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59章 172(1 / 2)

阿四一共有四个伴读, 分别是河东裴家长房的次子裴道,太原王家御史中丞之孙王诃,寒门出身的户部侍郎独子姚蕤, 以及刑部侍郎孟予独子孟长鹤。其中裴道年龄略长些, 比阿四大三岁,姚蕤大阿四两岁, 王诃与孟长鹤同为十岁。

都是刚刚好的年纪, 既没有案牍劳形, 又是最清闲的时候。唯一忙碌些的, 就是裴道,她已经开始准备来年春闱了。

科举允许女子考的时间尚短, 总体人数远不如男子, 老一辈有才干的妇人多受征召入仕, 剩下机会多,因此多有十几岁的世家子早早下场。

一旦要做官,商贾之事, 就做不得了。

鼎都郊外的布庄本是皇家庄园,虽然收入归阿四,但名头上尚且不是阿四的私产。但阿四在龙尾县新买下布庄就不同了, 布庄经营本是商贾事,在职的朝廷命官连进入东西市都是不被允许的, 更不能行商。

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官员亲身下场以权与百姓争利,也是早些年诸多平民商贩能崛起成为富商巨贾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人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随着大周立国越发长久, 世世代代的官员对于各方面的侵占也是实打实的。商人终究是平民,面对官府总是无力的, 不得不破财消灾。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巨富王家搬离鼎都之前,奉送端王府的王孺人和留在宋王府的王娘子。

她们俩留在鼎都会比回族地过得更好吗?未必。

但是,她们必须留下,因为玉照和姬宴平表达了需求。于是,王家用一双女男换得全家携大半家财平安离开。

如今是王家的当家人还活着,等到王元宝离世,这份产业必定会再次通过王家姊弟流到王府一部分。

就连大周数一数二的巨富王家都下定决心破财归隐,那么大周商人所处的环境已经可以预见,最好的行商时期已经过去,眼下是要看靠山的时候了。

阿四再叹气,她来到龙尾县后只高兴了一天,往后全是叹气的日子。这样下去,等年底回到鼎都,她怕不是得凭空老两岁。

叹完,她问起左右内官:“我记得户部侍郎姚沁家从前是行商坐贾的,生意不小,后来她入仕了,家中产业是归了谁?全是老夫人管理着?这是可行的么?”

在旁辅佐的内官具是太上皇得用的老人,说起前朝事如数家珍,道:“姚侍郎取得功名后受淑太主看重,与淑太主之男王定亲,约定婚后生子具为姚家子,姚老夫人感念淑太主恩情,下聘之际将家中铺面地契一概附赠,据说当日金银珠宝无数、锦绣成堆。后来,姚老夫人或许仍旧管理铺面,但这些产业确实是归属公主府了。”

阿四了然,虽然限制官民的律法多如牛毛,但皇室宗亲却是宽松非常的,尤其是姬家好一段时间青黄不接,近两代皇帝对宗亲额外宽容。

“咱们家人也太少了些,是该优容对待。”

阿四将心底对宗亲的怜爱以及对姬家人口的忧虑说出口后,当场受到太上皇嘲笑:“宗亲原本可多得很,后嗣不丰的仅仅是我们这一脉。从我阿翁成帝起,男兄弟便不多,兄弟阋墙又死了两个。而成帝也是少子的命,庶长子恭王体弱多病且带累子嗣多病弱,当年恭王太妃生的多,却只养活了清河郡主。清河郡主生两子,长子谢有容,幼子就是如今的齐王。而我们自己这一支就更简单了,你太祖后妃不少,只生下我与两个妹妹……①”

一般情况下,应该不至于每一代人都子嗣稀少的情况,毕竟后妃都有生育,说明皇帝们并非不育。可生下的女儿都正常,男儿却各有各的毛病。对此,阿四猜测或许是成帝某个断腿的染色体产生了更加糟糕的异变。

奈何基因上的毛病多是不治之症,得病的人也早早埋进陵墓,阿四只能叹惋:“孩子都是缘分,太祖是男儿缘太薄了,不过,太祖能有阿婆这样的女儿,想来是没有遗憾的。”

“那应该还是有遗憾的,毕竟我还有一个夭折的幼弟。”太上皇说。

这话阿四没法接,死者为大,不方便直说死得好。

太上皇一口气说了许多,终于说到重头戏:“可怜我那阿耶,只因为老来无男嗣,各路亲王蠢蠢欲动,身边重臣都要被偏远的宗亲勾去。为了朝局稳定,阿耶不得不召集宗亲于鼎都选嗣,奈何宗亲们不顾圣人隆恩,竟密谋谋反。唉,这一下子我便失去了许多亲戚。刑部彻查后,十几个王府,只留无辜的女眷和零星几个成年男嗣。或许是仅剩的男嗣受了惊吓,陆陆续续地竟病死了。说来可惜,我阿娘当年特地令医官好生照料的,竟一个也没留下性命。”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