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玄幻奇幻 > 遗种1 >第八十八节 狼族往事8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八十八节 狼族往事88(1 / 2)

随着一滴滴暗黑色的血珠从全身毛孔之中逼出,赵言青灰色的皮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的色泽。随后他捧起一大捧的雪,在身上重重的擦试了起来,很快就如煮熟的龙虾般全身通红

到了这一步,赵言才真正松了口气。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

这是一顶极地专用帐篷。双层织物完美的隔绝了寒气的入侵。内层还有一层太空级的铝膜涂层,在熊熊炉火的加热下,内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天地。

穿好衣服,赵言拿起炖在火炉上的一锅糊状物,试了试温度后,大口大口的吞咽了起来。

此时的他依旧脸色苍白,面上还笼罩着一层隐约可见的青气。虽然绝大多数的寒气已经随着坏死的组织细胞被排出了体外,但始终还是有着一丝残余在赵言的内腑之间游荡,想要彻底清除,就要靠水磨的工夫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补充能量。排出体外的不仅仅只是坏死的组织细胞,还有大量的气血能量。

强忍住再来一份的欲望,赵言从行囊中掏出一袋狗粮,倒在盆中,然后轻轻推到那只阿拉斯加的面前。

这是一只标准的雪橇犬。身体强壮,胸部厚实,四肢结实有力。宽而深的头部上,一双褐色的眼睛正好奇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个人类。

从赵言的动作中得到了允许后,它才开始“呼噜、呼噜”的吃了起来。

赵言抚摸着它背上厚实的被毛,又给它添了点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小东西可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枕着温暖的炉火,一阵倦意涌上赵言的心头。大量血液涌向胃部加快食物的消化,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脑部供血的轻微不足。在呼啸寒风的伴奏之下,赵言沉沉的睡了过去。

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朔风怒号,天也仍旧阴沉沉的,但气温已回升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领头狗的一阵狂吠声中,五只雪橇犬顶破厚厚的积雪,抖了抖身上的皮毛,向赵言围拢了过来。

经过一夜的休息,赵言的气色已经好了许多。在喂食、进餐之后,他驾驭着雪橇,向来时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里,应该有一件他需要的东西。

经过十几分钟的奔行,一座精美的冰雪造物出现在了赵言的面前。他轻轻敲了敲,“铮铮”作响,如金铁之音。稍一用力,整片立面立刻碎裂了开来。

在冻气的侵蚀之下,这顶帐篷的质性已经完全破坏。

里面的一切与他离开时完全一样,赵言一眼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架无人机。

雪橇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奋力奔跑,仅仅只是多出了不到十公斤的重量,对这些雪地精灵们来说,短时间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赵言到手的是一架由波音公司为美国陆军生产的轻型侦察无人机。在训练营中,他使用过这种装备。

这架飞机的实用升限是3000公尺,在1000公尺高处分辨率为0.3米。适合单兵操作。

除了一套光电∕红外侦察设备外,赵言最看重的是它所搭载的那台合成孔径成像雷达。

它那能探测积雪或地下深处的功能,将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极大的便利。

当然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作为一架轻型侦察机,在搭载了这些设备的同时,能留给电池的空间已是小的可怜。

尽管使用的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氢燃料电池,号称拥有比普通锂离子电池高出约一半的电量,但它的续航时间依旧少的可怜,不到区区五个小时。

考虑到已经被使用过一次,再结合当前的环境,赵言认为两个小时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数字。如果省着点用,也许会有少许延长,但肯定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这是一个喇叭型的山谷,口大腹小。在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后,赵言终于抵达了他此行的目的地,野羊山谷。

安顿好狗队并稍事休息后,赵言继续向山谷深处行去。雪后的山谷,如同童话中的冰雪王国,精致的令人窒息,但可惜的是赵言却无心关注这些。

他手中拿着一张手绘的简陋地图,仔细对照着山谷中的各项参照物。昨晚的那场风暴极大的改变了山谷的地貌,以至于标注在地图上的那几个显著的参照物,赵言一个也没能对应上。

转眼行程过半,赵言还是毫无发现。他明白单凭人力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了。索性找了个背风的凹地,开始搭建庇护所。按照老多木格描述的进入山谷的时间节点来推算,他发现那头巨狼的地点应该就是现在这个位置附近。

拆掉无人机上包括那一套光电∕红外侦察设备在内的一些当前用不上的机载设备,赵言只打开那台合成孔径雷达和为它配套的惯性导航传感器,以便为无人机留出更长的滞空时间。

在沙沙的雪落声中,时间静静的过去,转眼已是两个小时。

终于,在雷达的回波中,赵言有了发现。

在齐腰深的积雪中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跋涉,赵言终于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标,一片连绵约一平方公里的建筑。

这也是他之所以花费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寻找的一直是单独的一间房子或类似大小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么一大片的建筑。

也不知道在这片亘古荒凉的土地上,是谁建造了这批居所。

花了半小时的时间赵言绕着这片建筑走了一圈。最后站在了一扇还算完好的大门前。

整片建筑毁弃已久,绝大多数房间都已倒塌。而且其规模看似宏大,但结构与建造工艺却极其简陋。只以石块垒墙,木板为顶。不说四面漏风,但想来绝不会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也不知道里面的住户是如何在这苦寒之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的。

但想到这批住户可能的身份,赵言又摇了摇头,若不是为掩人耳目,或许他们连这些也不需要。

“吱呀”一声,赵言推开了面前这扇还留有少许斧头砍劈痕迹的大门,一步迈了进去。

又是半小时的时间过去,在将整片建筑搜寻了一遍之后,赵言站在了一间类似会议室的房间内。

就像他在外面看到的一样,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冰雪掩埋,剩下的几间还算完好的房间,赵言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仔细寻找,除了一些腐朽不堪的日用品,连只言片字都没有找到。

也不知是本来就没有,还是被人为的毁弃了。

此行如果想要有什么收获,那么只可能是在这里了。

这是这片建筑为数不多还保持完好的房间,从内部的陈设看似乎是一个餐厅或是议事中心。

一张长约十米,宽二米的厚重橡木桌,十二张高背椅,三副银质的烛台,就是房间内的一切。

桌椅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在无言的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时间。

赵言举目一扫,忽然眼前一亮,在长桌的一端,主位的左侧,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静静的躺在那里。

疾步上前,赵言小心的拿起这本笔记。

这是一本以橡木为封面,青铜包角,再由一张张经过精心揉制的羊皮裁剪、装订而成的笔记本,制作的工艺极其出色,带着明显中世纪的风格。

虽然历经漫长时光的冲刷,皮质已经有些泛黄,但质地依旧细腻、柔软。

赵言轻轻的翻开这本笔记。

公元1917年3月27日,天气,阴

经过七个月的漫长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现在,我们安全了……

一路的艰辛使我们损失了两名正式成员和十一名普通族人。现在我们还拥有12名正式成员和48名普通族人。

值得高兴的是,在这期间,又有三名族人怀孕,她们或将在来年为我们带来三个新的生命。

今天我们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族群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遵守避世条约还是积极主动的融入文明社会。虽然从七个月前,走出那一步开始其实就已经选择了方向………

下面由克鲁格首先发言……

……

公元1917年9月17日,天气,暴风雪

时隔半年,我们召开第二次会议。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