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海洋时代 >259火龙弹26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259火龙弹264(1 / 2)

在海洋的碧蓝的海面上,一阵阵炮声传来。两支舰队的距离在逐渐接近。

炮声和叫骂。随着两只舰队互相接近而声音越发清晰。

对阵的双方,一方是联合海盗舰队一大两小三艘盖伦船组成,还有十来条帆桨船上面是明人海盗。而他的对手是两艘福船和一艘戎克船。

这些海盗的战意倒是十分高昂,可能是很快就要进入对方火炮的射程之内。

他们的速度逐渐加快,急着突破炮火的封锁。

等海盗靠上这三艘商船之后,凭借人力优势,他们在他们的心中,这三艘货船已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还真是不知道死活呀,居然敢来敢抢咱们的船。”

林玉舒在这个当口还有闲暇说了这么一句。站在他旁边的王新魁哭笑不得,不过听到同伴如此轻松还能开玩笑心里的紧张感觉突然就消失了。

这时两艘船队之间不是有一个个黑点向对方飞去,但是由于太远,他们只能在徒劳的在海面上砸起一朵一朵的水浪花。

林玉舒无聊的看着船上的两门小炮,有一发无一发的在向海盗进行反击,。

而其他六门口径较大的火炮。这已经做好了射击的准备等着炮长发布命令。

海面上的这些海盗船,如草原上的轻骑兵一样来回奔驰着射击。

但是那三艘盖伦船反而保持在火炮射击的范围之内,不时不时的用重炮向这三艘林家的货船进行射击。

这是三艘林家的货,船上发生了发出了一阵一阵阵清脆的射击声,这是船上的火铳手正在用九头鸟和小型的盏口炮对那些海盗进行反击。

盏口炮和九头鸟的射程相差不多,不过打响时的声音很大,炮声和鸟铳声分别响起来,一个快而轻捷,一个慢而沉闷。

盏口炮装填比普通火炮要复杂很多,打的是半斤不到的炮子威力要比九头鸟大一些,但射度要比九头鸟慢很多。

随着明人海盗船的不断靠近,船上的海盗开始有人被九头鸟和盏口炮的炮子射中有海盗不停的坠海。

但这一次海盗们士气相对高昂,他们承受住了不小的损失,不停的有人掉落,海面传来阵阵哀鸣和惨叫,但更多的海盗船迫近过来。

林夕设计的这艘嫦娥号,那个两个在船舷上巨大的缺口吸引了众多海盗的注意。

嫦娥号那个仓门的后面聚集着几百人,他们一排一排的火铳手,十人一组拿着九头鸟来到舱门前不断的齐射。

“二队,准备投枪!”

除了一百多名鸟铳手,还有百人左右的长枪手和刀盾兵队伍。

在首领的命令下,所有的刀盾兵和长枪手,每人身上都背着三根投枪。

投枪又称梭枪,在北宋时开始在禁军中大规模出现。

因为要弥补骑兵不足的缺陷,宋朝禁军不仅弓弩强劲,投掷梭枪也是极为成熟的战斗模式。

在明军中也有投枪,只是没有宋军那么大规模的装备,各军镇的装备情况不同。

在林夕训练的孩儿兵本来没有投枪这项训练。但是和林家的家丁队混编之后,林家的家丁使用的训练方法来自戚继光的练兵法。

戚家军的肉搏兵种是有这项传统的投枪训练的。这都是戚继光当年与北虏做战的标准配备。

加之疍家人在海上捕鱼活动中便有用鱼叉捕鱼的传统习惯。

这种投掷法来自于长期的训练,隔数十步要投穿木靶,或是拿动物的尸体当投掷的目标,每个人的体能训练中臂力也是训练的重中之重。不过这种战法都是出自于军阵,在海面上那些海盗多使用弓箭和鸟枪。

这批送往广州城林长波手下的家丁和孩儿兵就有很多是疍家子弟。

所以他们由于在平常生产活动中便有投掷鱼叉的习惯,所以这些人便被每人配备了三把标枪。

“投枪,投!”

传令兵把船长的军令传达下去,阵线上旗帜一阵飘扬。

所有人已经取了投枪在手,在海盗突至五十步距离以内时,第一轮投枪被投掷而出。

整个天空仿佛都被这些投枪给填满了!

巨大的嗡嗡声响了起来,十人一排投掷,投矛连绵不绝的从船上向海盗的小船飞了过去。

投矛这种武器单人投掷的效果也不会好,投枪的要决就在于覆盖式的一次性的多人猛投!

第一轮投枪就投中了人,尖锐无比的枪尖刺破人的皮肤,迅速穿透人体,多半是半截枪身留在人或马的身体内,半截枪杆留在外头,枪杆还在颤巍巍的颤动着!

“第二轮,掷!”

“第三轮,掷!”

每人三枪,孩儿兵脚步向前冲到仓门口,然后右臂使力投枪,画着一个抛物线向对方的船只上落了过去。

对面的海盗已经混乱不堪,他们面对过火枪,也面对过万人敌。

但是投矛这种兵器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巨大的投矛像一只硕大的箭支从天而落在他们的身体,有的甚至扎在船上,木杆在不停的晃动。

最先靠近嫦娥号的两艘帆桨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可以站立。上面投矛像一片片黑色的庄稼,长满了船的甲板。

嫦娥号上火光闪烁,鸟铳手还在继续瞄准射击,盏口炮因为害怕误伤已经停止打放,沉闷的炮声停止了。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这种血腥味道对人的刺激性更大。

这种味道太过强烈,连空气中强烈的硫磺火药味道都被盖住了。

剩余的海盗船仿佛碰到了什么厉害的猛兽一样,像受惊的兔子一样飞快的调转船舵,远离了这三艘林家的运输船。

嫦娥号,希望号和好孩子号严格都不属于战船,他们唯一能沾上点边儿的就算是武装商船。

张铁雄在好孩子号福船上看着那三艘西夷大帆船并没有撤退的意思。

开始张铁雄还以为这是一只群不长眼的海盗,想抢劫商船。

但当林家的这只运输船队升起了绿底金日旗的时候,那些海队海盗仍然嗷嗷的扑了上来,他就知道这是一场有预谋的伏击。

张铁雄在遇到海盗的第一时间便接过了指挥权。因为这条船上的船长这根本没有经历过海盗的袭击。

而船长也毫不犹豫的交出了指挥权,所以好孩子号在张铁雄的指挥下很轻松的被击退了第一轮海盗的试探。

他在指挥的时候也发现这些随船的孩儿兵虽然没有经历过海战,但是训练有素而且纪律性相当好,只是缺临敌经验而已。

如果经历过两场小规模的战斗,那便是一群精锐的士兵。虽然他没有经历过海战,但是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

一般的新兵在面临首次战斗的时候能够把手中的武器打出去已经是很不错了。

可是船上的这群孩儿兵不但按照军官的命令打出了手中的武器,而且没有造成任何队友的误伤。

由于处在下风向,白色的硝烟很快就笼罩了整个好孩子号。使他迟迟看不到嫦娥号,希望号这情况,但他也能够判断依靠这群孩儿兵的素质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张铁雄听着若隐若现的惨叫嚎哭声逐渐远去,可见两艘船也是轻易击退了海盗的试探。

大盖伦了,此时他还不知道船名叫无玷圣母号。

上千吨的盖伦果然是气势非凡,单是那高耸的艉楼看上去就像一座巍峨的海上城堡。

在张铁雄见过的所有海船中,眼前的这时候大盖伦船论个头是第二大的,仅次于在被他亲手夺得的那艘船。

当然,眼前这条船也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地方,比如船艉那些繁复华丽的浮雕、纹饰和彩绘玻璃,以及船头那毫无用处的船首像。

装饰繁复这是西夷造船界的老传统了,主要是为了满足各国贵族的身份的需求,以至于各国海军都在这上面花费了很多冤枉钱。

不过,西夷大部分船只的实战性能都是不错的,只有少数是纯为威慑性。

盖伦船上的船长米格尔很满意脚下的这艘新造的盖伦船圣母号。米格尔听说欧洲本土的几个国家都花费巨资搞了三层炮甲板的战列舰。

那玩意下层炮甲板的炮门离水线只有三英尺左右,在正常海况下都无法打开,毕竟海上是无风三尺浪的。除了看上去威武雄壮之外,实战性能相当堪忧。

圣母号当然不能和那些巨无霸相比,但船身也有十六丈长,主桅的高度和船身的长度差不多。

石元磊收起了手中的望远镜,他在看见对面的那艘西班利亚盖轮船的船身单侧开有两排炮门,上面一排有六个,下面一排则是十一个。

石元磊听林夕说能和一支庞大的盖伦舰队在外海打决战的,唯有同样庞大的盖伦舰队。

林家如果想要称霸海上,这是绝对无法绕开的。

林家必须有足够多能驾驶全帆装战舰的水手甚至林夕还制作了一艘全软帆西夷的训练舰。

依据俞大猷在倭乱总结出来的海战战术,海战无它,大铳胜小铳,大船胜小船,的战略战术原则林夕决定防制大盖伦船。

但是林夕很快就放弃了仿制大型盖伦船的计划。

因为林夕经过对西夷船只建材船板和广东这边使用的建造船只的木材对比后,发现粮城使用的建材的密度要比西夷使用的建材密度要小。

如果要想达到同样的防护效果,其船体甲板的厚度要比西夷人船只的甲板厚到一倍以上。

林夕放弃了建造盖伦船的计划后便把研究的方向转向如何最快速的摧毁盖轮船。

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双层船壳的大盖伦,船艉也是很薄弱的。

所以根据林夕的研究,就有了这艘嫦娥号上面是的,排成一排的六艘六门火炮。

对付大盖伦船的方法是转到其船舵方向,用六门火炮集火射击船舵将其摧毁。

降舵这东西在炮战时代实在是太脆弱了,林夕研究出来的战法其实就是古代兵法中的攻其所必救,或者说是避实击虚。

不论怎么说就是避开其正面出其不意地从背后发起进攻。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但重要的这种方式,经过模拟后极其有效。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状态,要求那种战舰的航行速度必须快,而且转弯灵活,而这两样在以运输船为使用目的建造出来的嫦娥号根本是无法办到的。

现在只能看林夕想出的第二种对付这种大型盖伦船的方法是否有效有效。

通过石元磊的计算,你面前的这艘盖伦船圣母号上的火力配置。露天甲板上有12门9磅炮,船艏和船艉各2门9磅炮,炮甲板上则是8门22磅加农炮,外加12门18磅寇菲林炮。

全船共有火炮32门,全是质量上佳的青铜炮。

圣母号在亚洲海面这是顶级的火力配置了,除了12门的只是用来毁伤船只的重炮,发射距离有些近之外。其余的船都是加农炮所以盖伦船的首轮炮击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空旷的海洋上林夕曾经试验过,即使训练有素的炮手平均需要间隔两刻钟才能打出一炮,在实战中这个时间只会更长。

这意味着圣母号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再次侧舷开火,就只能选择调转船头,用另一侧的大炮对准敌船。

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使用纵火船缠上去,或者扬起风帆顺风逃窜,到时可能又会变成漫长的追击战。

很快嫦娥号的两门12斤炮次第打响,两枚实心铁弹抛射而出,一枚打在盖伦船的船舷上被弹开了,另一枚从盖轮船林立帆索的之间穿过。

就在西班利亚盖伦船上的头头脑脑们聚在一团商议者面前这只船队中运的什么货物?

而在他们船的甲板上则站着三名大明服饰的华人。

突然从首楼上尾楼上走下来一个夷人冲着其中一名明人说道:“你能肯定这三艘船装载着大量的财物吗?”

这名大明人露出了谄媚的笑容,说道:“没有问题,他们南洋商行最近正在拍卖宝物筹集银两。

他们还要求参加拍卖的人先将银两村入南洋商行中。据我们探得的消息,他们正在从别的地方筹集银两。好像要采取什么大的商业计划!”

圣母号盖伦船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各色旗帜之外,就是那密密麻麻宛如迷宫一般的各类缆绳和索具了,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估计会十分难受。

这些索具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支撑桅杆的静支索,但动索也同样不少。

比如每面横帆的控制都需要九种索具,分别是控制帆桁的升降索、吊索、转桁索,控制帆面的帆脚索、帆脚前索、张帆索,以及位于帆脚、底边和侧边的三组收帆索。

而像圣母号这样的大盖伦,仅仅是一个转向可能就要同时操作十余面帆,还要和舵手相互配合,这没有上百名熟练的水手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林夕急切地想要一艘全帆装训练舰的缘故。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