”

详细阐述完大理寺的公审制度,王战又开始阐述对刑部的安排:既然决定设立专责缉捕的巡捕司,那就让刑部成为检察院一样的存在,在这当中,王战特别强调在涉及许多百姓利益、但又没有某个具体百姓提起诉讼时,刑部要主动代百姓提起“公诉”。

王战始终认为,面对将来可能出现或说必然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面对官商勾结起来、利用公共设施谋私利的某些乱收费行为,刑部这样的机构应该非常积极的提起公诉,主动捍卫大曌老百姓的利益。毕竟,这样的案件中很少有老百姓主动出头,而这样的案件又确确实实损害了亿万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大曌将来的某一天,大曌国库出钱修好的公共道路,所有权明明属于大曌全体百姓,却被某些无良商人勾结贪官污吏,在上面画上几道白线就收取停放马车的费用。

“刑部监审人员亦要尽快选拔扩充到千人以上,确保每省、每府、每县凡大理寺皆有人监审。以前地方上的相应干吏,多数善于缉捕,尽量都充实到巡捕司。”

都察院虽分出了南北,但王战仍担心弊端,所以在监审这一块,还是要让刑部扩充足够的人手,确保将来大曌每个大理寺、每个案件都有刑部监审。到时候,南、北都察院,刑部,巡捕司,旁听的报纸采风使和老百姓,共同来确保大理寺审断的公开和公正。

“关于改进律法条文,刑部当关注时世之变化,应时而变。朕试举一例,比如,数千年前,木棍石斧盛行之时,铜剑铁刀就是罕见的利器,私蓄刀剑便是重罪,这是朝廷施政的必然之举;后来有了强弓劲弩,有了能抵挡刀剑的精良铠甲,则律法就变为私蓄劲弩、铠甲者死罪,普通刀剑便不为罪;今后火铳火炮将成为利器,任何铠甲也挡不住火铳,则拥有铠甲便可不必为罪,允许其将铠甲传家,于盛大节日庆典之时穿出来,更可以增添其子孙荣耀之感与尚武精神,但劲弩与火铳则不能私人拥有,否则便是死罪。国朝律法只有如此因时因势而变化,才能符合朕所说‘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真意。当然,对于枉法贪官和横行特权者的死罪与凌迟永不更改,须知,对他们的仁慈,就是对天下百姓的残忍,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般,对枉法贪官和横行特权者的极刑同样是人间至理。”

阐述至此处,关于刑部的部分暂时告一段落,王战停了下来,仍然是给群臣留出时间。

“圣上,圣贤教化天下,以德服人。圣上对大理寺旁听的安排已可称尽善尽美,何必又如此强调律法?令刑部不停精研律法,且如此强调严刑峻法,岂非造就大量酷吏?圣上欲行法家商韩之术乎?”并没有珍惜皇帝给的消化时间,刚刚还称赞皇帝为了老百姓殚精竭虑的刘宗周,听到皇帝说要研究律法、改进律法,最后一句更是杀气腾腾,立刻忍不住了,急匆匆再次出班。“圣上须知,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不以礼让为国,而以严刑峻法为国,恐非社稷百姓之福。”

说到最后,刘宗周深施一礼。

自从秦朝开始,儒家与法家便一直争执不休,之前大臣们已经担心皇帝走向秦国的道路,此时王战的这段话再次将满朝大臣的警惕之心惊到了,只不过刘宗周反应最快、最直接而已。

听了刘宗周的话,所有的大臣都把目光凝聚在皇帝身上,已经顾不得失礼了。

日月重开大宋天,无论是宋朝文人还是此时大曌的文人,没人喜欢严刑峻法,也可以说是极为反对。此时大曌的文官,不向往强汉,不向往盛唐,他们最为向往的日子就是宋朝文官的日子。

“爱卿莫急。圣人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这文与质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推而广之,德行的教化与律法的约束也是缺一不可的,读圣贤书的官员也要接受国家法度的约束,就像有文事必有武备,就像物有刚柔、易有阴阳,此乃天地大道,并非朕要偏废什么。爱卿想想现在已有的大曌律,那不就是国家必须的法度吗?与商韩有何关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也是老百姓最爱说的吗?可见没有法是不行的,必须有法。既然必须有,那让这法更完善、更能制约贪腐、更能消灭特权、保证公平、保护百姓岂不是好?朕让刑部精研律法便是为了改进律法不足之处,使律法能更好的保护百姓、惩治贪官、惩恶扬善、维护公平,与商韩、与酷吏皆无干系,唯一出发点便是更好的制约权贵、保护百姓。”面对群臣灼灼的目光,王战微笑着说道。

“......听上去倒是有道理......”

群臣听完皇帝的这番阐释之后,静静思索着。从字面上来说,王战的话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谁能说为了保护百姓、惩治贪官特权而严密律法是不对的?

刘宗周也凝眉而立,没有再急着开口。

静默少顷之后,王战接着说:

“朕与皇后谈论读书心得之时,皇后也曾疑惑朕为何读韩非子,当时朕说: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难道韩非子便不可为师吗?圣人还说,君子和而不同,那为何与不同的法家就不能‘和’?皇后当时虽未曾反驳,却也可能疑惑至今,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

两个月来,群臣面对皇帝哑口无言的次数太多了,而且好像还会越来越多。他们都很纳闷,皇帝何时将圣贤书读的这么熟了?运用起来居然还如此自如,自如到了天马行空的地步。

“圣上欲以商韩为师,可知法家于普通百姓有多残酷?圣上......”半晌之后,刘宗周再次开言,却是以商韩之时法家最残酷的一面为切入点,还未说完,自己已经是痛心疾首,声音颤抖,几不能言。

他是真的担心自己刚刚升起的希望化为失望,担心皇帝走向法家的道路。

“朕知道,爱卿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王战还是不希望刘宗周这样的臣子心灵受创的。看到刘宗周痛心的样子,王战连忙打断了他,连声安慰。

“朕严明律法的目的,在于爱民、护民、开民智、强民生,在于令公卿士庶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令普通百姓面对特权与枉法权贵之时能以律法保护自己,使民不受特权之害、不受权贵之欺,凡事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朕,绝不是为了愚民、疲民,朕绝不屑于以愚民疲民的手段来令百姓接受朕的指引;朕的主旨,就是爱民、富民、强民。朕相信爱民、富民、强民必能令百姓与朕同心同德。”

“朕对任何学说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会一概全信也绝不会一概排斥,朕不能因为德化而忘记律法,朕亦决不能允许律法排斥诗书礼乐、仁义孝悌诸般文明德化之举,爱卿放心好了,朕是德与法并重并举。”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