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464、他是真爱秦始皇464(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464、他是真爱秦始皇464(2 / 2)

刘三吾低着头,你骂,伱使劲儿骂,我还能活几年?

朱楩以刘三吾举例,给侄子们上课:“譬如那中书省与宰相被你们皇爷爷撤裁,就是因为感觉到了宰相与中书省的权力过大,甚至可以威胁到皇位与国家。当初的胡惟庸,那是真可以造反推翻咱们老朱家的。你们要引以为戒。”

朱楩这是在打预防针,免得日后有不肖子孙为了清闲,再搞什么内阁制。

而且有这么一位雷厉风行的皇上在上面做榜样,下面的官员自然也是全力以赴,不然他是真的会指着你的鼻子骂你的,偏偏你还没办法辩解。

随着各项政策逐渐落实下去,朱楩也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那就是军队改革。

简单来说就是,从强征与户籍制度,改为招募制度。

由于明朝的户籍制度以前是不允许更改的,所以兵源都是从军户籍中征兵而来,那是百姓的义务。

但是朱楩却废除了贱籍、奴籍,顺带着彻底消除了户籍制度的差异性。

等于说,军户籍已经是不存在的了,今后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子民。

可今后朝廷又该怎么招兵买马呢?

答案是募兵。

在随后一期的大明官报上,朱楩昭告天下,诉说了全新的招兵制度。

今后征兵将是面向全国所有大明子民的,不分男女,男人当男兵,女人当女兵,没有性别上的区别。

随着朱楩见识过草原女兵,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岑花上阵杀敌之后,还有他自己的三位老婆也是文武双全。

再加上新式火器的诞生。

女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不会比男人小。

何况朱楩已经在让五哥朱橚与戴思恭在医学方面进行研发,早晚会建设医疗兵,女人又比男人心细如发,自然适合她们担任这个职务。

所以女兵部队的建制迟早是势在必行的。

只是看这个时代的人能否接受了,毕竟这是古代,封建思想还是很重的,就不如草原女子彪悍。

另外,新规则下的征兵模式,不再是对百姓的强行服役,已经没有兵役了,全看自觉。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靠自觉?能征得到兵才怪了。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如果可以自己做选择,谁当兵啊。

可是朱楩也讲清楚了待遇问题。

首先是个人当兵,不但不会连累家人沦为军户籍,而且每个月还有军饷可领,相当于有个保障的工作。

其次是在军中服役超过了三到五年,还可以自愿申请退伍。

这么一来,百姓们就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了。

竟然还能随时退伍?那说不得就可以一试了。

其实百姓最担心的,就是一旦被征兵,就会永远固定在军户籍下,其实在大明初期,很多部队甚至就是从北元时期遗留下来的军户籍,直接被‘转让’了过来。

等于说在朱楩改革户籍制度之前,许多百姓早已受苦多年。

又因为改革军队的时候,恰好就是会试期间,于是朱楩临时起意让刘三吾追加了这道题,询问那些考生,对于这一系列改革有何看法。

很多考生直接就傻眼了。

因为他们是书生,是文人,真不懂军队的事啊。

只有三杨答了上来,虽然也不是多好的答案,至少比别人强多了。

于是朱楩在殿试了一番后,就敲定三人为前三甲,杨士奇为状元,杨荣为榜眼,杨溥为探花。

三杨入手了。

这要是放在游戏里,此时的三杨,就算还达不到史诗级,那也是超过精英级别的。

朱楩更是让三杨直接加入六部之中,分别跟随着卓敬、钱贵与李叔然三人,一边参与朝政熟悉朝堂上的流程,一边做他们的学生。

朱楩也算是煞费苦心,卓敬三人不论是学识、能力还是个人品行,都是上佳,除了李叔然年纪有点大了,其他人都还是中流砥柱。

如果能把三杨尽快培养出来,六部就稳了。

只是他可不敢把三杨交给顾纹,那位毒士一旦发起狠来,可是不简单的。

至于严时泰也不适合做榜样,他太刚正不阿了,可是过刚易折,朝中之事可不仅仅是对错之分。

朱楩要的是既有君子之风,又有才学实干的能臣,而非一味儿只要刚正不阿的直臣,有严时泰一个给他用就够了。

这也是朱楩为何让严时泰当左都御史,而不是其他部门的原因。

严时泰虽然也有能力,可若是放在朝中,那就是一股清流。

朝中的事正常发展着,朱楩也开始派人前往西安,准备年底勘察完毕后,来年就要展开扩建,为了迁都做好准备。

只是这样一来,秦王二世(不是胡亥),也就是朱尚炳就得让出封地藩国了。

你看看,就算你不来京城,难道十八叔还治不了你?

不过朱楩毕竟不是魔鬼,还是先给朱尚炳去了一封信,不是以皇帝圣旨的名义,而是以族叔的名义跟朱尚炳真诚的述说了一番自己的态度。

朱楩在信中说:“尚炳吾侄,两年前一别,叔叔还挺想你的,可惜年前你皇爷爷想让你来,被你找理由给推脱了。不过也无所谓,来年叔叔打算迁都过去,到时候就可以亲近亲近了。”

朱尚炳:十八叔,你当个人吧。

还好后面朱楩还说:“如今你袭爵继承了秦王之位,本来按照叔叔我的意思,我朱家亲王不该被限制自由,所以就把各藩王藩号撤销了,本意并非削藩,而是为了更大的目的。譬如你的几位叔叔如今正在对外征战,打下的大片江山,你以为会给谁啊?咱们这些二代王爷如此努力,还不是为了你们第三代人?”

“你且放心的在秦王府待着,叔叔怎么也不会忍心伤害你分毫。秦王府会保留下来给你的,你若是喜欢秦王这个封号,也一并给你保留。不过按照叔叔我的意思,你也老大不小了,若是有点能耐,想要有点抱负去施展,何不过来帮叔叔?”

“所以咱打算把扩建西安建造皇宫的事,全权交给你来负责。放心吧,大侄子,叔叔我会善待你们这些后人的,毕竟都是咱朱家子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朱楩其实知道朱尚炳很怕自己,唯恐自己会削藩,甚至是对他起了杀心。

所以朱楩在信里那叫一个好话说尽,简直就像是哄着朱尚炳一样。

因为朱楩担心的是,万一朱尚炳真误会了什么,万一再自杀了,自己该如何跟天下人交代?

民间本就有黑子正愁没有黑他的理由与借口呢。

何况不提历史上朱柏因为削藩与被怀疑造反而被逼到自焚以证清白不说,朱楩的八哥朱梓,就是因为胡惟庸案担心受到牵连,于是就跟王妃一同自焚而死了。

(题外话:每次看到这个案例,再回想起前期剧情,有读者吐槽主角为啥要怕朱元璋,就觉得无语。这不是朱元璋对儿子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儿子们怕不怕的问题。你看老八,多主动。)

朱楩这是唯恐朱尚炳不学好,万一学他八哥举家自焚,那就真解释不清楚了。

所以在正式昭告天下迁都之前,他得先给这个大侄子打个强心针。

大侄子你别怕,叔叔不吃人,不会害你的,你可得好好活着啊。

在朱楩忙得不可开交中,时间来到了永昌元年的十月。

随着这几个月的疆土开拓,大明子民的人口数量也是疯狂增长,倒不是新生人口的问题,而是大明军队以铁一般的纪律,和改土归流还地于民的做法,征服了无数民众的心。

大明的民族数量也在疯狂增加,早已超过六十,达到了接近一百多个民族。

光是宝岛小琉球上,就有不下十几个民族之多。

云南等地也有二三十个民族。

朱楩当然不会厚此薄彼,没有区别对待,一缕作为大明百姓,别说一百个民族,就是一万个民族,那也是一家亲。

先不提这几个月的资源了,面对如今国内多民族状况,朱楩再次颁布了一条政策,那就是。

“车同轨,书同文,推行统一官话为普通话。”

他是真爱秦始皇。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