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第一百五十二章 架构 2 南北都察院15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五十二章 架构 2 南北都察院152(1 / 2)

“官府的长相?......官府架构,更重于律法制度?互相监督的主旨更是架构的根本、一切的根本?”闻听皇帝之言,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观念冲击。

王战也再度停下,留给他们静静思考的时间。

盏茶功夫后,有些大臣抬起了头,眼中光芒渐盛。

无论对张居正的私德有什么指责,对于张居正的治政之能,他们是无人能够否认的。张居正的十年,确实是百官勤于实务、效率提高、国力上升的十年。无论当时被迫勤于实务的百官有多么不满,在万历清算张居正的时候,那些不满的人也只能是在私德奢靡、接受投献等方面把张居正批臭,无法在治政方略上面挑出大毛病。现在皇帝提起张居正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句话,提出了架构、监督方面的论断,他们自然要好好思量;思量之下,自然有人有所得。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以为,大曌欲振兴,华夏欲长久,当以百姓民生为第一要务。百姓民生,无非生活富足安宁,欲得富足,则兴修水利、发展工商;欲得安宁,对外需强军平灭鞑虏,对内则需公平的法制保障。若法制都无法公平,则必有凌驾于国法之上的特权权贵,则百姓的富足必定会被特权权贵侵夺。而法制的公平若想真正显效于百姓,则需公平的执法;执法在于人,是人便有私心杂念,所以执法者必须受到足够的都察监督,且必须是互相都察监督,否则,再好再公平的律法,执行起来必定变形走样,公平二字绝不会真正落在老百姓身上。所以,朕改良大曌官府体制架构的第一步就是革鼎三法司、都察院,大力加强都察机构,将原本的都察院变更设立为南、北两大都察院。”

看到大臣们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王战又继续因果清晰、环环相扣的向下推进。群臣只能追着皇帝的因果逻辑向前思考。

“圣上,金陵已经有了与京城几乎一模一样的朝廷架构,只是人员多寡略有不同,圣上所说这南北两大都察院,是否是要启用金陵的都察院?圣上又要让朝廷官府变成什么样貌?”

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加强都察的因果逻辑明白了,但没能完全领会王战的意思,以为是要重用金陵的都察院,细细品味了一会之后,李邦华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疑问。

原本京中的其他大臣竖起了耳朵。

他们听了皇帝的话之后,与李邦华的理解差不多。但李邦华等人被皇帝召回京城,还没有任何官位,却被要求上朝,然后现在皇帝就要更定朝廷样貌、官府长相——架构,他们自然有所联想,对于眼前的对答自然用心倾听。

“非也,朕就是要新建一套朝廷都察体制,在京城设立两个互不隶属、互相监督的都察院,同时覆盖整个大曌,并不是要在金陵还留用一套起不到太大作用的人马。而且两个都察院的人手都要尽快扩大到千人,以后国家大小事务,尽皆监察。之所以如此,只因朕以为,法治的根本,在于严明的律法与可以互相监督的执行律法的架构,二者缺一则法治不存,其中互相监督为重中之重、唯一关窍。若无互相监督的能力,再好的律法也不会有好结果,执法者必定执法犯法、贪赃枉法。”

王战给出明确的答案,这答案也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猜测。

“设立两个都察院?各自千人?同时覆盖整个大曌?”大为出乎意料的答案让群臣不得不在惊讶中再度念头飞转,思索着一旦如此之后后续可能的一些列变化。

大曌现在的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建议与风闻奏事等,大印上便刻着“绳愆纠缪”四个字,与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

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便是在民间颇为有名的“三司会审”。

京城都察院的具体官员设置为:左右都御史各一,正从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各一,正从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各一,正从四品;按大曌十三道,也就是十三省,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每道七至十人不等,共计一百一十人。金陵备用朝廷的都察院则只设右职: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监察御史则只有三十人。

如今王战将南边的备用朝廷完全撤除,在京城设立完全平行的南、北都察院,人员总数达到两千,扩大了十倍不止,且同时任事,互相监督,将大曌所有官员与承担监察之责的都察院自身都置于监督之下,明言“互相监督为重中之重、唯一关窍”,这是国朝前所未有之安排,是群臣从未想象过的巨变。

“李邦华,朕任命你为南督察院左都御史,袁可立,朕任命你为北督察院左都御史。人员嘛,尽可能从明法明算的生员中考核选拔,不必拘泥于是不是进士。”巨变引起的思索中,王战明确抛出了具体的任命与后续大量御史的来源,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果然。”听到皇帝的任命,群臣心里纷纷道一声果然。

“不过爱卿倒是提醒了朕,国库空虚,百姓饥寒,在南边再养着一批没多少事可干的人实在没有道理,徒然耗费民脂民膏。立刻拟旨,将他们全都调到京师来,与京师的同僚一起接受实务培训,然后考核任用,充实各部院,充实地方。记住,是考核任用,不是全盘挪用。不愿意学习律法、数算、丈量田亩、农田水利这些实务、不愿意接受考核的就退职回乡。”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