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坐秦笑观楚汉争 >第十八章 给打关中的撒饵127(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八章 给打关中的撒饵127(1 / 2)

“臣,博士赵班,有奏。”一名博士突然从靠近殿门附近的座席上站了起来,走到中央走道上,手执笏板一躬到地。胡亥半眯着眼看了一眼这个博士,冲着韩谈点了点头。

韩谈立即朗声叫道:“可,陛前三十步上奏。”

赵班大步走到丹陛前。胡亥觉得这种步伐似乎和在蓝田大营里见到的那些军将走路的方式依稀仿佛,不由得眼睛眯得更小了。

“臣近二日于市井中听闻,泗水郡戍役反秦,夺县府,戮县长。然今朝会,丞相并未提及此事,臣以为这是失职。”赵班举着笏板,慷慨激昂。

冯去疾坐在首案前却不动声色的看着赵班,眼角似乎还有一丝笑意。

“哦,博士要奏的就是这事啊。”胡亥不以为意的摇摇头,“此事昨日丞相已经奏报与朕了。此事非流言,确有一些不知死的贱民想知道大秦的箭矛有多锋利,不过区区几百人,朕已经让丞相命泗水郡尽速剿灭。”

“可是,陛下,谣传称此股反民已经有数千人之众,一郡之兵,恐难以尽灭。”赵班仍有点不依不饶的意思。

“那就命周边各郡合力围剿就是,丞相可记下。”胡亥有点不耐烦了,“数千?就是数万蟊贼,难道还能与朕的大秦精兵相抗衡?博士多虑了,退下吧。”

赵班似乎没有退下的觉悟:“陛下,臣以为,山东民反,是因我朝律法严苛、山东徭役深重所致,臣请陛下施善政,以感化山东庶民。”

胡亥的表情丰富了起来:“徭役,朕已经罢了阿房之宫和先皇帝陵的徭役。律法,朕已允可廷尉重修。博士不会想要效仿那个武庚尹,让朕再减租赋吧。朕倒是想知道,博士想要朕再施善政,又是什么样的善政呢?”

“臣奏陛下,秦律以关中之法行诸天下,必有不适之处。臣向陛下建言,重启分封。”赵班似乎耿直的不行不行的,一定要语惊四座。

胡亥的兴趣愈发浓厚了:“重启分封?博士倒是说说看,重启分封怎么就能称为善政?”

“陛下,臣认为,分封诸王,王国律法自定,就可以因地而宜,专有针对本国内百姓情况的律条。封建王国,亦可就地任用了解本国民情的官吏,对百姓的管制也更为有的放矢。先皇帝罢分封,行郡县,所任郡官以秦人居多,并不了解各郡民情,唯以朝堂之令为尊。各级官吏均只想取悦朝堂和陛下,又如何能为民考虑呢?这恐怕也是此番民变的原因之一。”

博士,是秦始皇创立的参议辅政团,由六国知名士子担任。博士议政制度是为了让六国士子参与秦政,以消弭六国对秦统治的抵触,所以博士上奏任何事情,基本都不会因言获罪,这也是赵班敢于和皇帝对着干的原因。

胡亥似乎有些意动,但转瞬就又兴趣缺缺的说:“博士所言也许有些道理,此事容后再议。”

“陛下当立下决断。”赵班仍然不屈不挠:“泗水郡民变已经是一个警讯,陛下不尽早多行善政,恐山东之地不得安宁矣。”

“小小蟊贼,博士不必如此惊慌,就让周边各郡与泗水郡联手剿灭就是。”胡亥又恢复了那种厌烦的态度。

“陛下,臣以为,即便分封之事不可一蹴而就,剿灭反秦者,也应考虑遣关中秦师。臣只怕一郡民变,会导致其他各郡闲民效仿,还有故国旧族蠢动,单以郡中之兵,不敷使用。”赵班坚持着。

“博士对军政之事就不要多操心了,这是太尉府的事情。”胡亥用空洞的眼神看了赵班一眼,“若无其他上奏,就散了吧。”

他给了韩谈一个眼神。

“散朝~~~~~~”韩谈立即高叫起来。

赵班无奈,躬身而退,百官也都纷纷起立,向皇帝行礼。

在百官向殿外走去时,韩谈悄悄走到几个大臣身边扽了扽几位的衣袖,冯去疾、冯劫、陈平、公子婴、李由、张苍、姚贾、顿弱等几人就留在了殿内。

“有意思,这还是朕自登基以来,第一次有人敢于提出分封的话题。”胡亥搜索过胡亥的旧记忆后,笑着对重新落座的几位大臣说:“诸卿对此有何见解?”

“陛下,博士班所言有一些道理。”

冯去疾作为丞相,是最不愿意再启分封的,因为分封的王国等于削弱了丞相府的集权:“不过既然陛下已经让廷尉重新修律,各郡乃之县,都有根据本地特点制定细律的权力,博士班所言的分封优势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这个博士是赵地的吧。”胡亥摇摇头:“自周文王封八百诸侯,到先皇父一统天下前的七国,各地百姓一直习惯于有个王侯在头上,虽然已经由不足一县之地的小侯到变成了掌数郡之地的国王。”

“先皇父把天下的王国都取消了,只有一个皇帝,所有权力归朝堂一统,确实也存在着朝堂对各郡县的了解不够细化的,统治相对粗放的问题。尤其诸卿多为老秦人,老秦人在细腻这件事上,确实有所不足啊。我看,全然恢复七国各王、然后相互攻伐显然是不可取的,封一、两郡之地为国,削兵权,给治权,作为过渡,还是可以考虑的。”

冯去疾就怕得是给治权:“陛下三思。虽然陛下说削兵权,可防国之间攻伐,然给治权也一样会使百姓只知有王而不知有陛下。陛下贤明,则王可控,若陛下春秋之后……”

“丞相所虑也是很有道理的。”胡亥笑容可掬的安抚着,“此事诸卿都想想,好的坏的,两个方向去想。现在么,就把这事先放在这儿吧。”

“陛下,”张苍奏道:“陛下诏令为秦锐配发的……呃……大喇叭,匠营制出可拆装的十套,已经发往渭南。书讯者已有数人抵达函谷关、渑池和霍邑,后续的编码法,臣和一些数算者已有了几套编密方案。”

“少府做的不错,朕心甚慰。”胡亥很高兴。

虽然时间并不长,可他想要的东西基本都还没有掉链子。“我想要张楚军给我送九原劳力来,所以还有一些必要的准备要做。上卿,说说你的想法。”

陈平对皇帝拱了拱手,又向冯去疾拱了一下手:“陛下让臣考虑如何为张楚军攻打函谷关提供便利。”

他微笑了一下,“臣认为,张楚军如有分支出陈郡向函谷,其首必然先欲取雒阳。然雒阳城坚,又非其必取,所以一日不下,就会转向渑池。臣的想法是,先要尽量减少对三川郡庶民的兵灾危害,所以一旦获知有张楚军向西而来,就尽力疏散三川庶民,或入雒阳,或躲离张楚军进兵路线。”

“只是疏散庶民后张楚军的粮秣就会成为问题,无法避免其驻扎三川并向路线之外的县乡掠粮,所以臣建议在其进兵路线上遗留部分粮秣,够其到达渑池,再在渑池府库遗留粮秣,够其攻入函谷关。这样,有粮秣支持,这些反军就会按照陛下所想,既不扰民,也能乖乖的走入关中,为陛下所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