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重生:大明皇帝天团 >第柒拾肆回:闻强敌蜂拥而至,点三军声势震天(上)7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柒拾肆回:闻强敌蜂拥而至,点三军声势震天(上)75(1 / 2)

却说多尔衮一路南下之时,朱棣身在紫禁城中也早已得了消息,于是号令京营兵马,汇聚于京师之外,各备军需粮草,欲要留朱瞻基接续监国之事,再度御驾亲征讨伐建奴。

大明朝自永乐皇帝之后,历朝历代,除了登基大典有一些军队列阵参与,便再不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式。

这是由于一个王朝在发展过程之中,开国几代君主一方面是开国之君,一方面又是军队领袖,自然能压得住军中骄兵悍将,所以对于武将并没有这么防备。

但到了王朝中期之时,由于皇帝出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奴隶人之手,自来没有进过军营,和那些武勋、将士自然谈不上感情。

如此一来,王朝就会陷入军阀割据的危险,明代的历代皇帝自然是知晓的,所以在几代皇帝之后,要是想控制地方军队,最为方便的举措就是打压武将了。

这也是在开国几代之后,无论哪个王朝,大家都只能知道那些文臣名号的道理,并非是当时没有名将,要知道,天下的英豪并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缺乏,无论到了哪朝哪代,都一样会有能征善战之人。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不能镇压这些武将了,也就只好用文臣压制武将,这些文臣到了军队之中后,由于自身不同战阵,要论排兵布阵、骑射之术,自然是不如军中大将的,也就只好用外行指导内行的笨办法,强迫这些骄兵悍将听自己的。

北宋狄青、南宋岳飞、辛弃疾都是这样,明末的吴三桂、左良玉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养寇自重,这才让大明朝落到了如此局面。(所以,在明末之时,除却皇帝自己带兵,是任何人都不能救的。)

这也就导致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场面。这也是明朝看起来拥兵百万、却招架不住李自成和多尔衮一番祸害的缘由。

所以,对于一个王朝后期来说,想要依靠内部的军队达成强国之梦,是万万难以达成目的的,也就只有重练新军一道。

但要是重练新军,又会导致新军坐大,这也是清庭灭亡在袁世凯手上之由,而那时的清军八旗,在小站练兵的北洋军阀面前,和如今明庭军队在清朝人面前,又有何区别?

所以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正是如此。

话说回来,永乐皇帝自己本来就是大军阀,也就一直重视自己手下的骄兵悍将,对于那些将士,自然是不惜赏赐的。,自然军容和明末将士不同。

而此时永乐朝的内阁大臣:姚广孝、金幼孜、范景文等人也都清楚,永乐皇帝是靠军队起来的,大明的中兴也建立在京营强大的武力基础上。

所以即使张辅等人在朝中声势远远超过范景文这些人,也再没人敢有异议。(有异议的现在还关在诏狱之中。)

内阁对此没有异议,所以即便是京师中有的文臣心中不服,也是毫无作用,在永乐皇帝面前,这些臣子不过就是秘书罢了。

时值巳时,车驾司就会同锦衣卫,分设各种卤簿仪仗,依次陈列,浩浩荡荡前往西直门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