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坐秦笑观楚汉争 >第五十二章 伍颓的反思16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二章 伍颓的反思161(1 / 2)

伍颓的传讯卒脸上露出心有余悸的神情:“借着我等抵御骑军的时候,大队的秦军出营列阵箭矢开道,把我等逼退到稍宽的地带骑军就从两翼侧击……函谷关内有多少秦军是无法得知了,只是观函谷道西口的秦营规模,应不低于十万军驻扎,其中骑军就不下两万。”

“这都是你亲眼所见?”十万?周文后背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非是仆所见,是将军颓召集诸将帐内汇集各方情况后,告诉仆等二人,让仆等据此向大将军禀告。”

“扶他下去歇息,给他二人弄点儿吃的,把这坛酒也给他们带上。”

周文打发走了伍颓派来报信的人,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帐内诸将:“各位将军,各位豪侠,若将军颓那边情形属实,我等就已经被至少十八万秦军合围了。就算将军颓的人损失不大,加上这边现有兵力一共也不过十六万人。各位也都看到了秦人的战力,非是我等这些训练不足的士卒可比拟的。现在,我等粮秣不足,兵甲箭矢不足,军心低落,如何应对,还望诸位大侠教我。”

帐内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将领开口说道:“将军曾言,投降亦是死,为今之计,属将认为应该尽快与将军颓会合,我等虽临绝地,然也同样绝了士卒溃逃之路,反而利于万众同心与敌偕亡,十几万人抱在一起,秦人若硬撼,自己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另一名将领反驳说:“秦人无需与我们硬拼,只需围住,待我们粮秣耗尽,饿也饿死我们了。就算没饿死,秦人届时都无需持兵,直接入营把我们丢入河水,也无人有力量进行反抗。”

先头发言的将领回答道:“自不可待粮秣耗尽,否则与自尽何异?属将的想法是与将军颓合兵后,集中所剩粮秣和兵器箭矢,以及车马,择军中悍勇之士以必死之心向函谷道冲开一道血路,能跑出去多少是多少,总比都死在这里强。”

“如果实在出不去,则与秦人同归于尽,拼杀一个算一个。”他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态,很有视死如归的气概。

帐内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各个将领既然已到了绝境,反而无所畏惧了,都开言表示大不了抱住秦卒一起投河,以命换命,值了。

周文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当初一同举旗反秦,就是把头提在手中了。诸位将军所言深合本将军之心,和秦人拼死,也比被秦人困死、饿死强。既然如此,明日留两军堵截西侧秦军,其他各部拔营向东,与将军颓所率之军会合,至少那边离函谷关更近。”

他叫过一名亲卫:“使人传令给将军颓,坚守现在的营盘,等待吾等前往汇合,并把刚刚诸将的决断一并告知。”

留县县衙,景驹坐在县令的位置上长出了一口气,总算顺利的拿下了留县,这几日心中的惴惴不安终于消散了。

数日前,他得到狄县(今高青县东南)方面的消息,魏地周市,一路向东一直打到了狄县城下,狄县令立即组织守城防御。

故齐田氏王族在狄县一支,家主名叫田儋,与族弟田荣、田横在当地也算豪强,深得人心。得知周市入齐,三人商量觉得这是起事的好机会,就暗中把族中子弟、家仆、门客、田客组织成数千的家兵,然后田儋绑了一个家奴、带着一帮年轻有力的随从去找县令,意思是说这个家奴有罪要杀,先告知县令一声(这时代家奴的性命操在家主手中,只要通报官府一下就可随意处置)。因田儋是本县的富豪大佬,县令自然要给这个面子,让田儋进衙走流程。

不想田儋借机暴起,把县令击杀,命随从控制住县衙然后发出信号,那几千家兵很快就控制了整个狄县。随后田儋召集全县有势力的豪门和县中原有官吏,以及县内青壮进行演讲说,各地的诸侯都已经反秦自立,齐地本是古代封建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王族正统,因此我现在就是齐王。

知道田儋自立为齐王的消息后,景驹和宁君觉得时机到了,一边派人通知秦嘉,一边以家臣、田客等凑齐了三千人立即起事,占据了留县,把县令什么的都关了起来。

“公子,”坐在下手第一位的宁君也露出轻松地神态,“留县顺利到手,想必大侠嘉那边对东海郡的所图也必能得手。当今之计,应迅速招募县内闲民和青壮之人,扩大我等的军力,现在三千人自保或有余,但攻取则不足。”

“宁君所言甚是。”景驹颌首赞同,“即便不言攻取,待秦嘉他们得了东海,以一郡之庶民,可募之兵或将过万,我等兵力差距若悬殊,恐其生轻视之心。”

宁君听出了景驹话中另外的意思。原本景驹是要通过与秦嘉联姻的方式,让秦嘉对其生出归属感和辅保之心,若两家联姻,则景驹称王时秦嘉必然是获益最大之人,亲族的关系能使秦嘉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是到现在咸阳方面也没有把景娥送回来,甚至连个消息都没有。齐地田氏一称王,景驹和他不能不动,因为他们不动,秦嘉在东海动起来后他们就更被动。现在既然动了,就要借机努力发展自身的力量,如果推测认为秦嘉会发展到万人之军,他们自己也必须有至少七、八千兵,这样当两方合并时,可以给秦嘉一些兵力上的“实利”,弥补暂未联姻的缺憾,把秦嘉绑在自己的王座上。

“这样吧,仆去主此事,以家兵中善言者在县内和各乡亭募集。”宁君主动请缨。

“如此就劳烦宁君。”

景驹向宁君行了一礼,宁君侧身避开还礼:“公子于时机到时,将为楚王,可莫要向臣下行礼。”

景驹很谦和一笑:“此后事也,现下吾与汝并非君臣,宁君就莫要拘礼了。”

两人相视一笑。

在景驹、宁君、秦嘉这个三角中,景驹与宁君的关系最密切,一直是密友,而秦嘉则是因颇具实力而让二人愿意招揽。从秦嘉的角度上,则是要借景驹王族的名号号召楚人而成大事,所以与景驹可算相互利用的关系。当然“相互利用”这个词有点难听,换个说法就是共生共存。

秦嘉明白,如果不能利用故楚贵族作为号召,自己一个游侠就算拥兵再多,也无法真正名正言顺立住脚根,最后还是要投靠一个诸侯(就像彭越最终也要投靠一方一个道理)。既然早晚要投靠贵族,那在起事阶段就能用上的景氏第一是省心,第二作为一开始就拥立者也可获得最大的利益。不过在秦嘉心中对景驹多少不太放心,怕被卸磨杀驴,所以才一直坚持要两家联姻。

宁君则不同。宁君和景驹一起起事不能说没有功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志向相同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在宁君心中对大秦灭楚后不再封建诸侯国那叫相当的有意见,在他看来,景驹作为三闾王族是有资格称王的,景驹除了有些瞻前顾后的小毛病外,其为人平和,有治政能力,对待庶民并不苛待,这从景驹的家臣和田客对其的忠心程度就可见一斑。

宁君认为,如果当初大秦灭楚后能立景驹这样的人为王,那楚人的生活必定比现在要好数倍,大秦对天下的统治也会更稳定。现在倒好,大秦治天下,治得连闾左之徒都称王了,那个陈胜算神马东西。

宁君刚出了县衙大堂迎面就撞上了一个人,定睛一看是秦嘉的家仆,再看衙外街上自己的家兵正在拴一匹满身风尘的马,就知道这是来给景驹报信的,连忙拉住此人先问了问。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