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月后穿成潘金莲?在线等,急!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与乐和的合奏32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与乐和的合奏324(1 / 2)

“正是。”

乐和闻言,点了点头,淡笑着问道:“不知姑娘是……?”

“小女是山东客商,前来东京做些生意,偶然碰上中秋灯会,便来凑一凑热闹。”

潘雪儿笑道:“听乐先生笛艺如此高潮,小女一时技痒,便想与您合奏一曲,不知乐先生意下如何?”

“这……不大好吧?”

乐和面露难色,歉意笑道:“你我萍水相逢,素不相识,岂可合鸣奏曲?”

然而,周围正围观的众人,见潘雪儿这一身蕙质兰心的才女打扮,加上本就俊俏的容颜,与乐和堪称郎才女貌。

众人便纷纷鼓掌,喝彩起来道:“来一曲!来一曲!来一曲!”

乐和本想婉拒,但架不住众人起哄,只得无奈道,“既然如此,小生便与姑娘,奏上一曲。”

“不知姑娘,擅长何种乐器?”

“小女不才,每一种乐器,都懂上一二。”

潘雪儿淡笑道:“只要乐先生想,小女都可以奉陪!”

“哦?都懂一二?”

乐和的眼中,流露出一抹兴味,接着便从身后,拿起一把古琴交给潘雪儿。

“既然如此,小生倒要向姑娘讨教一二了。”

潘雪儿接过古琴,打量了一眼,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东西虽看着像琴,但其实并非琴,而是瑟。

琴的形状,是一头宽大,琴弦从细的一头引出,程发散状射向另一端。

弧形的琴面,象征着天,平坦的琴底,象征着地,是谓“天圆地方”者也。

而瑟,则很标准的长方形,四个棱皆棱角分明。

此外,琴和瑟最大的区别,便是弦数不同。

通常而言,琴只有七弦。

故而有诗云,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而瑟,则都有五十根弦。

故唐李商隐有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乐和给自己这么一样乐器,就是在考自己。

当即,潘雪儿盘坐于地,将瑟置于膝头,淡笑道:“看来,乐先生想与我来一曲琴瑟和鸣!”

“小女自当奉陪,乐先生请!”

乐和面露欣赏之色,暗暗赞许地点了点头。

若非对乐器有钻研之人,很难看出琴和瑟的区别。

看来,这位姑娘并非夸夸其谈,而是确实精通音律。

当即,他取了一只瑶琴,坐于潘雪儿对面,颔首抱拳道:“那小生便献丑了。”

说罢,乐和的手指拨弄在琴弦之上,传出悠扬的琴声。

潘雪儿一听便知,乐和弹奏的旋律,是苏东坡的《念奴桥》。

宋朝的流行歌曲,其实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宋词。

只不过,后世的宋词,大多都是学生们死记硬背,背诵朗读。

而这些词牌在宋朝,则是作为歌曲,弹奏及演唱出来的。

潘雪儿娴熟地拨弄瑟弦,与乐和合奏而鸣。

自她指尖拨弄出的音符,仿佛与乐和的旋律,紧紧缠绵在一起。

给乐和的琴声增添了不少柔美之意的同时,还丝毫不喧宾夺主地抢他的主音。

周围的看客们,瞬间都忍不住满脸钦佩和赞叹。

“这位姑娘的音艺,丝毫不在乐先生之下啊!”

“此般琴瑟和鸣,真乃天作之合也!”

乐和一边弹奏琴曲,眼中一边冒出兴奋的精光。

他没想到,他不过是来这东京的中秋灯会,消遣一二,竟然有幸结识了这么一位,在音律方面的造诣不亚于自己的才女。

真是上天赐与的缘分啊!

当即,乐和与潘雪儿在没有任何语言沟通的情况下,如配合多年的搭档般默契,共同演奏了一曲苏东坡的《念奴桥·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乐和难得碰上知音,弹奏得无比陶醉和投入。

而潘雪儿一边弹奏着,心中感到无比庆幸。

她想到当初自己穿越之前,在苏香云的调教下,学习各种各样宋代流行的古乐器,以及北宋末年最流行的几个词牌名。

在此之前,潘雪儿对音律可谓一窍不通。

唯一取得过的成就,就是小学的时候,当过半年音乐课代表。

再加上乐器不属于武功的范畴,她自己无法靠系统的帮助走捷径。

所以,那段学习各种乐器的日子,绝对是潘雪儿穿越前最苦不堪言的一段时光。

她不止一次哀求过苏香云,能不能手下留情,让她少学习几样。

但向来文静乖巧的苏大才女,却仿佛化身冷面女教师一般。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让她将十几种乐器,全都练习得炉火纯青,双手都磨破了不知多少次,结出厚厚的老茧。

谁能想到今日,便派上了这么大的用场。

片刻后,一曲《念奴桥》演奏完毕。

周围的看客们,皆听得满脸陶醉,如痴如醉。

方才乐和吹奏的曲子,虽然也非常悠扬悦耳,但多少有些单调寡味。

此时,加上潘雪儿的合奏,才真正让众人明白,什么叫如听仙乐耳暂明。

【中品人才乐和,亲密度上升四十点!】

听到系统的提示音,潘雪儿心中暗喜。

乐和站起身,欣然道:“姑娘对音律的造诣,果然精妙绝伦,小生自愧不如!”

“如姑娘不弃,你我再奏一曲可好?”

潘雪儿忙不迭的点了点头,笑道:“乐先生有此雅兴,小女愿意奉陪。”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乐和和潘雪儿两人,分别使用了鼓钟、笛筝、磬笙等各种合拍的乐器。

奏唱了柳永的《雨霖铃》、张先的《天仙子》,以及司马槱的《蝶恋花》。

每一首词曲,只要乐和起一个调,潘雪儿便能立刻跟上。

二人的技艺之高超、配合之默契,堪称无与伦比。

如若伯牙子期一般,仿佛命中注定的天生知音。

在美妙音律的吸引下,周围围观的群众们,不减反增。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