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第六章 卢植入朝,弟子各谋去处(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六章 卢植入朝,弟子各谋去处(1 / 2)

这一日,卢植突发奇想,坐在堂上发问:“如今朝政有何弊疾,大家可畅言。”

这时台下诸人纷纷愣住,刘备看着卢植,心想着卢植又在忧国忧民了,当今是汉灵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汉末最乱的时候,外戚势大,宦官当政,卖官鬻爵,朝廷里可以说全是弊疾,没有好的地方。

众人沉默无言,他们基本都是一心学习经学典故,不问朝政,只有公孙瓒曾任过小吏。

公孙瓒率先开口:“我认为当今选官举才大有弊端,如今官位价高者得,官员贪腐成风,使有才之人无处出头。”

公孙瓒这话说出了他自己的处境,由于出身低微,难以为官,仅能做个小吏,他公孙瓒亦是有远大志向,岂可因出身而受如此待遇。

刘备说着:“乡间童谣传唱,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想而知如今的用人制度到何种地步,有才德的人根本不会受到重用,当今天子卖官鬻爵,三公九卿价高者得,朝堂之上重要官员都是些什么人。郡国侯王名存实亡,各地方割据混乱,郡县豢养私兵,唉。”

公孙瓒也是点头称赞,还是老弟说的好。

卢植没有再继续和弟子讨论这个事情,下课后,他独自留下了刘备,公孙瓒在一旁给刘备使了眼色便起身离开,每次卢植独自留下刘备,公孙瓒都给他使个眼色,等刘备结束后去找公孙瓒。这是两人去潇洒滋润的暗号。

卢植与刘备两人无话不谈,从政事谈到军事,从庙堂谈到天下,刘备年纪轻轻见识远超常人,卢植确信了刘备的才能绝对是不世之才,定能成为社稷栋梁。

这么多天的相处,刘备与自己的其他弟子相处甚欢,丝毫没有恃才自傲,对待家里的下人谦逊有礼,卢植简直太满意自己的这个弟子了。

刘备在与卢植交流了许久后,出门看见公孙瓒在门口马上等着自己,笑着走了过去:“伯圭兄,今天要去哪啊。”

“贤弟啊,今天带你回我家,我那岳父要见你一面。”

“啊?咋还要见你家长?”刘备一懵问着,古代兄弟也要见家长吗?你这孩子不学无术,出身白搭,以后不许跟我家公孙瓒玩了,这是一百万,离开他。不对,串戏了,刘备带着一脸诧异跟着公孙瓒。

实际上,公孙瓒和刘备相处了近半月了,公孙瓒也向岳父说了自己老弟刘备的事,侯太守大感兴趣,一郡之地的太守都可以举孝廉征辟贤人,有的被举荐之后发展好的话入朝为官,他们会念当年举荐之人恩情,定然是有好处,搞成势力帮派,门阀世家,就是所谓的结党营私。侯太守便让公孙瓒带着他这同门兄弟来见自己。

刘备与公孙瓒一同去见了侯太守,刘备摸不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一番交谈后,侯太守觉得刘备有大才,决心在要在郡内征辟他。交谈一会后,公孙瓒拉着刘备告退,侯太守看着两人相处甚好十分欣慰,两人在日后定能相互扶持。

吃了一张充满希望的饼,刘备觉得公孙瓒真是自己的领路大哥,决定紧紧抱住这个大腿。

熹平四年,朝堂上,射声校尉马日磾与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即著名的《熹平石经》。

马日磾是马融族孙,卢植是马融弟子,两人师出同源,对于勘订经学这一举深合卢植之意,卢植在乡授业已近一年,几个弟子中刘德然和高诱两人对经学文章更为喜好,能够传承卢植儒学一脉。

公孙瓒则是勇武好武艺,更适合传承卢植武功,能为一方猛将。刘备则是可以为衣钵传人,文治武功皆可传于他。

卢植心怀天下,不能只做个传经之人,于是决定上书自荐参与编修。卢植将几名弟子召集起来,向他们说了自己将要前往太学参与校勘《六经》,不得不停止授业。

几名弟子深受卢植教诲,依依不舍,卢植走之前将自己的一些藏书给了刘备,刘备也感慨万分。卢植对其十分看重,毫不藏私,想到卢植在历史上受董卓迫害罢官,没过多久就逝世了,自己日后一定要好好帮助卢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