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坐秦笑观楚汉争 >第十三章 陈平的平乱方略(下)12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三章 陈平的平乱方略(下)122(1 / 2)

“第三步当然就是以秦锐直捣陈郡,彻底消灭这股反叛,再度彰显大秦之师的虎狼之姿啦。”胡亥想到史书中章邯就是这么做的,于是随口道来。

“陛下恕罪,第三步臣所想与陛下所言,不尽相同。”陈平嘴上说恕罪,脸上可没有什么请罪的样子。

“恕什么罪,别跟我来这种虚言,你什么想法,说!”

“对于是否直捣陈县彻底灭掉张楚军,需看这个陈胜的作为,看他是自己称王,还是在故楚遗族中扶立一王。”陈平回身在黑板上写下“称王、奉王”两词。

“哦?”胡亥心中一惊,这大概就是将军章邯与谋士陈平之间的差别了,或者说是历史上无能的赵高和现今有谋略的陈平之间的差别。

“称王如何,奉王又如何?”

陈平脸上带出了杀气:“奉王,则就如陛下所言,以秦锐坚决平灭之,连其所奉之王一起灭杀。原因是,其奉故楚王族为王,则新楚王就成了一面旗帜,其他楚地叛者则会皆奉新王之名,会使叛军汇聚在楚王名下,所以必须灭之。”

“这个我能理解,只是杀了一个楚王,昭景屈三王族又不缺会喘气的,其他楚人可以再立一个嘛。”

陈平为皇帝的诙谐笑了起来:“会喘气的,陛下说得真形象。再立一王是必然的,但那就需要有点实力才行了,一般规模的叛者必不敢轻易立王,害怕成为秦师的目标。”

“那么如果陈胜自立为王又将如何处置?”

“陛下,如果陈胜自立,那我给陛下的建议是,不急于剿灭他。秦锐可在其外围断其手足,比如剿灭袭南阳之军,剿灭其往赵地之军等。”

“理由呢?”胡亥其实已经明白了陈平的意思,但如果采用此法,历史的走向将完全脱离他的已知,虽然这也许会是必然,但他内心中还是盼着能减缓这一刻的到来,更不用说主动去推动这种变化。

可是他也深知,对这时代人的思想理解程度,他远不如陈平这类当代精英,尤其陈平还是以擅长阴谋著称的,对人心的理解更为透彻。

史书中,陈胜当然是自立为张楚王了的。到现在为止,胡亥认为历史还会重现,陈胜必然称王。所以如果陈平的理由足够充分,他就只能采纳陈平的建议,走向一个未知的新方向。

“陛下,臣刚才说过,故楚地域广博、人口众多,且大量故楚遗族隐于其间。此番楚人作乱,是一伙戍役带头,闾左为将军。故楚遗族,尤其是三闾王族和项氏,心中必不以这类他们眼中的闲民为意。若陈胜不称王,他们还可将其作为一股力量予以吸纳。但若闾左为王,他们必将忿然,这就为楚人内讧准备好了条件。”

“当然,欲行此略,还需观望楚地反叛状况,若有三闾或项氏等举旗反秦,则此略即可施行。故楚贵族的骄傲,会使其无法容忍闾左称王的,陛下还可借听风阁或西归阁之力,促成内讧。”陈平成竹在胸的侃侃而谈。

“使其内讧,使楚贵族灭闾左之王,除了能够减少秦锐的伤损,大秦还能获得什么其他好处吗?要知道,贵族吞并张楚,必杀者唯陈胜,军卒泰半都将收入囊中,会壮大贵族军的力量。”胡亥皱着眉头,似乎完全没有被陈平的话所打动。

“陛下,这就要看如何去做。”陈平脸上浮出了一丝诡橘:“比如可以传播流言,称贵族军看不起张楚军,贵族军将尽屠张楚军等,当然这需要至期因时而定,但也可在知贵族举旗之后即可开始传谣,使张楚军对贵族军产生防范和疑虑。但关键的是,可趁两军内讧之际人心不稳,遣秦锐多头并进而突袭,则敌必溃。即使楚贵族以计策杀陈胜而收其军,两军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捏合为一体,此即战机。”

胡亥一击掌:“大善,汝把朕说服了,就依此略以待张楚。把姚贾和王敖召来。”后面一句话是对姚展说的。

“上卿,这是第三步,继续说第四步又将如何?”胡亥平息了一下心中的小激动。不能不激动,这陈平真是鬼才,有他在,金手指失灵也无妨了。

“第四步,就是清理赵地。使秦锐挥师北上,将赵地叛民作一番清理。”陈平不紧不慢的在黑板上写下第四步的方略。

“不趁灭陈胜,或者击溃贵族军之机平靖楚地?”胡亥装起傻来。

“陛下,臣以为,以楚地之广,楚人之众,要平楚地,需缓缓图之,决不可冒进。”陈平脸色严肃起来:“楚地遗族甚众,灭一股会生多股,所以灭楚非一夕之事,甚至还需要由秦立一王,安抚楚民。陛下原意是使山东形成两到三股势力,互相内耗至其力将竭之机再一鼓荡之,臣以为这个方略非常正确。”

“好吧,你继续说。”胡亥收起内心的顽皮,端端正正的坐好,听陈先生讲课。

“臣之所以认为应以秦锐先平赵地,是因赵地虽经十年恢复,户数仍稀,再加上代地的脱离,所以赵地易平。陛下可令秦锐掠赵地叛民至九原、云中屯田,则赵地无可为卒之夫,即便续叛为祸亦不足惧也。”

“第五步?”

“第五步,脱身山东,壁观虎斗。”

“此何意?”胡亥挑了挑眉毛。

“按臣所想方略,秦锐先击袭函谷之师,再解荥阳之危,然后南下攻陈郡,再北上清赵地,此番游击,耗时或一载,或一载多些,至其时,师老兵疲,士卒将厌战也。当攻赵地时,齐燕赵韩楚必出兵救之,正可藉此抽身回返关中,闭关据守。回返时可佯败,而诸侯军因败秦必骄,其他各叛者必心中既惧且又不忿,裂隙自成。陛下所言之山东内乱则起焉,我等则可休养生息,练兵备战,以待时机。”

胡亥不说话,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陈平的方略,先击赵地,则就没有历史上章邯与项梁的数次大战,并最终杀死项梁。项梁不死,范增不去,则楚军不弱,这样的话,刘邦还有机会吗?或者说,刘邦还会与项氏军争夺天下吗?

单从体量和威望上,刘邦可与项羽一争高下,但却无法和项梁一争高下。这一来,也许真的会使项梁一统山东天下而不会再有两虎相争。因为从体系上,刘邦和项氏都是楚人,都奉此时尚未现身的楚怀王为首,当年要不是项羽阴杀了义帝,刘邦虽反出汉中,却还找不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公开反项羽。

可现在这些是无法跟陈平解说的,因为项梁尚没有举旗起义,刘邦也没有冒出头来。所以,这里项梁的生死,是决定刘项之间实力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想要实现刘项相争,击杀项梁是绝对必要的。

想到此,胡亥轻轻敲了敲御案:“上卿的方略大善。但从现在讲,仍只是个推测性的思路,仍然存在太多的变数。只能说,我等可以先按此方略进行,但要随时注意实际情势的变化。比如说,现在可预见的是,楚军,当然是楚贵族军,若是军旅世家项氏所领,则战力会高于其他五国遗族,霸天下的渴望也远大于其他五国,即便重新确认七国分封,也必共认楚执牛耳为霸主。这一来,其他五国无力与楚争锋,卿之壁观虎斗之略很可能无法出现。”

陈平拱手一礼:“陛下所虑周全。臣的方略,只是现今的一个推测性的预备,实际施行必然要根据情势变化。若如陛下言,楚贵族军强在项氏,则可先扑杀其最具号召力的领者,使其综合实力降低到足以引发诸雄纷争的程度。”

胡亥颌首,刚要说话,公子婴进殿,大步走到丹陛前施礼,然后又向陈平平揖。

胡亥放下陈平的话题:“皇兄可有什么消息要告知我?”

公子婴落座,笑了笑:“少府让臣代禀陛下,按陛下所说的简化方式译码而培养的书讯者已经可用,少府苍询陛下是否立即派出?”

“派出去吧,山东已开始作反,很快就会遍地烽火。让少府继续编算真正有难度的编密方式,培养出第二批书讯者后,替换这一批回咸阳学习。”胡亥答道。

“嗨,臣现在拟诏给少府。”公子婴开始写诏书。

胡亥刚要继续和陈平说,殿外内侍匆匆进来禀报:“典客长史候驾。”

“让他进来吧。”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