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大明:权宦当国 >第18章:东厂姓许了?(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8章:东厂姓许了?(1 / 2)

“怀恩公公不谢谢在下的救命之恩?”

怀恩转过头不屑的瞧了他一眼:“一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胜得了一时,胜不了一世,皇爷可非英宗皇帝。”说罢,不再搭理,转身出了大殿。

许化田也无所谓对方撂下的狠话,这就像他前世放学后别走那句话意思差不多。

至于他为何说救了怀恩一命,其原因也简单。

与怀恩所说的成化帝不是他老爹的意思一样,当今天子手段了得,尤其是分化御下之术。

自英宗以来外朝文官逐渐做大,原先钳制文官的勋贵武将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

眼看文官做大,勋贵武将又不堪用,成化帝便把目光放在了宫中内侍身上。

以内侍制衡文官,以内廷制衡外廷。

见怀恩与外廷朝臣勾勾搭搭,又捧起许化田与之对抗。

在数次对抗之中,怀恩都落入下风,却始终能占据司礼监掌印位置不下台。

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怀恩曾伺候过太后。

皇帝御极十三年,早已不是初登基时的势单力薄。

去岁万贵妃正式掌握六宫大权,就是皇帝成势的标志。

太后的意见他会听,但是否取用的主动权已经转移到了皇帝手上。

一手分而御之的手段使得炉火纯青的皇帝,不会让许化田独大,至少在找到可与他对抗的人之前,怀恩的小命还得留着。

当今天子不是他老爹,对于内侍的态度很简单,用时恩宠不断,不可用时则弃之如敝。

这一点许化田看得清,怀恩也看得清。

皇帝是个重感情的人,只不过这份情多放在了万贵妃身上。

许化田也知道时机未到,扳倒怀恩是迟早的事,先一步步来,这次斩他羽翼,下一次就得动动筋骨了。

大内向来四处透风,宫里头发生的事,没用多久就传到了外廷。

以项忠为首的准备趁明日上朝时大举弹劾许化田的官员,听闻事情最终由东厂督主尚铭落得个仗杀的下场,而他们恨的牙痒痒的许化田则趁势起复。

“这刚丢了西厂,就把东厂弄到了手上,本事了得啊。”

听见手下的感叹,项忠瞪了他一眼。

也不瞧瞧在什么地方,兵部衙门,他的大本营。

尽说些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的话。

怎么自己手下尽是些,光长个不长心眼的东西。

“在了得也是一宦官,尚铭嚣张跋扈,可一转眼就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昔日巴结他的人何在?”

听到项忠的话,一众兵部官员神色各异。

话糙理不糙。

宦官依附皇权,一朝得势,便权威在握。

不似外廷官员需得数十年的艰险攀爬,才有机会和资历进入中枢。

其中个人的努力还只是一方面,整个过程中还有种种隐形的潜规则。

如非翰林不得入内阁,朝廷从未有过明文规定,可对后来人,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屏障。

能进翰林院的都是进士中的优良者,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三者会直接被授予翰林院官位外。

其余能考上进士的人,需得参加后续的庶吉士考试才能决定谁能进翰林院。

此时进入翰林院不等于大功告成,仅仅只是有了成为翰林官的预备资格。

还需在翰林院修习三年,才可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秀者方能入翰林。

能考中进士之人已是凤毛麟角,其才能又能有多少差距。

最终得以入选除了平时的考验外,最重要的就是考官的选定。

如今大明拥有翰林出身之人,真寒门子弟者又有几人。

对于走科举一道的官员而言,科举只不是一切的开始。

而在之后,家世出身,籍贯何方,师承何人都是明面之下的另外选拔规则。

对于出身低微、师门无名的寒门子弟而言,这些潜规则无疑是一道道挡在面前,明明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难以逾越的天堑。

如此制度下,官场的攀附之风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朝廷大臣可以凭借此种制服,带出一堆门生故吏,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

宦官也同样可以,甚至向来站在道德至低点的他们,玩的花样比文官更狂野,门槛更低。

以此闻势依附而来官员也更多。

然而其兴勃焉,其亡忽焉。

宦官得势快,失势也快。

一旦失去皇帝宠信,或是旧皇崩,新皇立的局面。

在大明的制度下,权宦就如一只蚂蚁,一脚就能踩死。

说到底,权宦终究只是皇权的附生品,又不是什么不可代替品,皇城里缺什么也不缺内侍。

朝得势,暮失势。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