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与辽国军备竞赛30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与辽国军备竞赛304(1 / 2)

庆历五年,随着李元昊这场耻辱性的大败,辽国的试探算是落下帷幕。

耶律宗真震惊于宋人火枪的厉害,最终不敢轻举妄动。

实际上火枪早期并不优于冷兵器,早期滑膛火绳枪拥有射速慢、射程近、易炸膛、精度差等等缺点。

但架不住赵骏是知道早期滑膛火绳枪的缺陷,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有奔着这玩意儿去,而是直接奔着黑火药时代,最好的火枪,线膛燧发枪去。

有了定装米尼弹,加上稳定子弹的膛线,这样的设计已经达到了火枪时代的巅峰,在发明雷汞火帽,让火枪变成步枪之前,线膛燧发枪就代表了目前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准。

拿破仑时代燧发枪并没有压制住重骑兵,特别是法国,步兵集团基本已经普及了燧发枪,而且还有火炮,但拿破仑的军队里,依旧有大量的重骑兵存在。

然而那是因为拿破仑时代他们的骑兵都经过专门的训练,不仅会有爆炸训练,防止马匹因巨大的声音受惊,还有火光训练,防止马匹看见火枪喷出的火焰而惊慌失措。

实在没时间或者没训练好的骑兵也有办法,那就是给马匹蒙上眼睛。

这样成队列的重骑兵方阵,在冲锋的时候依旧能够给没有完全形成火力压制的火枪队方阵造成威胁。

除此之外当时拿破仑时期的枪械也并非使用米尼弹的线膛燧发枪,而是滑膛燧发枪,米尼弹一直到拿破仑死后的第三年才被英国人发明出来。

所以综合上述,骑兵也不是不能与火枪一战。一直要到一战时期,装甲汽车加马克沁的普及,才彻底把骑兵消灭。

只不过至少耶律宗真肯定没有对付大宋火枪的办法。

他没有为了防止马匹受惊,给骑兵进行防火、防爆的训练。也没有组织一批专门针对火枪的重骑兵——他麾下的皮室军依旧是以皮甲为主,这并不能阻止子弹的穿透。

这就造成用轻骑兵跟大宋的火枪队作战,那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李元昊就是个例子。

他的铁鹞子其实也是一支重骑兵部队,可并非拿破仑时代的全身甲,而是只上身带甲胄,马匹也没有铠甲。

结果遭遇到宋军的千人火枪小队,三千人的铁鹞子军加上一万人左右的普通轻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炮弹加上火枪喷出的火焰,还没等骑兵靠近,马匹就受惊四处乱窜了。

因而见到李元昊的惨败,耶律宗真知道,至少在找到如何防备宋人火枪的办法,或者自己也搞出一批火枪之前,现在南下对大宋动手,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李元昊那边虽然损失惨重,却也不算太亏。因为为了让他出兵,辽国还是给了他不少东西,也算是能够弥补这一次出兵加上赔偿的损失。

相比于辽宋的庞大,西夏的体量还是太小。辽国和大宋从指缝间流出点东西就够西夏用的了,倒也不至于因这次而伤筋动骨。

但这对于西夏的政治和军事打击是非常大的。

本身党项部落从李继迁时代就已经习惯了当大辽和大宋的藩属国,又被大宋连续击败几次,心气神就已经先天矮宋人一头,贵族首领们都不愿意与大宋再打仗。

主战派张元又被宰了当平息大宋怒火的礼物,这下整个国内都没什么主战派的人,李元昊再想主动挑起对大宋的进攻,怕是很难了。

当然。

这都是李元昊的事情,与大宋无关。

庆历五年新年刚过,汴梁就热闹了起来。

去年腊月开封府结冰,官府雇佣百姓开展清扫积雪、破除坚冰的工作。

汴河重新通渠,刚刚开春,才一月光景,就已经有很多商船往来。

最近几年,汴梁最头疼的问题不是日益增多的打工人给城市各方面管理造成困难。

而是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等几条河流的承载量不够了,每到春夏时节,商品贸易最繁盛的时候,河道堵塞的事情就屡次发生。

这显然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所以赵骏打算在城外新修一条运河水渠,从滑州挖到开封,直线距离为一百公里左右,动用民夫怕是得超过十万人了。

一月十四日,政制院内,新年刚过没多久,明天就又是元宵节,官府才上几天班没多久就马上又要休沐,因此政制院内外的官吏们个个都没什么太大干劲,就想着明天放假去哪玩。

赵骏却没躺平,他现在已经是实质性的大宋第一权力人,赵祯都得看他脸色,要想躺平过奢侈生活的话,不说生活多姿多彩,那也能算是想干嘛就干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但他颇有点工作狂的架势,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强盛大宋的事情,如今来到大宋已经快九年,也做了很多事情,但他还是觉得不能满足,依旧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上。

主要也是在他眼中,大宋的发展还是太慢了。

除了军事上和炼钢上比较先进,达到了工业革命初期水准以外,其它方面惨不忍睹。

比如科学体系,实验原理,公式设立,工业标准化、流水线都没有。

可以说整体进度非常慢,都已经九年了还没搞出蒸汽机。

但这也没办法。

很多东西不是知道原理就能做出来。

科学需要体系,需要不断实验和摸索,并不是知道原理就能马上产出。

不过火苗已经种下。

大宋如今在全国各地开设现代化学校,教授小学和初中数理化知识,并且从去年开始,数学又再次被纳入到了科举当中,成为进士试里比较关键的一门课程。

只要再耐心等几年,等其它物理化学知识生根发芽,将来再把物理和化学纳入科举里,想信属于大宋的完整科学体系在未来十几年内就能诞生。

“汉龙,在看什么呢?”

上午辰时,早朝结束后,诸多宰相都各自回家先休息一会儿,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时辰,到辰时末,早上九点钟的就又来上班。

晏殊算是精力比较旺盛的,第一个到,其余吕夷简、王曾他们身体不适,迟到早退是常有的事情了。

盛度还是没有挺过去年冬天,在年底病逝了。

如今赵祯也体恤这帮老臣,允许他们多休息一会儿,甚至让他们可以不上早朝,所以有的时候经常是赵骏一个人在政制院干活。

“今天早上朝议不是聊了汴河堵塞的问题吗?我就在想,如果从滑州挖一条水渠直通汴梁该多好。”

赵骏看着舆图说道。

晏殊走了过来,纳闷道:“又挖一条河通汴梁吗?现在城里可经不起这么大的工程。”

“直接挖通城里肯定不行,那样得征收多少地哦。”

赵骏指着地图道:“从滑州挖到开封东城外就行了,以后城市要扩张,东城外肯定会大规模发展,滑州往南挖条运河,一来可以给黄河分流,减少黄河水流压力。二来以后从大名府来的船,就不用绕远路先去汴口了。”

宋代黄河跟后世黄河差别很大,后世黄河直接就是在开封市旁边了,但在宋代却是在距离汴梁一百公里外的新乡市南面。途径滑县、濮阳、聊城、商河,最终在无棣县与滨州沾化区之间入海。

即便是宋代三易回河,改道的位置也并非是在开封,而是在下游的濮阳。

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清时期,黄河几次泛滥改道,最终于明朝潘季驯治河之后,黄河从郑州市西北的广武镇到济惠区一带,正式开始往南移,流经郑州、开封、兰考再往北流。

接着光头炸了花园口,再次大改道,形成了后世今天的黄河。

所以说宋代的黄河距离后世的开封市非常远,中间也没有任何运河,双方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汴河。

这就造成了河北大名府的船运要想到汴梁,就必须要先从永济渠驶入黄河,逆流而上一百多公里,再从后世河南荥阳市汜水镇的板渚渡口驶入汴河往汴梁去,大大增加了航程。

等到元朝的时候,由郭守敬大规模主持运河修建,才又挖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渠,把运河改成直线,连通南北,比隋朝大运河航程短了900多公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