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初入职场 >第十三章礼貌1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三章礼貌13(1 / 2)

“那多不好意思,”纪晓夫害羞地说,“我去我同学的实验室,他说我总添乱。我穿的裙子也不合适。”

邹学明紧张地说,“那有什么?你过去的时候,先告诉我一声。我帮你拿一套工作服。反正,我们每人两套,你到时候可以穿一套。到时候,我把衣服递给你,你到卫生间换一下。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机械设备一般碰不坏。你能过去,我们实验室的女生还很高兴呢?”说着,邹学明碰了碰罗峰的胳膊。

“啊”,罗峰转头看向邹学明,看到邹学明向自己眨眼,立即说,“我们实验室的女生正好可以交个你这个朋友。省得她们说我们男生与她们的审美眼光不一样。你过去,我们都很高兴。”

“继续,”纪晓明看着害羞的妹妹,打断说,“北宋时期还有辽与西夏。刚才阿峰没有说,你说一下。如果不知道,可以背古文。”

邹学明听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它们也要说吗?他们不是正史,不被承认的。”

纪晓明笑了笑说,“这就是你的片面了。中国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来西夏和辽也是中国的疆土。况且,以前,外蒙古还是大清的疆土呢?你这么片面,怎么保证不欺负女生。我看阿峰是你的帮手。”

“晓明大哥,你放心,我不会欺负阿夫的。我知道西夏和辽的故事。如果我欺负女生,就不会将阿夫介绍给我们实验室的女生了”,邹学明忙解释道。

“那么,不要说太多,说说西夏和辽的历史。我要详细的过程。”纪晓明很郑重地说。

邹学明看着严肃的纪晓明,认真地对待,笑着说下去,“首先,西夏和辽在许多史书上是寥寥数语,更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不太先进,更是游牧民族,关于他们的记载比较少。我就说说我知道的一些内容。”

“嗯”,纪晓夫点点头。

邹学明开始说,“辽朝也就是建于公元907,亡于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又称大契丹,民间或称大蕃。与北宋、西夏并立。共传九帝,经历二百一十九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也就是今内蒙古CF市BLZQ。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也就是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辽圣宗时期,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辅佐下,对契丹社会实行了全面改革,是辽的全盛之世。兴宗后期,辽朝统治显露衰败迹象;道宗和天祚帝时期,则是危机四伏。

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朝亡后,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建立西辽,公元1218年被蒙古所灭。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幅员万里,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帝国。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也就是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后梁贞明二年也就是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据《新五代史》《东都事略》等中原史料记载,后晋天福三年也就是公元938年,改号大辽。辽大同元年也就是公元947年,后晋开运四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并在开封登基,‘改晋国为大辽国’。辽圣宗统和元年也就是公元983年,即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又改称大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也就是1066年,即北宋治平三年,复号大辽。

多数学者持‘辽’为‘镔铁’的观点,清人张穆《蒙古游牧记》以‘镔铁’为‘辽’之译言。有学者认为‘辽’来源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契丹国号解》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价,并提出了‘大中’说,认为‘契丹’就是‘大中’,而契丹国则是‘大中国’之义。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公元937、公元938和公元947年三种说法。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俨然以中国自居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而汉文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也就是公元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也就是公元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早期契丹居于潢水也就是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也就是今辽宁朝阳之北,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八部。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也就是公元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十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

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为部落阶段,于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为大贺氏,八部之间如遇有战事及征兵,诸部在一起召开会议,猎则别部,战则同行。唐武德六年也就是公元623年,契丹遣使到长安,向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其政治立场仍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唐太宗贞观二年也就是公元628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唐朝又于贞观三年也就是公元629年,以室韦、契丹族人置师州。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后唐太宗以契丹人为松漠都督府也就是在今赤峰、通辽一带,以大贺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关于契丹人的由来。武则天执政时,契丹于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五月十二日,李尽忠与其妻弟孙万荣反,攻陷营州,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是契丹人首次称汗。武则天派兵围剿,却被尽忠击败。唐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李尽忠堂弟李失活与奚族首领李大酺到长安见唐玄宗。四年也就是公元716年,唐玄宗恢复松漠府,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732年,唐军大破契丹,俘获甚众,可突于逃跑,奚族投降。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745年,后突厥灭亡,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赐契丹可汗迪辇组里汉名为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赐以静乐公主。半年后,怀秀不堪安禄山欺凌,杀公主与奚族一起反唐。之后,与安禄山多次交战,胜负参半。唐天宝五载也就是公元746年,唐朝封胡剌可汗遥辇楷落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楷落在位至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与契丹之间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

苏可汗时契丹依附回纥,自苏可汗开始唐朝不再册封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鲜质可汗时曾七次遣使至长安朝贡唐朝,昭古可汗时遣使四次。会昌二年也就是公元842年,唐朝破回鹘,耶澜可汗遥辇屈戍内附。咸通年间,可汗习尔之遣使者到长安朝贡之后,契丹部落在一百年的低谷后又逐渐强大。唐末,痕德廑可汗遥辇钦德时契丹征服了奚、室韦,多次入侵幽州、蓟州,结果遭割据势力刘仁恭报复。痕德可汗死于天祐三年也就是公元906年十二月。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兴起,世代担任契丹部夷离堇,权威日盛。

五代时期,随着契丹族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段的提高,遥辇氏部落联盟开始向耶律氏转化。耶律阿保机生于唐朝咸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872年。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也就是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也就是扈卫队,战胜了小黄室韦、越兀、乌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邻小部落,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其中沙里的契丹语‘郎君’。到了痕德廑可汗时期,耶律阿保机担任夷离堇,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进大迭烈府夷离堇。天复三年也就是公元903年,阿保机北攻女真,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也就是今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天祐三年也就是906年,在钦德死后,阿保机不再从遥辇氏家族选择可汗,而是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自己担任了契丹部的可汗,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唐天祐四年也就是公元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述律氏,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但是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耶律家族内部为了争取可汗的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诸弟之乱’。梁开平五年也就是公元911年五月,阿保机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梁乾化三年也就是公元913年五、六月,阿保机领兵进击诸弟的第三次谋乱,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神册元年也就是公元916年,群臣为阿保机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即辽太祖。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神册三年也就是公元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也就是今内蒙古BLZQ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天赞四年也就是公元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他的妻子述律皇后也就是述律平,宣布摄政,以皇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天显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后唐天成二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天显五年也就是公元930年,后唐长兴元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后来,辽不满足自己的区域,决定南下中原。天显九年也就是公元934年四月,后唐均王李从珂废弑其主李从厚自立为帝,耶律倍自后唐上书辽太宗耶律德光请求讨伐唐末帝李从珂。八月,辽太宗亲自率军南伐。天显十一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十一月,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即晋高祖。

会同元年也就是公元938年十一月,刘昫、卢重册为辽太宗上尊号为‘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会同。同月,后晋使臣献上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献上图籍,至此‘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辽太宗下诏,以皇都为上京,改名为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割取幽云十六州后,辽太宗将幽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

会同五年也就是公元942年,石敬瑭的养子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会同六年也就是公元943年十二月,辽太宗亲自赴南京,打算率军南下中原讨伐后晋,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等州分道而进,辽太宗亲率大军跟从。会同九年也就是公元946年,后晋统帅杜重威挟众将降契丹,契丹攻入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后晋灭亡。会同十年也就是公元947年,正月初一日,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于大同元年也就是公元947年二月初一日,下诏建国号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原地区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不久,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国号汉。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可见契丹在中原的统治难以维持。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栾城病逝。

耶律德光一度占据中原称帝,为何很快便被赶走?三点原因值得深思。辽国曾有一个最好的机会统一中原,却被耶律德光给挥霍了。‘行逐水草’和‘打草谷’,辽军靠它们驰骋北方草原,南下压宋夏

首先是帝位之争。

辽大同元年也就是公元947年,即后晋开运四年,位于中原开封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也就是今内蒙古BLZQ,的皇太后述律平想让其第三子耶律洪古也就是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辽世宗继位。述律太后派耶律洪古与辽世宗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辽世宗打赢了这场战争。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述律太后才认同辽世宗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天禄五年也就是公元951年,即后周广顺元年)九月,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也就是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

辽天禄五年也就是公元951年,即后周广顺元年,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那就是应历二年也就是公元952年,即后周广顺二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应历三年也就是公元953年,即后周广顺三年十月,耶律洪古即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应历十年也就是公元960年,即北宋建隆元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洪古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洪古,耶律洪古入狱而死。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应历九年也就是公元959年,即后周显德六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宁州也就是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最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应历十九年(969年,北宋开宝二年)二月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保宁。

其次是全盛时期。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乾亨元年也就是公元979年,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也就是今BJ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

乾亨四年也就是公元982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也就是公元970年,即北宋开宝三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契丹统和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公元979年、公元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统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993年,即北宋淳化四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统和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统和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即北宋景德元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也就是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契丹太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031年,即北宋天圣九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耶律重元把这一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重熙三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即北宋景祐元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辽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重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也就是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重熙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042年,即北宋庆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辽道宗继位后,清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63年,即北宋嘉祐八年七月,耶律重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耶律乙辛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有染,辽道宗听信谗言而赐死皇后,史称十香词冤案。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将来太子耶律濬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辽大康五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即北宋元丰二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也就是公元1083年,即北宋元丰六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寿昌七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即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辽天祚帝于乾统五年也就是公元1105年,即北宋崇宁四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

再次就是走向灭亡。

辽天庆二年也就是公元1112年,即北宋政和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也就是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天庆四年也就是1114年,即北宋政和四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天庆五年也就是公元1115年,即北宋政和五年,又是金收国元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黄龙府,辽朝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天庆六年也就是公元1116年,即北宋政和六年,又是金收国二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

其中最有名的是,金灭辽之战。

天庆十年也就是公元1120年,即北宋宣和二年,又是金天辅四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保大元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即北宋宣和三年,又是金天辅五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辽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保大二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即北宋宣和四年,又是金天辅六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北辽。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诛杀。

关于天祚帝的流亡的故事。

保大三年也就是公元1123年,即北宋宣和五年,又是金天辅七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即萧干叛金,八月平定。保大四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即北宋宣和六年,又是金天会二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元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也就是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金天会六年也就是公元1128年,即南宋建炎二年,海滨王耶律延禧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

在辽朝覆灭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XJ东部一带。金天会八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四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天会十年也就是公元1132年,即南宋绍兴二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也就是今XJ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这就是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皇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143年,即南宋绍兴十三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兴定二年也就是公元1218年,即南宋嘉定十一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

这就是辽国历史及重要时段,接下来是西夏。

西夏建于公元1038年,亡于公元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共189年。从公元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公元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西夏崇宗初期,大权掌握在母党梁氏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也就是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