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坐秦笑观楚汉争 >第十五章 七日盘点(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五章 七日盘点(1 / 2)

胡亥以手抚额又想了想:“郎中军目下尚缺五官中郎将和车郎将,赵成之前谁任五官中郎将?我记不得了。”

“是赵贲。赵高任郎中令的时候以赵成为五官中郎将,赵贲就调任卫尉军侯了。”董翳替公子婴回答道。

“哦?赵贲?”见过,还用过,胡亥心说。

“此人领军如何?”胡亥问道。

“赵贲,有勇武,亦具领军之才,谋略中等。”

“那就让他留在卫尉军吧,嗯,冯劫,升赵贲为卫尉丞,很快他就有大用了。”胡亥对董翳说:“索性取消郎中军的五官中郎将、骑郎将和车郎将,现左中郎杨喜和右中郎杨武全都调入中尉军暂任曲军侯。郎中军本就是为各军留着选将的。”

“司马欣,你还要在中尉军中尽力选拔,章邯的刑徒军一旦成军,杨喜、杨武等人都要转任校尉,并且你还要另外再选拔一些校尉及以上的军将。”司马欣拱手领命。

胡亥转头又对公子婴说:“你记一下。既然马鞍马镫可用,就将车郎和骑郎合一,减少车郎和扈车数量,现郎中军有扈车九组八十一乘,可减为两组十八乘。六十三乘扈车的一百八十九甲士、两百五十二匹御车用马,均转为骑郎。原有骑郎和车郎编为左右郎,每队配车九乘、骑郎两百。现有骑郎将王翳改左中郎将,就让户郎将上官甲任右中郎将。至于户郎,我准备由选出的搏击士和剑士重组,郎将从中挑选,也不叫户郎了,改称近卫。章邯,原左右郎将统帅的六百步郎全都调入蓝田大营熟悉领兵,以后可任刑徒军的百将、五百主和千人,杨喜、杨武等人做校尉,你看如何?”

章邯大喜:“陛下,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臣原来还想好好敲诈一下卫尉翳和中尉欣的。”

冯劫、董翳和司马欣都笑了。

胡亥也笑着说:“我选五百剑士,就是想在郎中军调出后进行补充。朕怕死哦,怕极了。”

胡亥夸张的哆嗦了一下,大家又都笑了起来。“要来军中最好的剑士和最好的近身搏击之士,可以让我走路睡觉都安稳一些,免得有一大堆刺客来杀朕这个昏君。”

刚说到这儿,大堂外一名士卒走了进来,先向皇帝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对司马欣禀报:“将军,营外有廷尉府史乌闻,报有急事要面奏陛下。”

“可曾查验关犊或者官鉴?”

“禀将军,验过无误。”

冯劫起身向胡亥施了一礼:“陛下,此人臣识得,臣去营门查问一下。”

胡亥说:“可。另外,董翳、司马欣、公子婴,把你们已经选出的剑士和搏击之士都集中在一起,一会儿我去看看。”

三人应命也离开了大堂。

空荡荡的中军大堂中此时只剩下韩谈陪着皇帝,韩谈充满崇敬的望着沉思中的小皇帝,不由得与登基前那个嬉闹无度的小公子进行比较,又与登基后收敛玩乐但对政事仍颇生疏的新皇帝比较,不知不觉中,他脑中的一个人竟然分化成了截然不同的三个人。

韩谈使劲晃了晃脑袋,前两个形象勉强合并在一起,但这当前的第三个形象,怎么也还是无法融合。

胡亥醒过神来,看着韩谈奇怪的说:“你这么看着我干啥,我脸上开出了一朵花?”

韩谈发现自己的失态,赶紧一躬身,“陛下,臣失仪了。臣看着陛下这几天的作为,总觉得像做梦一样。”

“行了,你不是又要奉承我了吧,省省心。”胡亥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剑技比我即将在军中选出的剑士相比如何?”

“陛下,臣的剑技与军中剑技应为两类。臣之剑以卫护先皇帝和陛下之用,利在狭小空间内施展。军中剑技则多用于疆场厮杀,以大开大合为特征。若如陛下刚才所言为军中配单刃直刀,军中剑技又可称为刀技。”

胡亥习惯性的又用手指敲打几案,片刻后对韩谈说:“一会剑士集合之后,你代我去看一下,让他们自行分成两队,即善室内或里巷内剑击的为一队,善开阔场地剑技的为一队。搏击之士就如我的贴身护甲,称为甲卫,善里巷窄地剑击称为盾卫,善阔地剑击称为锐卫。”

“还有,宫内宦者中,怕不会只有你一人善剑吧?等回宫后你把内宦中有武力之人也组织起来。”他用有些疲乏的语调说:“现下军中实在乏人,几十万刑徒为肉,正兵为骨,才能真正建成一支强兵。所以,我的护卫还要精简,要把可用的人手都用起来。”

“嗨。”韩谈恭敬地回答道。

一刻之后,冯劫匆匆走入大堂,拱手对胡亥说:“陛下,此人为姚贾随吏,说在蓝田县发现了一起故赵遗族预谋刺驾的事件,要向陛下详禀。”

“让他进来吧。”

“嗨。”

乌闻进入大堂,恭敬的向皇帝行拜礼。

“起来吧,”胡亥问:“你是姚贾的属吏?”

“陛下,臣一直跟随廷尉…..典客贾,有十几年了。”乌闻目光钉在胡亥的几案上回答,然后又略略侧头看了看周围侍卫的郎中军、又看了看冯劫。

胡亥冲着韩谈使了个眼色,韩谈一摆头,郎中军都撤了出去,冯劫见状也告辞说要看一下选出的剑士情况,大堂内只留下了韩谈。

“坐吧,韩谈赐酒一觞,乌卿想必是也跑乏了。”

“谢陛下。”乌闻端起酒觞先向皇帝一举手,然后凑到唇边大大的喝了一口,对胡亥说:“臣一直随典客贾为门客,早年典客使六国时,臣曾协助铺布六国细作。此番陛下命典客设听风阁,典客为阁主,臣及两个早年一直共事的同僚在典客之下按六国故地分任三阁辅,臣忝为故赵魏韩辅。”

说的太急,他停下来捯了一口气:“因时间急迫,为尽快助陛下展开听风,阁主与各辅商议,将一统后遣归的旧细作筛选后立即启用,同时再行考选新人之事。臣属下原有一旧人,遣归后迁居蓝田县,昨日臣本前去想让他迁往赵地潜伏,结果恰好获取一则消息,有故赵遗族意图对陛下不利,故臣迅疾赶来大营通报陛下。”

胡亥颇具玩味的看着乌闻:“这是否也过于巧合呢?”

“陛下,”乌闻想着也觉得有点好笑,“为细作之人,一旦遣归会有两类表现。一类因细作生涯时时风险相伴,遣归则如蒙大赦,再不愿投身水火。另一类则甚为享受此般生涯的刺激感,遣归后对安定生活很觉无趣。蓝田旧人就是后一类。”

他双手举觞再向皇帝一举,然后又喝了一口酒,“此人好医巫,遣归后于蓝田县设药肆,家中子孙常出山泽采药。因曾为细作之故,此人与县内闲民常有往来,习惯性的喜欢打听各路消息,虽无甚用,聊慰旧日老怀。昨日臣往蓝田与之相叙并相请出关,恰逢一闲民在药肆中报,蓝田豪民召骚宅中出数名赵地商队护卫,作闲散状出西门往驰道方向而去。臣闻此讯有些疑惑。召骚商货集散在城东,这些人去城西干什么?便命细作着人跟踪查探。”

“细作之子携小童做采药装扮跟出后,今日开城时回返,称这些赵人竟然在谋划待陛下回宫途中行刺,故而前往驰道查勘地势。细作之子听得领头之人被唤为罴壮,言语中还谈及其主‘武安君后人’等语。臣记得故赵武安君李牧的亲卫中有人名为罴壮,再联系武安君后人之语,臣判断是李牧之孙李左车目下正隐身于蓝田县内,并图谋以所带数十亲卫谋刺陛下,因此特来报请陛下调兵剿之。”

“李左车?”胡亥笑了。我这儿请叔孙通去赵地找你来给我效力,你倒跑到关中来旅游,顺带还要刺杀我一回出出彩,这事儿南辕北辙的太离谱了。

不过……你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呃,往箭尖上撞吗?怎么就在你想刺杀小爷的时候,恰好就有十年陈的细作正要被启用、还就在你身边呢?

“细作之子有没有听到,刺杀我是否为‘武安君后人’的主使?”胡亥弹钢琴似的几支手指在几案边左右上下的动着。

“当时天色渐黑,这些人虽很警觉,但四望无人时也有松懈,所以话音较大,而细作子熟悉地形,潜的很近。从听到的他们闲叙中,被称为罴壮之人曾说,其主上原并无此意,因陛下复六国书、停宫陵等事显出有为之君气象,不利于遗族们举事,才勉力一图。”

这样……那么收李左车之事仍可为。

胡亥立即吩咐韩谈把外面的几大干将给叫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