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 >第52章 总兵不对5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2章 总兵不对53(1 / 2)

明洪武年间,朝廷在陕西北面设东胜卫(后世蒙古托克托县地区),当时并没有延安和绥德卫,到永乐和宣德年间,明廷内迁东胜卫(这事应该是宣德朱瞻基干的事,这家伙内迁了很多卫,放弃了很多明朝原本控制的地盘,安南也是在他的手上放弃的,包括后金崛起的地方)。

明廷放弃东胜卫后,延安延绥这边就显的比较重要。

天顺二年(1458),明廷派总兵镇守延绥,随后就成为历朝的常设官职。

成化九年(1473)在当时巡抚延绥的都御史余子俊建议下,总兵驻地移镇榆林,故也称榆林镇或榆林卫。

明廷的延绥镇东抵山西偏头关,西邻宁夏后卫,南至延安府绥德州,北至黄河,防守范围很大,兵马也不少,到王祯任职总兵后,通过军镇的设置,很快发展成大明著名的九边重镇。

张献忠也是个能取能舍的人,估计野猪峡的银子也弄不回来了,当即决定北上当兵。

三人立刻赶路,一路沿着清化水往北,先到安定县,发现这里还没有通缉文书到,朝廷这时的效率确实低。

但三人不敢住城里,略为补充些物资后,继续往北,晚上就睡城外,三人睡马车里。

数天之后,三人终于来到保宁堡。

延绥镇是一镇三路三十六堡,万历年间,全镇驻军是四万七千多名,在册骡马、骆驼约三万多匹,加上家属和工匠,和在这里做生意的,十几万人是有的。

但在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年间,为了在辽东和后金开战,朝廷多次在延绥镇调兵,三人来到延绥镇时,这会在册兵马,已经不足三万,三人也算来的正是时候。

天启六年元月十四日,三人在保宁堡横口墩找到甲长李得安,也就是李庆万的父亲。

按明军的编制,延绥镇除了总兵副总兵(副将)外,三路各设参将一名,东路有九堡,中路十三堡,西路十七保,各堡下面都有几十或上百个不同的屯堡或墩。

小堡兵丁七八百,骡马四五百匹,大堡兵丁二三千,骡马千余匹。

保宁堡是大堡,归中路参将王承恩(非宦官王承恩)管辖。

保宁堡有一百多个墩,李得安就是其中一个墩的甲长,部下十二人,俱有家属。

他已经算保宁堡里多年的老兵,按明制,父亲为正军,长子李庆百是军余。

军余又叫余丁,不算正军,但要参加辅助工作,比如平时也要训练,征粮,运输,相当于干民夫的活。

此时在横口墩内李得安苦着脸看着小儿子李庆万,边上站在他的长子李庆百。

李庆百和李庆万长的还挺像,都比较瘦,但李庆百看起来更瘦,显然墩堡里伙食不好,没有李庆万干衙门油水多。

边上,当,当,当,李庆万、丁毅、张献忠三人正在用铁杵把大银锭砸成一块块碎银。

他们三人就带出三块大银锭,每块约两百多两不等,这么大的银锭当然不能,现在正在砸开。

“好好的步快不干,你跑来这里干啥子,随时会打仗的。”李得安苦口婆心道。

他说从万历四十六年到现在,朝廷已经多次在这边征兵,最少都是两千三千的,最近的一次延绥镇两千八百员,甘肃七百员,两波人马三千多,一起从保宁堡经过的。

李得安看着兄弟们过去,就没看到有一个人回来。

他运气不错,年纪比较大,加上保宁堡算重要的堡,一次没征到。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