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马嵬坡开始 >第二十五章 安禄山的教训(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五章 安禄山的教训(1 / 2)

公元757年正月初一夜,已经自立为“大燕皇帝”的安禄山被亲儿子安庆绪派人刺杀,肥胖的尸体被裹着毛毯、就地埋在床下。

发动安史之乱、将盛唐拦腰打断的一代枭雄,竟然就这么草率、离奇地死亡,不禁让人产生两重疑惑:

第一,“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父子关系血脉相承,称得上人间至情,“弑父”向来是大忌,在安氏父子这里为啥如此脆弱?

第二,安禄山武人出身、为人狡黠,而且在造反后已经称帝,为啥被人轻轻松松地谋害?

简而言之,安庆绪弑父的动机、可行性各是什么。

关于动机,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胡人重母轻父亲、权力面前无亲情、上梁不正下梁歪。

啥叫“胡人重母轻父亲”?

关于安禄山集团的特征,有一段看似极端但却不失贴切的论述:“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朘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钱穆)。

隋唐承接南北朝,带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征;初唐的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三任帝王都锐意进取,大唐的国力全方位鼎盛、空前开放包容,是史上少有的国际化帝国。到了开元、天宝年间,河北(黄河以北)地区杂居着大量各族军民,也就是史书中所说的“胡人”。

至于安禄山本人,就是出生于营州柳城的“杂胡”。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逐渐成为北方三镇的主将,除了李隆基、李林甫以胡人制衡朝中派系的盘算外,他本人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极为重要:土生土长,精通六种胡语,骁勇善战、权谋过人,理论上很适合处理当地复杂的民族关系。

相对于重视宗法制度、恪守“父父、子子”关系的中原人,唐时的北方胡人还带有强烈的母系氏族色彩,如突厥部落首领之妻“可贺敦”在草原的事务中占有重要角色。相比较之下,父亲的地位就较为逊色。

所以,在西汉初期,冒顿单于公然弑父,却能堂而皇之成为草原雄主,没有任何舆论压力;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每次入朝都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并且解释:“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所以,安庆绪弑父,从理论上来说并不会像中原人那样顾虑重重。

至于“权力面前无亲情”,则就是老生常谈了。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这通常只限于创业时期;待到收获季节,父子兄弟也会为了瓜分战利品而反目,更别说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了。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权位不惜兄弟反目、父子相残,案例数不胜数,不同族群在这一点几乎没啥本质上的区别,也许仅存在如何“包装”的差异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