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29章 141(1 / 2)

阿四自幼在深宫长大, 这是头一回在外面长居,两个月的光阴飞逝倒叫满宫上下都念叨起来。

少了孩子的热闹气,太极宫都寂寥许多, 眼瞧着丹阳阁的梧桐树都不如往日挺拔了。

冬来城外相迎, 缓缓向阿四见礼,关切问候:“四娘近来过得如何?”

“甚好、甚好。”阿四嘿嘿笑与太上皇分别, 搭着冬的胳膊一起坐在障车内, “那九成宫的殿宇果真有几分不同, 且依山而建、凉爽非常, 我很喜欢。”

冬笑:“四娘喜欢便是九成宫最大的好处了。”

依照阿四的喜好,障车自临近西市的街道向宫城行驶。从外面过, 不能直面西市的繁华, 但能从频繁出入的人群中寻到一些趣味。这条街上修有永安渠, 供行人行走的地方便要窄小些,又有护卫阿四的队伍在两侧,为减少扰民, 阿四令禁军尽量靠拢行走,给百姓留有足够的空间。

阿四的障车行到何处,附近百姓便迅速安静地留候在街边, 偶尔碰上一两个达官显贵,下车远远见礼然后停车避让开来。

明明刚才还是热闹的所在, 只阿四一靠近,便悄无声息了。阿四难免有些扫兴,揭开帘子四处扫过一眼,将目光停留在成群结队的眉目深邃的外蕃人身上。

大周朝的外蕃人数量应该比阿四想象的还要多。

阿四在禁军不赞同的神情中放下帘子, 与身侧的冬说话:“我看那些外蕃人穿着打扮往往要比普通的大周百姓要富裕的多,这是为何?”

冬便将太宗以来, 对异域人的优待政令一一说明。首先是外蕃人进入大周,各地州镇要供给衣食、上报情况、安置宽乡,其次移民的外蕃人免除十年的赋税。有这样的好待遇,外蕃人归化的数量与日俱增,单单鼎都内就有五千户。①

冬见阿四听得认真,多说了几句其余州府的情况:“东边的楚州、海州等地,具有新罗坊,都是外来聚居的新罗人。西边的肃州、甘州……则多粟特人,广州、扬州则有数万波斯人与大食人。其中有富商大贾,也有普通百姓,偶尔也有能入朝为官的。”

阿四皱眉道:“大周国土广袤,八方来客都要招待,人人都好吃好穿好住,花费该是多么惊人。而享尽好处的外蕃人归化,却能免除十年赋税,他们的花销都是大周子民的财帛。一旦外蕃人离开大周,其中损失又该如何计算?”

冬笑道:“曾有凉州都督李氏上表过,不该以中原的根本供养四夷。太宗虽然纳谏、嘉奖李氏,却更爱‘九州殷盛,四夷自服’的盛况,照旧时常上次归附的九黎人官职和财帛土地。”②

阿四听罢,不好明面上抱怨先人,只得腹诽: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外乎如是。

半大的孩子不能完全遮掩满脸的不乐,冬好笑道:“朝廷倒也不是只出不进的,例如太宗下令诸蕃人于大周结亲,离开时汉妇女是不许带出国的,违背将以违敕令论处。昭帝时也曾下诏,不许胡人穿着与大周子民一致,必须穿本国的服饰③。再有的,就是律法中写明了,海商死亡三个月没有妻儿来认领,一概充入官府。”

限制本国百姓外流这一块,明文只限制妇女,男人是不算在内的。

妇女是一个国家人口的根本,在以农耕为主的现今,相对而言,人是很重要的财产。就如同公羊公猪除了个别挑出来留种其余都是落入餐桌的结局,底层的人也是如此,只要妇女还在,人口总是会旺盛的,而男人大多是可以轻易消耗的、甚至有时候需要消耗一批维持稳定。

阿四经过太上皇的教导,已经深切地明白了搞政治的人脸皮之厚黑。她立刻反应过来,也就是现在朝廷收支看过得去,明面上还讲信义,说不准哪天黑心起来,这些养肥了的富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圈里的肥羊。

以历朝历代如汉武帝一般穷起来谁都不放过的劲儿,这些占了便宜的,迟早连本带利吐出来。

聊完外蕃人的事,长街快到尽头。阿四注意到不少锦衣人身后都跟着一两个昆仑奴,不免想起斗金阁的旧事,也不知道最终里面的人的结局如何。背后的主人家吃了教训,可对于那些仆从来说,世事大概无变化吧。

障车晃晃悠悠进入宫城,负责护卫禁军归队,阿四下车换肩辇。

回宫第一件事,当然是沐浴更衣然后去甘露殿向皇帝阿娘问安。要是从甘露殿出来还早,最好也顺便去东宫问候。

皇帝见阿四时,手边常放着奏疏的位置已经清空了,含笑叫阿四走近,浑身看遍才道:“不错,我儿又长高一寸许。”

这时候的一寸,大概是三厘米多一点。阿四不晓得阿娘是怎么看出微小的变化的,但这不妨碍她兴高采烈地分享在外的见闻,喋喋不休地说起九成宫的参天大树和错落的殿宇,着重讲述了自己凭借运气和实力在双陆上打败了顾国手两局。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